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爬行动物能制定“三十六计”①

这几年一波关于爬行动物的新闻,真的颠覆了人们的三观。结合这些诡异的爬行动物行为,我们发现它们其实知道“三十六计”。当它们遇到危险或猎物时,能根据自身特点,运用“三十六计”中的各种逃跑、防御和攻击策略,令人叹为观止。

钩盲蛇“釜底抽薪”

东帝汶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当地一只黑框蟾蜍吞下了一只长得像蚯蚓的家伙。这不是很平常的事吗,你负责蟾蜍的伙食?事情并没有结束。几分钟后,目击者发现这只黑框蟾蜍的泄殖腔(即肛门和阴道的开口处)是一条“蚯蚓”的一部分,被吞下。几分钟后,“蚯蚓”完全浮出水面,并保持存活。

这条被钩住的蛇从蟾蜍的泄殖腔里钻了出来(图片来源:乔纳森·哈基姆)

其实从蟾蜍肛门逃出来的主人不是蚯蚓,而是一种罕见的蛇钩盲蛇。钩盲蛇属于盲蛇,是一种不同于所有活蛇的神秘蛇。它们堪称陆地上最小的脊椎动物,最大的体长不超过17 cm,最小的只有6 cm。通常我喜欢住在蚁巢里,尤其喜欢吃蚂蚁。由于常年黑暗,被钩住的蛇身体已经高度退化,外表光秃秃的,头和尾巴都是又笨又乱。

那么问题来了,就算被钩住的盲蛇身材娇小,能从蛤蟆的肚子里钻出来,在腹部缺氧的环境下,又怎么能安然无恙呢?原来,被钩住的蛇早已适应了地下缺氧的环境,其体表细密的鳞片也能帮助其抵御蟾蜍消化液的侵蚀。但不能确定这条上钩的蛇是否是自愿爬出来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这种肛门练习可以算是三十六计中的“偏激”了。

脆蛇蜥“李僵”

断尾脆蛇蜥(来源:Bing)

重庆林业局表示,在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一条奇怪的“蛇”,但目击者总觉得这条蛇与普通蛇相比不太正常。这种蛇的爬行速度比普通蛇慢很多,而且它身体的横截面也不像普通蛇那样是圆形(或者接近圆形),而是方形的。经林业局专家鉴定,这根本不是蛇,而是一种珍贵的蜥蜴——脆蛇蜥。蛇蜥和蛇在外貌上最显著的区别就是鳞片。蛇蜥全身长满方形鳞片,呈环状排列,腹部鳞片小而多列。蛇腹部的鳞片又大又单。作为一种蜥蜴,脆蛇蜥蜴与蛇至少有三个不同之处:

第一,脆的蛇蜥有闭着的眼皮,所以能眨眼,蛇不能(感觉萌萌哒);其次,脆的蛇蜥有外耳,而蛇有内耳,是看不见的;再次,脆蛇蜥性情温和,不具备某些蛇的惊人速度、锋利的牙齿和可怕的毒液。所以遇到危险,它会断尾逃跑。脆蛇蜥尾巴的肌肉比较特殊,遇到外力会强烈收缩,导致骨折。脆蛇蜥牺牲了身体的一部分,保住了性命,正是三十六计中的“李僵”。

大型老虎“金蝉脱壳”

老虎蜕皮前后的鳞片对比(来源:维基)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在马达加斯加发现了一种新物种壁虎。说到壁虎,我们会想到上一篇文章提到的蛇蜥蜴。它们都属于蜥蜴家族。如果要用三十六计,我们首先会想到“李”。也就是通过尾部肌肉的突然收缩,把尾巴折断,给敌人一点好处,然后就可以逃跑了。但在壁虎家族内部,也有高手另辟蹊径,采取了其他策略。

这种壁虎叫“鳞虎”,属于壁虎科鳞虎属,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的喀斯特地区。遇到危险时,它们不发出尾巴,而是鳞片自动脱落。捕食者咬下来的不是新鲜的壁虎肉,而是满嘴的鳞片。这简直就是三十六计中的“金蝉脱壳”。

不过鳞片可以算是爬行动物的“铠甲”,可以保护它们的活体。老虎蜕皮后为什么不流血而死?这是因为在它的鳞片脱落后,它的皮肤基部会形成一层特殊的细胞,称为“肌成纤维细胞”,可以使鳞片从身体上剥离而不出血。研究人员将这层特殊的皮肤细胞称为“泪腺”。而且脱鳞后裸露的粉红色物质并不是鳞虎真正的皮肤,而是泪腺。老虎脱落鳞片后,只需几周时间就能长出新的鳞片。

大鳄龟“抛砖引玉”

鳄龟(来源:维基)

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头号杀手是美洲短吻鳄(又称米河鳄),第二大杀手是被称为“龟中之鳄”的大鳄龟(又称真鳄龟)。这家伙的脑袋不可能完全缩进龟壳里。龟甲上有三根尖刺。全身浸泡在一层海藻的橄榄绿中,嘴巴“勾”着,看起来很牛逼,很冷。与它的近亲“鳄龟”相比,大鳄龟不爱咬人,但如果被紧急戏弄,其咬人的力量是令人恐惧的,因为有些成年鳄龟甚至可以猎杀未成年的鳄鱼。

鳄龟不是策略的策略有两种:一种简单粗暴。与许多海龟不同,鳄龟的尾巴细长、坚硬,形状像钢鞭。当它发现猎物靠近时,它会突然摆动尾巴,将猎物击倒。其次,是聪明。鳄龟的整个嘴巴是深灰色的,但它的舌头上有一个分叉的蠕虫状肉质突起,很引人注意。这个肉质的突起通过一个小小的环状肌肉与舌头相连,两端可以自由伸缩。当嘴张开时,肉质突起看起来像是在水中游动的蠕虫。

鳄龟舌头上的肉质突起是致命的诱饵(来源如水印所示)

鳄龟全身灰绿色,与周围的水融为一体,只露出舌头上的肉质突起,模拟蠕虫吸引猎物。一些小鱼、小虾或小型两栖动物看到这种美味会忍不住上前,瞬间就被杀死在鳄龟的巨口下。大鳄龟以小舌肉为饵(砖),吸引猎物饱腹,获得丰厚的利益(玉)。活蹦乱跳就是三十六计中的“抛砖引玉”。

颈缘蛇“偷梁换柱”

看下面两种蛇。左边的蛇和右边的蛇都是棕色皮肤,皮肤上有许多略呈方形或椭圆形的深棕色斑块。标志性的三角形头简直是噩梦。你的第一印象可能是,啊,两条毒蛇,感觉孤僻!然而,细心的你可能会发现几个细微的差别:

蝮蛇和颈缘蛇(来源:互动百科)

第一,左边蛇的黑褐色斑块看起来是空心的(中心颜色较浅),但右边蛇的黑褐色斑块看起来是实心的(中心颜色较深);第二,左边蛇的瞳孔是垂直的,而右边蛇的瞳孔是平的;第三,左蛇的鼻孔和眼睛之间有一个凹陷的漏斗状器官,而左蛇没有。当你发现这些细微的差别时,注意,左边的蛇是真的毒蛇,右边的蛇很可能是假的毒蛇!

最后,右边的蛇被称为“伪装大师”,能高度模仿蝮蛇——颈缘蛇。如果说肤色和瞳孔的区别不容易被察觉,那么第三个区别就是一眼看穿颈缘蛇伪装的方式。颈缘蛇属于蛇科,没有蝮蛇、蝮蛇等毒蛇特有的“颊窝”。是的,它是鼻孔和眼睛之间的漏斗状器官。这个器官里有一层薄膜,对温度的变化极其敏感,颊窝可以感知附近千分之几的温差。这是蝮蛇捕捉温血动物的法宝。

问题又来了。蝮蛇的头部是天然的三角形,颈缘蛇也是?不会,作为泽兰科的一员,它也有椭圆形的头,但遇到危险时,颈缘蛇会将身体和头部展平,椭圆形的无毒蛇头被高度模仿成有毒蛇的三角形蛇头,起到吓退敌人的作用。真是偷梁换柱啊!

棱皮龟“笑里藏刀”

在浩瀚的海洋中,只有海鬣蜥、湾鳄、海蛇和海龟四种爬行动物在坚持。海龟科不是一个科学的分类,而是生活在海洋中的海龟。分为两类:一类是中新世以后开始出海的龟,包括龟、龟、龟等常见的龟;相比之下,另一种则是恐龙时代白垩纪下海的“老前辈”——没有龟壳,只有皮的棱皮龟,也是龟类家族中最大的成员。

破壳出生的棱皮龟宝宝应该迅速爬向大海,远离危险的陆地(来源:wiki)

最近棱皮龟带来的新闻总是让人心酸,比如吞掉漂浮在海里的塑料,窒息而死。这是因为棱皮龟大多以水母为食,水中的塑料袋很容易让棱皮龟误以为是水母。另外,乌龟是温顺和长寿的代名词,我们不禁为棱皮龟感到可惜。但是,如果抛开人为因素,棱皮龟在纯天然的环境下是相当可怕的。

棱皮龟的口腔、食道和肠道布满了这种吓人的白色肉刺(来源:环球网)

如果你撬开棱皮龟的嘴,你首先会发现它没有牙齿。但是棱皮龟以鱼、虾、蟹、鱿鱼、蜗牛、蛤蜊、海星、海参和许多其他海鲜为食。难道他们就可以不要牙齿直接吞下去吗?再往里面看,会觉得毛骨悚然。原来棱皮龟的嘴里长满了锯齿状的白刺,就像是用钟乳石雕刻的一样。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种白色肉刺不仅分布在口腔内,还延伸到棱皮龟的食道甚至肠道。所以,它吞下的任何食物,都会被这个神奇的“粉碎机”毁掉。棱皮龟憨厚的外表下,是如此阴森可怖的嘴巴,颇有点笑里藏刀的味道。

本文为蝌蚪五线谱原创,版权归蝌蚪五线谱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请发邮件到editor@kedo.gov.cn申请转载授权或合作。

src="../css/tongji.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