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白菜
第一,古籍的总结
1.《国家中草药集》:“白菜味甘,微涩,性凉。清热解毒,止血调经。用于肺结核咳嗽、咯血、呕血、鼻出血、便血、肠炎、痢疾、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增多、月经不调;外用治黄疮。”
2.中医大辞典:“白菜治体虚,头晕,劳咳,吐血,咯血,通淋,白带,肿毒。”
3.《中华本草》:“白菜味甘、涩、凉,归肝、肺、脾。滋补强壮,止咳止血。主要虚弱和头晕;劳损咯血;虚弱和头晕;吐血;咯血;浸出浊度;白带。”
4.植物名称与事实考证:“白菜治吐血。”
5.《本草分类》:“白菜化痰止咳。治一切内伤,吐血,气喘,淋证。”
6.《峨眉药用植物》:“白菜是治头晕无力的药。”
7.《四川中药志》:“白菜性平,味甘,无毒。入肝脾。滋补强壮,止血止咳。治疗肝脾虚弱、劳损吐血、内伤咯血、肺病咳喘、妇女带下、男子淋证;外敷不明肿毒。”
第二,现代研究
1.成分:岩白菜素全草含岩白菜素。此外,它还含有6-O-没食子酰基熊果苷、4,6-二-O-没食子酰基熊果苷、2,4,6-三-O-没食子酰基熊果苷和2,3,4,6-四-O-没食子酰基熊果苷。
2.功能:抗菌、消炎等功能。
3.药理:岩白菜根含熊果苷,故有抗菌消炎作用;含鞣质,故有收敛作用,可用于消化道非感染性炎症和宫颈糜烂。
另据报道,总鞣质含量为65438±09.4%。其试管内浓度为1: 320480,对痢疾志贺氏菌有抑制作用。还含有维生素P类物质。大鼠长期口服水提取物可增加毛细血管阻力;长期大剂量口服不引起毒性反应,不影响大鼠的一般状态,也不引起消化道或实质性器官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