海洋生物制药的其他相关信息。

随着海洋生物医学技术的成熟和成果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福建沿海地区十分丰富的虾壳、蟹壳、鱼骨、鱼鳞、鱼内脏,被石狮华宝海洋生化公司“变废为宝”,30多种海洋生物医药保健品被开发并规模化生产,成为全球最大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衍生物专业化生产基地,氨基葡萄糖产品日产量10吨,全部出口欧盟和美国。

2008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增加值58亿元,比上年增长28.3%。

"进入新世纪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何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08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达到58亿元,比上年增长28.3%。

随着蓝色经济热潮的兴起,山东、广东、江苏、福建等沿海省份加大了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将其作为蓝色经济的增长点加快推进。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模还很小,面临着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知识产权保护滞后等一系列问题。

中国海洋医学领域的第一部大型志书《中国海洋本草》近日在北京举行首发仪式。仪式上,来自国家海洋局、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等单位的多位领导和专家齐聚一堂,对该书赞不绝口。

为什么一本书的出版吸引了如此多的关注?原来它是国家专项“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908专项)重要成果的结晶。在中国海洋大学医学院管华实院士的带领下,300多名专家历时5年,对海洋药用生物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和评价,形成了我国迄今为止信息量最大的海洋药物专著。其主章收录海洋药物613味,涉及药用生物和具有潜在药用开发价值的1479种,将为现代海洋药物的研发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

这是国家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专家指出,虽然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但由于海洋开发技术和海洋生物医药技术的限制,许多海洋天然产物的潜在药物价值仍不为我们所知。同时,由于海洋药物生产工艺复杂,研发、试验、临床研究时间周期长,行业发展规模仍然较小,面临着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知识产权保护滞后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逐步解决。

"海洋药物的标准化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青岛现代分析技术与中药标准化重点实验室的陈俊辉博士说。“有必要为海洋药物作为一个产业的发展建立标准。但由于目前真正上市的海洋药物不多,相关国家标准尚未形成,大量工作还停留在药物安全性的检测上。”

虽然海洋生物制药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做大做强、造福人类尚需时日,但专家认为,在国家的持续支持下,它将逐渐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css/tongji.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