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东佛名与中医
我有一个病人,十几年来容易出汗,一天好几次。出汗后,他全身发冷。2015年,他瘦了10公斤,但是通过我的手,效果不大。她参加了百万佛名十天静修后,电话联系我,说已经基本恢复出汗了,对我触动很大。在寺庙的这半年里,我遇到了不下5个容易出汗的病人,只有一个病人基本上被中药控制住了。出于医生的本能,我对念佛和林东佛这个名字做了一些深入的思考。现在我只从医学的角度来讨论,以期引起医学界和联宗同道的* * *声。有不对的地方请指正。
林东佛名的特点被大安法师概括为“清、顺、悲、明、妙、妙、谐、雅”,八个字各有所指。
清,就是干净。实用是一个总的要求,就是要清净无碍。我们佛教徒要斋戒守戒,才能使身心清净,念佛也能闻自性,能念自性,达到清净。如果身心从五欲六尘的迷惑中解脱出来,身心就会平静,气就会内敛,气血就会柔和。所以这种清净是念佛达到的一种自然状态,达到一种阴阳自和的状态。我们可以看到,佛教徒和世间的人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他们大多是内向的,反思的,长期自给自足的。但是,人世间,眼光超越,追求太多,消耗了本质。长期以来,他们被描述为枯萎,这是不可取的。
平稳就是平稳。说明我们唱歌的时候气流是通畅的,应该没有什么阻碍。林东佛的名字需要我们一口气读完,这比较难。因此,有必要在寺庙里举行专门的歌唱教学,掌握呼吸的节奏。对于年轻人来说,由于内部阻滞不太严重,唱出林东佛的名字会更容易掌握,如果能坚持下来,会受益终身。常法大师在教学中提到,如果一口气唱不完,可以在“无”字和“咪”字上暂停一拍,或者在“陀”字上吸一口气再继续唱。但念完“佛”字后,你要吐出所有的气息,然后深深地吸气到田单。丹田是一个范围,指肚脐到肚脐下三寸的区域。与正常呼吸相比,深吸气入腹可以使横膈膜下降很多,促进胃肠蠕动,大大改善胃肠功能,还可以起到腹部器官的作用,而上升的横膈膜会起到压迫胸部器官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我们很难锻炼内脏,因为肌肉很丰富,但腹式呼吸可以做到这一点,长期有节奏地按压对改善内脏的功能非常有益。但如果气流不畅,就会产生气郁,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保持通畅的关键点是先呼气后吸气。很多人呼吸不进丹田,是因为膈肌上下有痰阻或瘀血。这个时候,歌手往往会觉得自己的胸部被堵住了。对于这个问题,可以用一些中药化痰祛瘀,气流可以到达腹部。当然要请中医诊断,不能自己买药乱吃。
悲伤就是悲伤。大安法师引用吴楚大师的话说,念佛要有四种心。一种是惭愧自己,惭愧自己无限劫造一个罪恶的业力,这辈子继续造业力,循环不息;二是要有一颗悲伤的心,为自己悲伤去造业,形成业力。虽然在多生多劫的过程中我也修行了一点佛法,但终究解决不了问题,还在这里受尽无尽的轮转。当我们想到这两点的时候,我们会无比的难过,然后我们会难过。
这种悲伤的声音,正是内心来自过去的表达,是内心的反思。五脏中,肺气要敛降,悲音要伴泪,这样我们才能用悲凉的心去体会佛的慈悲与拯救。心酸在一起,突然觉得自我渺小,所有的功名利禄都消失于无形,坚强的心才能得到锤炼,身心才能回归柔软。人世间的人如果长期陷于大悲悲悯的情绪中,就会意志消沉,意志消沉,精神不稳定,就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一样。然而,对于佛教修行者来说,情况并非如此。大悲的感觉,第一位在于汇聚外界的精华,第二位在于领悟佛性的力量。正如大安法师所说,林东佛名的一个要点就在于声音的悲伤,这是一种离别丈母娘之情的集中表现。
亮,就是伤心但不受伤。也就是吴楚大师说的第三件事,就是要有一颗快乐的心,要快乐得此生侥幸得一个人,现在他闻到了去净土生活的方法,知道只要信他的名,就能得一个学位。第四,要感恩,就是在悲痛的时刻要有恳切呼救的心态,此刻能感受到阿弥陀佛的慈悲,所以要感恩,感受到佛的慈悲。这是念佛的爽朗声音,悲而不伤,体现出一种感恩而清澈的语气。悲伤情绪可使气沉于腹,嘹亮可使气升伸,悲伤之声通任脉,嘹亮之声通督脉,久而久之,任脉与督脉相通,百病可治。
微,就是细。声音微妙,要求更高。一是要求深吸气,慢慢进腹,不要急躁,发音唱歌时要慢一些。起始音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高了就很难发高音,低了就很难出低音,导致气的堵塞。如果气机不温不躁,容易产生内火,如口干咽燥、排便困难、心烦意乱,气机软郁如滞水,容易产生胸闷、胁痛等症状。所以细微而平静的声音是很难得到的,除非气沉入腹,否则是不可能得到的。
太棒了,太棒了,难以置信。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很不可思议的是,长期修习佛法能使身心柔软,任、督两脉通畅,口中常有甘露,百病可除。但是,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就更不可思议了。用声音连接现实,用声音破轮回之剑,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和谐就是和谐。一是指自身的和谐,二是指自身与外界的和谐。《中庸》说:“达致和谐,天道地位不佳,万物育成。”而“达和”就是平等,这是中医的最高追求。《伤寒论》说:“凡是引起出汗、呕吐、腹泻、失血、津液流失、阴阳自和的疾病,都会自愈。阴阳自和是一种顺应天道的状态。当念诵林东佛号的时间长了,就会达到一种既不悲伤也不宏亮的声音状态。此时气血调和,阴阳相爱,内在的德性也显露出来。心是极乐的,无欲无求,一尘不染,随遇而安,应因缘际会做佛事,符合四时五脏阴阳,境界不同。
优雅就是优雅的意思。念佛就是成佛,天地应该是世间最优雅的,声音也是优雅的,不同于世俗中的颓废声。有多少人来到托林吉,听到林东大佛的名字时会停下来看一看。现代歌曲大多扰乱人的心态。古人说“移风易俗不擅音乐”,从现代的歌曲中就能听出人心是多么的浮躁和混乱。《论语·阳货》记载,孔子说:“恶郑声之乱也,雅也,乐也。《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郑声胜”,“郑声应放。”《礼乐记》说:“政威之声,亦乱世之声。一时间,郑的声音像洪水猛兽一样传遍了全世界,由此催生了内心的各种欲望。林东佛的名字无疑是优雅的音乐,它有逆转人心、化浮躁为平静的作用。
从这些八字特征来看,林东佛的名字与中医非常契合。其中,清晰、细腻、和谐、优雅是总的要求,也是融合的效果。《黄帝内经·古天真论》:“无事无动于衷,真气随之,神藏于内,病安。”也就是说,身体和心脏先有一个自然放松的状态,不往外冲,那么血液就会自己恢复。久而久之,当气血达到比较饱满的状态时,精神就可以长久地保持在里面,不会因为外界的干扰而出现大的动荡。此时,即使遇到严重的风寒、暑湿等外邪,你也会有足够的正气与之抗衡,身体也不会出现大的失衡。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净则肉闭而拒之。虽有大风毒辣,可害人。林东佛名要求“清、细、谐、雅”的境界,“悲、顺、轻、明”是关键。
《金匮要略》说:“千难万险,不超过三,一经受邪入脏腑,亦为内因;两者四肢皆有九窍,由血传于血,为外皮所阻。三者房室、金刃、虫兽伤详列,百病尽出。虽然感受恶的方式不同,但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关键。人体的不平衡是筋、脉、肉、皮、骨,经络、脏腑是内在的。人体以五脏为基础,以经络为经,以筋、脉、肉、皮、骨为一个整体,其中充满了气、血、精、液。从佛教的角度来说,丧需要对佛教和宗教情怀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道家的角度来说,“人应向地学习,地应向天学习,天应向道学习,道应自然。“人要认识到自己的渺小,虚心向自然求教,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才是出路。只有有了这种理解,精神才能回归,光明才能重新闪耀。医学上讲,丧气主降,导致任脉,任脉是各种阴经的交汇,主阴、生津、生津。光明是感恩之心,主升通督脉,督脉是阳经的会通,主生阳,发气。
念佛时舌尖轻触上颚,使任督二脉相交,继之以哀鸣轻响,配合缓慢的呼吸和步法,很快口腔便充满了津液。舌头下面有两个大点,名叫金金和俞晔。口腔中的津液就是由这两点产生的。这种体液如果慢慢咽下去,会有补充* * * *的作用。日积月累,会让* * *饱满。* * *是充实的,而阳是源源不断产生的。正如黄帝内经:论怒过天所说:“阴人藏精而强,阳人自外而固。”“这样坚持下去,任督畅通,任脉通阴经,督脉通阳经,脏腑经络在内,四肢丰满,通络,慢性病就能治好。
但是,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人少之又少。具体来说,一是不熟悉林东佛号的唱法规则;二是外部条件不成熟,对身心干扰很大;第三,身体本身处于紊乱状态。
每次打佛七,都有很多同修来托林寺中药房,买罗汉果、桔梗、生甘草泡水服用,缓解喉咙痛的痛苦。这是因为用胸式呼吸代替腹式呼吸发音的结果——导致喉咙发炎,所以林东佛号的唱法和原理不得不广泛普及。
七点的佛事会人很多,很多同修都是外地来的,所以坐船很累。很多同修作息不一,有的早起念经,有的睡觉打呼噜,让很多人休息不好。在睡眠质量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单纯靠念佛是难以生存的,效果也不大。
很多人身体不适应,不积极治疗。当他们对教义一无所知的时候,依靠佛教是不可取的。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患有慢性口腔溃疡和睡眠不好的同修。他怎么可能心情好?溃疡属火,往往会导致内热,阳虚,急躁,不能容忍别人的意见。虽然在寺里待了七八年,但还是不会念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佛念佛当然是重中之重,但基本的保健和念佛方法是不可或缺的。只有灵活掌握,才能不浪费精神。《大学》说:“事有始有终,物有终有始。如果你知道顺序,你会找到一条捷径。”希望能鼓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