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跷脚牛肉是怎么得名的?

相传上世纪30年代初,老百姓贫病交加。当时在四川乐山,有一位老中医罗,擅长中草药,精通歧义之术。他怀着济世救人的心,在乐山苏集镇河边挂了个锅熬药帮助路人。这种汤不仅能防病解渴,还能治感冒、胃病、牙痛。其间,他看到一些大户人家把牛杂(比如肠子、牛骨、牛肚、草肚)扔到河里,很可惜。于是,他把牛杂捡起来,洗干净,放在汤锅里,里面放着中草药。原来这汤很好喝。因为味道鲜美,还具有防病治病的功效。所以特意赶来的酒客络绎不绝,爆满。其间没有座位,有的站着,有的蹲着,有的直接盘腿坐在门口的台阶上准备吃饭。随着时间的推移,食客们为“跳角”牛肉想出了另一个名字,并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