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有什么治疗方法?

子宫平滑肌瘤主要是由于未成熟的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所致,故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盆腔最常见的肿瘤。35岁以上的女性,每4 ~ 5个就有1个患者。一般认为子宫肌瘤的主要致病因素是长期持续的雌激素刺激,尤其是只有雌激素作用而没有孕激素作用时。大部分患者可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但粘膜下肌瘤或较大的壁间肌瘤可引起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严重者可出现继发性贫血;少数患者有腹痛、压迫症状(如排便或排尿困难),还有继发性不孕;下腹部可触及包块,子宫增大、坚硬、不均匀。临床上常将肌瘤按生长部位不同分为浆膜下肌瘤、壁内肌瘤、粘膜下肌瘤、宫颈肌瘤、阔韧带肌瘤等。检测宫腔可以发现其生长或变形,b超可以辅助诊断。

根据患者的年龄、生殖状况和临床表现,采用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子宫手术和雄激素治疗月经过多而非肌瘤患者;凡肌瘤较大,症状明显,但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采取手术治疗。

此病一般属于中医“癔症”、“月经过多”的范畴。气滞、血瘀、痰瘀在子宫内交织,是基本的病因病理。气滞、血瘀、痰浊的积聚往往与外邪(如湿热)的侵袭和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在疾病晚期,患者的正气往往受到严重损伤(气血不足,阴阳失调),但痰瘀仍存。初期宜活血理气,破瘀散结,清热化痰;出血过多、正气损伤较重的患者,应攻补并举,即在活血化瘀、化痰软坚的同时,适当选用补气血、补精气的产品,做到祛邪不伤正气。

本节选取了13个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剂,如解消瘤系列方、灌肠消瘿方等,可根据临床情况选用。

1.消瘤系列方组成①非经方:当归、川芎、地黄、白芍、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土鳖虫各9g,海带、海藻、丹参、刘寄奴、鳖甲各15g。②经方:当归、生地、白芍、茜草、刘寄奴、蒲黄炭、川芎各9g,丹参、紫草各65438±05g,阿胶、益母草各65438±02g。

加减变化:若伴有气血虚弱,应在上述两方面的基础上加黄芪、党参;黄连、黄芩等。湿热明显者加用;栀子、牡丹皮等。血热较重者增加;肝郁、经前乳胀、腹胀者加柴胡、郁金。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通常服用非经期处方,服用经期处方。

功效主要用于活血、化瘀、散结。适应症:子宫肌瘤。

* * * 42例临床观察。治愈9例,占265438±0.4%,均为单发小肌瘤。17例,占42.8%,其中单发肌瘤12例,多发肌瘤5例。有效7例,占65438±06.6%,其中单发肌瘤5例,多发肌瘤2例。无效9例,占265438±0.4%,其中5例为多发性平滑肌瘤。总有效率为78.5%。

经验: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较高。现代医学多采用手术根治。临床观察表明,用本方保守治疗子宫肌瘤也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该方出自刘英等《子宫肌瘤42例临床治疗总结》。天津中医,1989,(5): 16.2。消肿灌肠方由桃仁、川芎、三棱、莪术、穿山甲、木通、路路通、陈皮、枳实、昆布和牡蛎组成。

加减变化:肥胖痰湿盛者加夏枯草、法半夏,制15g。

处理方法:水煎取汁,浓缩至100ml,温度40℃左右(最好滴在前臂上,不要烫,不要凉)。灌肠前排空大便,将一根中型导尿管插入肛门15 ~ 20 cm,用注射器100ml将药液缓慢注入直肠。拔出后,抬高臀位左侧卧,保持2小时。每天1次,30次为1个疗程,连续1 ~ 4个疗程。如果月经期过长,停止灌肠。初期由于不适应,灌肠后可能会有大便,几次后会逐渐消失。治疗过程中出现下腹部轻微疼痛等一些症状,说明药物已经到达患处,治疗效果良好。每个疗程后妇科检查和b超复查1次,一般在月经后3 ~ 7天。

同时结合中医辨证,内服中药。其中,党参、黄芪、山药、熟地黄、茯苓各65438±05g,白术、续断、巴戟天各9g,陈皮7g,鸡血藤20g脾肾阳虚型(月经初潮、淋漓不尽、面色苍白或苍白、面色苍白);气滞血瘀型(月经量过多或不规则出血,面色暗红或血瘀,腹胀疼痛等。)用当归9 g、川芎9 g、赤芍9 g、红花9 g、陈皮9g、丹参10g、川牛膝12g、15g处理;川楝子、香附、乌药。肝肾阴虚型(月经早、量多、色红稠、两颊潮红、手足发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采用生熟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牛膝、煅夏枯草、女贞子、白芍、牡丹皮、陈皮,各65438±05g。以上诸药水煎服,每日1剂,疗程同官塘消瘿方。

功效主要用于活血化瘀、祛瘾软坚。适应症:子宫肌瘤。

临床应用:本组54例患者不愿意手术。结果:临床症状改善:27例月经不调患者中,治愈13例,显效11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3%。其他症状改善有效率为100%。肌瘤体积变化:治疗后治愈30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5.2%。

经验表明,本方具有理气活血、软坚散结、祛湿化痰的功效,结合内服方剂辨证使用,内外兼治,攻补兼施,长期用药,疗效十分显著。

子宫位于下腹部。根据盆腔静脉壁薄、缺乏鞘、中小静脉无瓣、静脉丛多的特点,盆腔器官的静脉系统犹如水网相连的沼泽,直肠与子宫阴道静脉相互吻合。因此,假设直肠吸收的药物能在盆腔内迅速扩散,使其直达病变子宫,维持一定时间的药物局部有效浓度,避免破坚攻瘀之品对胃肠道的刺激。

中药灌肠治疗子宫肌瘤54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91,(10): 44.3。参芪龙牧汤由党参、白术、五味子、瓦楞子、龟板、黄芩各65438±00克,黄芪、鸡肉组成。

治疗方法:月经初潮者加二至丸;血量过多者加芡实、海螵蛸;痛经,加芍药甘草汤或石消散。每日1剂,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中西药。

【主治】益气养阴,软坚散结。适应症:子宫肌瘤。

临床应用58例患者经过1 ~ 2个疗程的治疗,所有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月经量过多39例,治疗后月经量减少35例,占89.7%。月经初潮20例,正常治疗17例,占85%。9例月经期延长,7例好转,占77.8%;痛经8例,好转5例,占62.5%;腹胀疼痛、腰痛36例,好转26例,占72.2%。原发性不孕2例,妊娠1例。头晕、乏力、贫血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经b超检查,肌瘤消失或总面积缩小约1/2者28例,缩小1/3者19例,无效者11例。

经验表明,此病多为新分娩,月经不调,寒邪不能凝泣,或热邪结块,或气滞日久,积血于腹。只有益气养阴,软坚收敛,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尤其是肌壁间的疗效较好,浆膜下和黏膜下的疗效较差。另外,服用这个方子后,发现对不同大小的肌核都有作用。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体内内分泌功能有关,从而抑制其肌瘤的生长,使其逐渐缩小。

用参芪龙牧汤治疗子宫肌瘤58例。山东中医杂志,1988,(4): 24.4。归甲宫癌汤由当归、穿山甲、桃仁、莪术、香附、续断、夏枯草、牛膝各65438±02g,王不留行各9g组成。

气虚加党参或太子参治疗;血虚加鸡血藤、白芍;脾虚加自拟术和茯苓;肝肾阴虚加枸杞、桑椹、旱莲草。月经期开始时加用300%三棱注射液(4ml),肌肉注射1次,每日1次。整整7天。

适应症: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适应症:子宫肌瘤。

本组临床应用136例,治愈72例(症状消失,肿瘤消退,子宫恢复正常大小),占52.9%;显效37例(27.2%),症状基本消失,肿瘤明显缩小;有效(症状明显改善,但肿瘤缩小不明显或不明显)5例,占3.7%;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22例,占16.2%。总有效率为83.8%。

经验中医认为,本病多因产后细胞脉空虚或经血室开,邪气乘虚而入,致气血凝滞;或因怒伤肝,气逆于血;或者担心伤脾、血虚气滞等。,这些都导致瘀血停滞,逐渐积累成疖子。症状是月经过多,下腹部疼痛,拒绝按压,或坚实固定的肿块。根据正气的盛衰,可以攻补结合,也可以攻补结合。治疗原则为行气破血、软坚散结、消食化积,或健脾补肾、调肝,以达到化痰散结的目的。

从这组病例分析,疗效与肿瘤的大小和类型有关。小肿瘤疗效更高,壁间肌瘤疗效优于浆膜下肌瘤。因此,对于巨大肿瘤和子宫腺肌病,手术治疗仍然是合适的。

药方的来源是吴的。宫廷汤治疗子宫肌瘤136例疗效观察。中医杂志,1981,(1): 34.5。加味甘杰汤由王不留行65438±000克、夏枯草30克、生牡蛎30克、紫苏30克组成。

加减变化:脾肾气虚,腰膝酸软,白带明显增多者为重点,加生山药30g,海螵蛸加自体手术18g,赤芍鹿角霜10g,茜草9g;气血两虚,经行淋漓不尽,疲劳加重者,加黄芪30克,海螵蛸、白术18克,熟地黄15克,当归、白芍10克,茜草9克;桃仁10g,赤芍12g,牡丹皮、茯苓、桂枝各9g,水蛭6g,喜血瘀子宫、小腹刺痛者加用。对于寒凝血瘀,脘腹冷痛少,温热温和者,加肉桂、炮姜6g,小茴香、五灵脂、蒲黄65438±00g,当归、赤芍65438±02g。气滞脉痛者加柴胡7克、当归、白术、赤芍、荔枝核各65438±00克、莪术6克。

治疗方法为煎服,每日或隔日1剂,30剂为1。

功效主治:通经化瘀、软坚散结、降气化痰。适应症:子宫肌瘤。

临床应用本组10例子宫肌瘤,经攻骨汤治疗后,所有症状自觉消失。其中6例复查b超,子宫声像正常;4例经妇科复查,子宫恢复正常大小。

经验中医认为,瘀血、气滞、血瘀是子宫肌瘤的主要病因。攻补汤以王为主药,入肝、胃经,消肿止痛,专益身体,入血分,通络散结,化瘀消肿;夏枯草独入厥阴,消瘰疬、郁结;紫苏是解郁益膈的良药。诸药合用,疏经化瘀,软坚散结,降气化痰,进而辨清脏腑经络寒热虚实,配以相应方剂,对子宫肌瘤有较好的疗效。

处方的来源是班徐升。攻下汤加减治疗子宫肌瘤。新中药,1990,(1): 34.6。祛瘀消瘿汤的药物由当归、桃仁、三棱、香附各65438±00克,王不留行、莪术各65438±02克,夏枯草组成。

加减变化:气血不足伴乏力、心悸、气短者加党参20g、黄芪30g;腰腿酸痛,头晕耳鸣,女贞子、杜仲各12g,旱莲草20g;平时白带量多,色臭者加薏苡仁30g,用清湿热之品坐浴。

治疗方法是煎服,每天1剂。若患者每月持续滴水就诊,用龙骨20克、牡蛎20克、海螵蛸20克、伏龙肝30克、三七(冲)3克的生化汤暂治标。

功效主要为祛瘀消痈。适应症:子宫肌瘤。

* * *临床应用45例观察。其中治愈19例(42.2%),显效13例(28.9%),有效13例(症状基本消失,肿瘤缩小三分之二),有效165438。总有效率为95.5%。本组最多患者服用123剂,至少25剂。

经验: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属于中医“癔病”范畴,治疗难度较大。三棱、莪术为活血之品,能激活经血积聚,煎成瘀血,止于子宫内血;贯众、冬葵子既能破瘀,又能治出血。昆布、海藻、夏枯草、王不留行辅助活血调经;辅以能解郁调经的香附,补肝肾以止崩漏,起到化瘀消痢的作用。子宫肌瘤是一种慢性病,病程长,见效慢。应该长期持续治疗,不能半途而废。

处方来源赵淑英。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45例临床分析。天津中医,1989,(3): 3.7。活血软坚汤由丹参30克、紫茎泽兰叶20克、当归12克、川芎、白芍(或白芍)10克、三棱和莪术组成。

加减变化:气虚加四君子汤;月经期加入白芍、仙鹤草和艾叶炭;肾虚加续断、桑寄生。

在治疗方法上,分两次服汤剂,每日1剂。大多数药物在3个月左右生效。

主治化瘀散结、养血调经。适应症:子宫肌瘤。

临床应用本组30例,治愈5例,显效6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70%。比如一个52岁的女工,月经量增加2年,如果怀孕2个月,子宫又硬又不均匀,经b超和月经刮宫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但因为高血压不能手术。西医保守治疗无效。症状有头晕、乏力、少睡多梦、腰痛,基础方中加续断、寄生。用药3个月后,月经量减少,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子宫正常。

经验①中药治疗子宫肌瘤,大部分患者月经量减少,症状改善。治疗后,部分病例子宫肌瘤缩小,少数病例子宫可恢复正常。②中药简单,无明显副作用,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条件。特别适用于需要保留子宫或有其他疾病禁忌的年轻人保守治疗。但从这组病例的疗效来看,如果子宫在怀孕2个月左右,效果更好。对于较大的黏膜下肌瘤和子宫肌瘤,中药治疗效果不理想,仍以手术为宜。③本组有效病例大多在3个月内开始月经量减少,故中药治疗3个月以上,症状仍无改善者应分析原因,重新考虑治疗方案。

方源张,,等。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30例临床观察。湖北中医杂志,1986,(4): 17.8。化瘀散结汤由桃仁、水蛭各15g、大黄12g、生牡蛎、鳖甲、龟板、猫爪草组成。

加减变化:血瘀重者,三棱、莪术各12g;;气滞患者加乌药65438±00g,香附65438±00g;气虚明显者,加党参、黄芪15g;各;痰湿者加象甲15g,泽泻15g,车前子15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服。清洁后开始服药,经期停药。此外,大黄、芒硝各100g,香附200g,混以适量米醋,煎后外敷小腹,药凉至1次,每日1次。

功效主要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适应症:子宫肌瘤。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子宫肌瘤98例。所有病例均经妇科检查和b超确诊。结果64例治愈(月经正常,量适中,经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子宫恢复正常大小,肌瘤消失,1年内无复发);显效28例(月经规律,一般或略多,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子宫比服药前明显变小,肌瘤变小);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已经有五个人怀孕了。大多服药后能促进更年期。痊愈病例最多服用160剂,最少服用12剂,平均80剂。

从治疗结果来看,46岁以上的本组病例疗效满意。治疗后,当月经正常,子宫恢复正常大小时,大部分患者会绝经。36~45岁年龄组,因病程长、子宫大、身体硬、不活动,疗效不理想(6例无效均采用西医手术治疗)。35岁以下的患者,如果发现早,病程短,是可以治愈的。近年来该病的治疗有效率约为85%,本组病例有效率为94%,这与该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是分不开的。而使用水蛭、鳖甲、龟板等有血有肉之品活血养阴,也是改善患者体质,促进疾病康复的重要原因之一。

方源王玉贵,等。化瘀散结汤治疗子宫肌瘤98例临床观察。浙江中医杂志,1990,(2): 69.9。昆藻软坚散由海带30克、海藻30克、浮石30克、生牡蛎30克、山慈菇65438、夏枯草65438组成。

加减变化:腰痛腹痛者,蒲黄12g,炒五灵脂10g,延胡索15g;;气血严重不足、中度贫血者,加党参黄芪30g,阿胶12g。月经过多(每次月经后血红蛋白下降0.5g以上)者加三七6g(口服)、麦冬30g(先打后炒)、升麻10g。

治疗方法为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20天1次。需要3 ~ 6个疗程。

适应症:本方可软坚散结,解毒活血。适应症:子宫肌瘤。

临床应用:本组30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最小33岁,最大50岁。症状是月经紊乱,周期缩短,月经量增加,全身乏力。病程最短2年,最长15年。最小的肿瘤是孕6周,最大的是孕14周。经以上治疗,结果显效7例,有效21例,无效2例(其中b超诊断为子宫肌瘤1例,其余1例未坚持服药)。

经验本方为青岛医学科学研究所制定的约定方。通过30例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昆藻软坚散对缓解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有较好的效果。

李,等.软坚散结法治疗子宫肌瘤40例.中医杂志,1992,(5);45.10.归苓丸由桂枝、茯苓、桃仁、牡丹皮、赤芍、鳖甲、卷柏、艾叶、青皮、续断、黄芪组成,各10克,生牡蛎30克,黄柏6克。

治疗方法是将药物研成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5438±00g。每日三次,每次1粒,连续服用1.5 ~ 3个月为一个疗程。月经期间停止服药。每1个疗程后,正常可停药,不正常继续第二个疗程。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散结。适应症:子宫肌瘤。

本组临床应用子宫肌瘤60例,经过1 ~ 3个疗程的治疗,有效率达到100%,其中治愈43例,占71.7%。比如一个43岁的老师,因为月经提前10天去看病。妊娠5、分娩3、妇科检查:子宫体增大为妊娠40天以上大小,质硬,右侧卵巢大如鸡蛋;超声检查:子宫前后径6cm,波输出减少,呈针状且波型暗淡,右侧卵巢4×5×3cm。。西医诊断为子宫肌瘤合并右侧卵巢囊肿。自述头晕,四肢无力,视其舌淡苔薄白,脉细而弱。这是气血虚弱,血瘀气滞,头发硬块。服用龟苓丸1个疗程后,月经量减少,精神好转。1疗程后,1年零7个月,妇科检查,超声正常。

根据现代医学的药理作用,本方具有以下优点:①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吸附功能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促进血肿块的消散和吸收,从而起到消炎、消肿、散结的作用。②通过调节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功能,促进蜕膜、瘀血等残余组织的完全排出,起到调经、止血、止痛的作用。因此,本方不仅对子宫肌瘤有效。也可用于宫颈炎、附件炎、卵巢囊肿。龟苓丸适用于血瘀、寒凉、体虚者治疗子宫肌瘤,但对阴虚者疗效较差。

药方出自黄之手。归苓丸治疗子宫肌瘤60例小结。新中药,1982,(10): 24.11。益气消瘤丸由生黄芪、醋麦各50克、当归30克、牡丹皮、赤芍、海藻各25克、桂枝组成。

加减变化:气虚患者加人参、山药;血虚者加阿胶;月经过多者加益母草;甘尼金,信使;五灵脂加于腹痛严重者;肝郁者加柴胡、郁金;如果出血多,加田七和木炭。

治疗方法是将药物研成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每日早晚各服30g。

功效主治益气生血、化瘀通络、消肿止痛。适应症:子宫肌瘤。

用本方治疗子宫肌瘤93例,治愈42例,占45.29,6;好转47例,占50.5%,总有效率95.8%。在治疗过程中,没有1例出现任何副作用,也没有1例出现病情发展或恶化。例如,一位35岁的教师,患有2个月的不规则阴道出血,持续滴漏,月经量多,暗红和肿块,腹胀疼痛,气短,乏力,厌食,舌质淡,苔白,脉沉涩。妇科检查:子宫体增大,子宫前壁可触及大小为4×5cm2的肿瘤,质硬。b超显示宫腔内有一个5×5cm2结节影,边缘不清晰,提示子宫肌瘤。这是一种停滞(血瘀型),要用益气化瘀,通络散结的方法治疗。除消六丸加阿胶15g,田七12g(口服),每日两次,连服2天,直至血止住。治疗22天后,症状消失。经妇科检查和b超确认,肿块消失,子宫正常。

经验①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子宫肌瘤多为气滞血瘀所致,治疗多以活血化瘀为主。笔者在治疗中体会到,在祛瘀解郁的同时,也要保护正气,做到祛瘀不伤正气,攻补兼施,适当补攻,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②方剂中黄芪、当归益气活血化瘀;昆布和海藻软、坚、硬、化痰;桃仁、川加、赤芍活血破瘀、消肿止痛;大黄泻火解毒,可见停滞;醋麦、桂枝养气、养心、壮阳;甘草调和药性。诸药合用,益气生血,化瘀通络,消肿止痛,药症相合,疗效满意。

王明义,等。消瘤丸治疗子宫肌瘤93例临床观察。新中药,1992,(2): 40.12。归苓消瘤丸由桂枝、鳖甲、赤芍各12g,茯苓15g组成。每个。

治疗方法是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g。每天2粒,早晚各1粒。连续给药1个月为1个疗程。月经来了就停药。

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散结散结、养血清热、调理补益冲任、补中益气。子宫肿瘤的适应症。

临床应用:40 ~ 50岁患者30例。子宫增大的比例从孕6周到12周不等。治疗结果:治愈18例,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

经验30例经妇科检查或诊断性刮宫病理报告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采用归苓消瘤丸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处方来源彭华礼。桂苓消瘤丸治疗子宫肌瘤30例。北京中医,1989,(6): 3013。巨力散结丸的药物由橘核、荔枝核、何首乌、益母草、牡蛎、海藻各60克,续断、党参各30克,茴香、乌药、川楝子组成。

治疗方法是药丸,每次6g,一日三次,半饥半饱时用开水送服。如果身体发热或发热,用淡盐水送服。月经干净后3天服用,月经前3 ~ 5天停药。疗程为3个月1。观察1 ~ 3个疗程。

功效主治行气散结、软坚收敛、益气活血。适应症:子宫肌瘤。

临床上应用巨力散结丸治疗子宫肌瘤150例,治愈18例,占12%。有效111例,占66.1%;总有效率为86%。

何炬散结丸的药理实验表明:①本方能降低雌激素水平,抑制离体子宫平滑肌,对减少子宫出血量和子宫肌瘤的逐渐萎缩有一定意义。②具有温和的抗凝作用,抑制血栓形成,防止瘀血结疤,有利于子宫肌瘤的治疗。③能促进体内同化功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④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该方毒性很低。子宫肌瘤属于中医癔病的范畴,其形成无非是正气、虚邪、虚实夹杂之积。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罗元凯教授从《济生方》中的何炬丸和《镜月全书》中的李和散中吸取经验,制成了一个性价比较高的方剂。处方中荔枝核、橘核、板栗壳、茴香、川楝子、乌药具有散结止痛、消除痱子的药理作用;莪术行气破血,攻积滞;海苔、生蚝有软有硬;党参益气健脾;补肾强筋的续断;何首乌、赤芍养血止血;益母草活血、调经、散瘀,能明显增强子宫肌肉的收缩力。纵观全方,攻与守,补与攻,散与散,行气散结,软与涩,益气活血,对子宫肌瘤有较好的疗效。

罗清华,等。巨力散结丸治疗子宫肌瘤150例临床经验。新中药,1990,(8):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