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在中药中有哪些药理作用?

我国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实践中对酒的药理和药性有着深刻的认识。酒是由谷物和曲锁制成的液体,质清,气猛,劲大,刺鼻。其性味正如名医别录所言:苦、甜、辛、热。《名医录》认为酒能治百邪毒气。孙思邈的《千金史鸷》认为酒可以止呕止痒(治)腰膝疼痛。食疗本草:酒能养脾气,助肝,镇风。春酒常使人飞白。《本草纲目》:酒有活血、健胃、润肤、散湿、除烦、除怒、清言的作用;酒糟可以温中助消化,除冷气,杀腥味,除杂草菜毒,滋润皮肤,调节脏腑功能等等。这类文字在古代医学著作中屡见不鲜。班固力推酒是最好的药。中医用酒治病历史悠久,现代医学也认为酒具有优良的药理作用,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活血通脉,祛风散寒。酒能活血通脉,舒筋活络,祛风散寒。古代医学家常加酒以增强活血化瘀的功效,或加酒煎服。此外,民间还经常为跌打损伤者加酒祛瘀止痛,活血化瘀。2.改变药性,增强滋补效果。在许多医学实践中发现,酒可以改变某些药物的药性,增强滋补作用。比如地黄,性寒,有养血凉血的作用。用酒蒸后就是熟地黄,味甘温,含糖量增加。地黄等有效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增强了补肾、滋阴、养血、填精益髓的功能。女贞子用黄酒蒸干,但不油腻,有明显的滋补作用。能增强有机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糖分,强化滋补肝肾的功能。3.酒是中药的辅料。酒是很好的有机溶剂,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易溶于酒中。有些药物用酒炮制后能释放出有效成分,增加药物的功能。比如当归就含有挥发油。用酒炒后,药物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养血活血的作用增强。香附是妇科的大师。用酒、醋炮制后,可增加溶解度,使药物成分易于煎煮,增强疗效。4.酒是调味品,有健脾和胃、祛湿矫味的作用。《本草纲目》:酒能厚胃、润肤、除湿。在日常饮食中,它是不可或缺的调味品。酒不仅能解毒腥气,还能使食物鲜美,健脾开胃。总结:酒不仅在生活和饮食中不可或缺,在中医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主要药理作用可概括为散寒凝滞、化瘀消食、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温中健脾、祛湿散寒、滋养肌肤。但需要提醒的是,酒虽然有这些好处,但也不应该喝,凡事都要有分寸,就像《养生要义》里说的那样:饮酒者既可以利人,也可以害人。所以不要喝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