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桑树银杏病!

桑树银杏病,学名桑树菌核病,是桑树生产中的常见病害。因患病桑葚果实病变后大多呈灰色而得名。病害发生严重时,严重影响桑树产量。

(1)症状

桑树菌核病有三种类型:肥厚型菌核病、紧缩型菌核病和颗粒型菌核病。

①肥大性核盘菌。病肿,花被肿厚,乳白色或灰白色。打碎后散发出酒精的气味,桑葚中央有一层黑色的硬菌核。

②核盘菌。病灶明显缩小,质地坚硬,灰白色,表面有细皱纹,病灶内部有暗褐色斑点和黑色硬菌核。

③核盘菌。桑葚每个小果单独侵染,病果明显肿胀突出。整个病果呈灰黑色,易脱落,留果轴。病果的花被不是很大,只有子房特别肿胀突出,子房内产生小菌核。

通过对发病桑园的观察,同一地块内可同时发生三种菌核病,但肥厚型菌核病占绝大多数,其次是颗粒型菌核病,萎缩型菌核病仅个别发生。

(2)发生率定律

桑树菌核病菌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天桑树开花时,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菌核在土壤中萌发,子囊被提取出来,在平板上的结果层产生子囊孢子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随风传播到雌花上,引起初侵染。病菌侵入雌性花器官后,菌丝增殖侵入子房,首先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最后由菌丝形成大量菌核。菌核带着病果落地,果肉腐烂,菌核留在土里过冬。病原菌分生孢子可引起再侵染,但由于桑树花期短,同一品种再侵染的概率很小。

(3)预防和控制方法

①桑树菌核病的防治。可在喜鹊口期开始至盛花期间隔用1000倍70%甲基硫菌灵和600 ~ 10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交替喷施多次,每次间隔一周,直至花期结束。②及时处理病果。桑果发育期间,要经常巡视果实,及时清除树上的病果和散落在地上的病果,并远离桑园焚烧或掩埋。③桑树菌核病严重的桑园,应在盛果期后深耕一次,冬季用冬肥再深耕一次,使部分病菌深埋于土中,不发芽不侵染。冬季在桑树休眠时,用多磺酸酯硫磺混合液稀释至50倍,用毛刷涂抹病桑主干和枝条,可有效控制来年桑树菌核病的发生。

桑树银杏病防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预防为主的原则。桑树菌核病的防治主要靠预防。等到病果出现的时候,已经太晚了,药物无法治疗。②物理和化学方法相结合。一是发病当年要及时摘除病果,减少桑园病原菌的积累。二是在来年桑树开花期喷洒农药,两者结合可以得到有效防治。③掌握正确的用药时间。应在雌花柱头变白约10%时开始喷洒,每7天一次,直至雌花完全授粉,柱头干燥,花期结束,方可停药。但在桑葚发育期间或发现银杏时用药,为时已晚,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