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礼泉县有什么宝藏吗?可以收村民的古董吗?
咸阳行政区划的设立始于夏朝。商代发展到泰、蜀、成、狗等国。周朝以冯、高为中心,周围有葛、秦等国。350年前,秦孝公迁都咸阳,在秦国建立了郡县制。秦统一后,设都城咸阳,有文史,整个关中地区都是民选的。秦末,项羽分为雍、翟、赛三国,名曰“三秦”。市区西属永,东属赛。西汉在关中设荆赵胤、左凤仪、右扶风三郡,号“三辅”。这座城市属于扶风县和凤仪县,今天的长武地区属于尚军县。东汉王朝迁至有扶风县统治李坏(今兴平市东南)。三国魏时属扶风、新平(郡治漆县,今宾县西)和凤仪县,西晋属扶风永州(郡治池阳,今泾阳县西北)、石屏(郡治)、新平和安定县。前秦在长陵建立咸阳郡。北朝时,属永州咸阳、安定、北地三县。唐朝属于京兆府和益州。五代分属京兆府、耀州、赣州、泰州。宋属京兆府、耀州、益州、益州。黄金属于京兆府路上清远的京兆府、赣州、耀州、春州。元属陕西省中书省丰原路,及所属省直属耀州、赣州、益州。明清时期分属安州、甘州、太州。民国初属陕西关中路,后属第十、二、七、九行政监察区,北部属陕甘宁边区关中区。建国初属三元、献县、咸阳三区,1950年并入咸阳各区,1953年撤销咸阳各区,191年迁址,1968年改为地区。1983 10撤销地区,设立咸阳市,实行市管县体制。
咸阳市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纬107° 39′—109° 11′与34° 9′—35° 34′之间。南北长117-119km,东西宽65-106 km。东接渭南、铜川,南接Xi,西接宝鸡、杨凌,北接甘肃庆阳、平凉。辖兴平市、秦都、潍城区和武功、赣县、礼泉、泾阳、三原、永寿、宾县、长武、旬邑、淳化县。总面积10196平方公里,人口483万。每平方公里土地473人,人口密度较高。
该市位于渭河地堑盆地中部,北邻鄂尔多斯地台,南接秦岭地槽。地貌类型为层状河流阶地和黄土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主要河流渭河自西向东流经市南区,泾河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形成泾河和渭河两大水系。峨眉山、北钟山、九丈山、五峰山等东西向山脉贯穿中部,将城市分为南部的关中平原和北部的黄土高原两个自然区域。南部地区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是主要的粮油种植基地。北方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温差大,冬春略长,是畜牧业和林果业的主要基地。北部地下地质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常斌煤带总储量约6543.8+0.5亿吨,是发展能源工业的有利条件。
咸阳位于中国领土的心脏,中国人民和国家的起源就在泾阳县。有中国西北最大的国际机场——西安咸阳机场,有陇海蓝欣铁路,有贯穿东西半球的亚欧大陆桥,有连接西安咸阳与宝鸡、延安的高速公路,有汉唐墓旅游专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任何希望一睹中国古代文明风采的游客,一定不能来这里。正如央视评价咸阳的魅力,“咸阳这个中国疆域的中心城市,早在汉唐时期就完成了城市性格的塑造,先人开创的周秦辉煌延续到后来的汉唐魅力。咸阳人热情淳朴,知书达理,崇尚一字九句,维护了城市的王者风范。”不登万里长城,就没来过中国。不看汉唐陵,就没来过咸阳。只有真正理解了“渭河贯穿京城,宛若天人;南过桥,法牵牛”是秦帝国中枢建设的指导方针。只有了解秦人都城设计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和神雄大气的博大胸怀,才能探寻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源头。秦汉帝国的崛起和建立,堪比世界西方的罗马帝国。如果说古希腊罗马文化是西方文明的宝贵遗产,那么秦汉文化就是东方文明的宝贵财富。要领略东方文明的深刻内涵,就要亲临咸阳原畔的古幽之地。
咸阳作为中国文物资源最大的城市之一,以丰富的文物和独特的文物收藏而闻名于世。其主要特点是:一是数量多、种类多、档次高。据文物部门统计,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2106处,其中古遗址825处,古墓葬783座,古建筑93处,石窟寺19处,石刻25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42处,其他文物92处。18全国文物保护单位3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0余处。全市各级文博机构共收藏瓷器、玉器、青铜器、金银、石器、壁画等可移动文物5.5万余件。如淳化县石家园出土的西周鼎,高122 cm,重226 kg,是已知西周青铜器中最大的圆形鼎。晋天元皇太后墓出土,与毛陵墓同葬,是国宝级文物。二是等级高的墓多。据文物部门调查,境内共有27座墓葬,葬有28位皇帝。这些陵墓周围还有大量的陪葬墓,这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所有这些陵墓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其中以西汉帝陵和唐代帝陵最为集中和壮观。西汉11位皇帝都葬在咸阳平原。从西到东的顺序是: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陵、哀帝夷陵、惠帝安陵、高帝长陵、景帝阳陵。其间,还有500多座王公贵族和皇帝的陵墓。唐代18座皇陵,有一半位于咸阳,横跨乾县、礼泉、泾阳、三原四县。大部分建在山上,有很多陪葬墓。自西向东依次为唐高祖献陵、唐武宗端陵、唐敬宗庄玲、唐德宗崇陵、唐玄宗凌镇陵、唐太宗昭陵、唐肃宗建陵、唐熙宗景陵、唐高宗和周武则天葬的干陵。其中昭陵占地30多万亩,墓葬180多座,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园。三是古遗址、古建筑多,内涵丰富,保存完好。尹家村遗址位于秦都区西南部,是陕西省最大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原始村落遗址,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昭若寺大雄宝殿,位于长武县,是全国公认的仅存的三大唐代宝殿之一。四是时代和地域特征鲜明,序列性强。西周的青铜器,秦代的砖雕,西汉的陶器、陶俑、石雕、玉雕,唐代的石雕、三采俑、墓室壁画,构成了完整的时代特征;以秦咸阳城遗址为代表的文化区,以长陵、茂陵为代表的汉文化区,以昭陵、乾陵为代表的唐文化区,构成了各种地域特色。五是石文化数量多,品位高。汉武帝毛陵陪葬墓之一霍去病墓前,有汉代大型石刻16件,其中国宝12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始证明,《踏马匈奴》被收入历史教科书。唐太宗昭陵石刻的杰出代表——“昭陵六马”驰名中外。作为中国三大碑林之一,昭陵碑林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甘陵地面上有124处石刻,其中无字碑、描述圣碑碑、第六十一王客像等都很有名。陕西省最大的石窟寺宾县大佛寺,以其巨大的体量和雄伟的气势,堪称石雕艺术的杰作。
秦人迁都咸阳至今已有2350多年。从古至今,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出现了无数部威武神奇的历史剧,涌现了无数的主角英雄。勤劳勇敢、富有创造力的咸阳人民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从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改革运动——“商鞅变法”到盛唐时期的“马尾事件”;从三原学派的先生们复兴管雪,到维新思想家刘谷雨掀起理学的帷幕;从鲜为人知的世世代代埋藏在地下的浪漫墓志铭,到活跃在近代中国文化史上的昆仑人物;从于右任领导荆到人民解放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这一波又一波的历史事件和浪漫主义人物,都值得我们歌颂和纪念。
世事变迁,今日辉煌。穿越历史的长河隧道,今天的咸阳人民正弘扬汉唐精神,与古都安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经济合作,为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实现建设安-咸阳都市圈的宏伟构想而不懈努力。相信咸阳的未来会更好。(摘自《咸阳简史》,作者张士民是咸阳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编、科长)
受访者:CX 815-助理三级10-30 21:07。
咸阳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距省会Xi 25公里。市辖两区,10县,1县级市,总面积10196平方公里,总人口480万,城市人口43万。
咸阳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历史上曾是中国第一个封建国家秦朝的都城,是包括汉唐在内的13个朝代的都城。有27座皇陵和400多座皇族合葬墓,绵延数百里,蔚为壮观。它被誉为“秦都汉墓”。自然资源丰富,有煤、石灰石、铁矿石、大理石、油页岩和石油等矿产资源。科技实力雄厚,全市有23所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各类科技人员8万多名。农业生产发达,是陕西重要的粮油、水果、蔬菜、畜禽产区,是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工业基础雄厚,形成了以电子、能源、医药、食品四大支柱产业和纺织、机械、建材三大传统产业为主体的产业布局。咸阳地处亚欧大陆桥中段,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基本形成了北、中能源建材基地,南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电子工业区,武陵源有石化工业区、文物古迹和风景旅游区,市区有商业中心区的经济发展格局。
咸阳已成为国内外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近年来,咸阳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黄金机遇,精心组织实施“结构调整、对外开放、科教兴市”三大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着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美丽山河工程,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强支柱产业建设,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加快城乡建设步伐。
咸阳,一座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的城市,投资环境极佳。是西部开发的热土,是投资发展的理想之地。
咸阳交通便利。航空枢纽Xi咸阳国际机场距市区仅14公里。亚欧大陆桥横贯东西,四条高等级公路贯穿全市。县乡公路全部油路化,形成立体交通网络。
咸阳邮电通信发达,拥有大规模的程控电话、移动通信、无线寻呼、邮政、数字微波和光缆传输,是现代化的通信枢纽、计算机网络和国际联网。
能源充足,全市水火电装机654.38+0.4万千瓦,输变电线路连接西北。煤炭储量6543.8+02亿吨,原煤产能300多万吨。
水资源丰富,境内有八条河流,地表水径流量70多亿立方米,地下水综合补给量654.38+0亿立方米,城市供水十分充足。
基础设施完善,城市金融、保险、商业、贸易、文化、娱乐、酒店、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服务机构一应俱全,城市配套设施功能齐全。
办事服务高效,建立了咸阳市政务大厅,实行“一窗式一站式服务”,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我们热忱欢迎国内外客商来咸阳观光旅游,投资发展,共创大业!
历史演变
周本来叫程,后改称毕瑛,后又改为。春秋时称未央。秦魏咸阳。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改称新城。丁原第三年(公元前114年),改为潍城。金代设灵武郡。后赵改名为石安县。先秦时,汉高祖刘邦陵墓长陵县改为咸阳县,属灵武县管辖。唐朝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武则天因其母陵顺陵在此,改名赤县。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升为二都。五代宋金都叫咸阳。元初咸阳一度并入兴平,不久咸阳县制恢复。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1),咸阳迁至渭水驿,也就是现在的秦都区所在地。明、清两朝都叫咸阳,隶属Xi安府。民国三年(公元1914),废府设道,咸阳归关中道管辖,不久废道归陕西省政府直属。1937年后隶属咸阳第十行政督察署。1949年5月18日,咸阳县解放,归咸阳行政公署。1952年12月,咸阳县城区建为咸阳市,郊区仍属咸阳县管辖,市县并列。1953年,咸阳市、咸阳县直属陕西省政府领导。1958年12月,咸阳县并入咸阳市。1961年1月,兴平、周至、宾县划归咸阳市管辖。1961年10月,恢复咸阳署,划出四县,咸阳城仍归咸阳署所有。1966年7月,改为Xi安。1971年10月,咸阳市收归咸阳专区。1984年5月,咸阳改为省辖市后,原咸阳更名为秦都区。
自然地理
河水资源
①咸阳市水资源主要由河流径流和地下水组成。全市多年平均自产地表径流5.43亿立方米,地下水不重复3.66亿立方米,还有60.79亿立方米的入境客水。大气降水是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之一。年平均降雨量567.9毫米,年总降雨量58.6亿立方米。各地年降水量分布呈现南少北多的总趋势。
②该水系属于黄河流域的渭河水系。渭河干流从南缘流出,流入市区的主要支流有淇水河、新河、丰河、泾河、石川河,其中泾河最大,形成泾河、渭河两大水系。河流和运河158条,面积100平方公里,河流26条,面积100平方公里。
(3)地下水资源丰富,呈现南富北贫的分布规律。南方地下水是地下水的主体部分,分布广泛,除部分土石丘陵外,但水的丰度差异较大。由于循环的快速交替,潜水较浅,易于开发,易于调节和储存。然而,由于近年来持续干旱,地表水供应不足和地下水超采,水位持续下降,甚至一些河流和池塘已经干涸。总之,该市水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和每亩耕地较低,分别占全省的15.2%和13.6%,在全省十市中排名第九。中转客水很多,但是很难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极不平衡。
土地资源
全市土地总面积1019600公顷,按地貌特征可分为石山、丘陵、原址、川路四类。咸阳市土壤分布属于暖温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灌丛褐土带向北方暖温带半干旱草原黑垆土带的过渡带。北山北部属于黑色黄绵土带,北山南部属于褐土带。2001年末耕地面积40.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9%;园地118500公顷,占11.6%;林地17.98万公顷,占17.6%;草地2.28万公顷,占2.2%。咸阳市耕地复垦指数为56.7%,远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水浇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8.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效灌溉面积约占全省的五分之一,主要分布在南部县市。总的来说,全市土地资源的情况从北到南差别很大,经济发展水平从南到北逐渐下降。我国南方土地条件好,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开垦指数高,农业相对发达。在北方,黄土高原以丘陵沟壑为主,也有少数山地。复垦指标低,林牧业用地比重较大,土地资源利用深度和农业发展水平较低。
生物资源
咸阳气候温暖,雨量适中,地形复杂,土地辽阔,为生物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植物资源丰富。2001年,全市有天然次生林5万公顷,优势树种为辽东栎、山杨、白桦、油松。大面积种植以刺槐为主,周围绿化以杨树为主。森林总蓄积量为436.5万立方米。114700公顷草地,理论载畜量为15700羊单位。中草药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历史悠久。2001年发现的种类多达626种,分布在全市各地。野生药材138种,人工种植药材33种。此外,野生水果植物、野生油料植物、纤维植物、香料和化工原料植物都有一定的储量,但开发利用还不充分。鸟类14目30科140余种,哺乳动物6目14科约40余种。经济价值高的野生动物有浣熊、獾、雪貂、鸣禽等。
矿产资源
中国已发现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石灰石、应时砂岩、粘土、油页岩和石油等。主要集中在中北部的台岙地区,其中煤炭资源的经济价值最大。煤炭资源集中在宾县、长武、旬邑、淳化、永寿县的部分地区。探明储量10100亿吨,预测约15亿吨。煤种主要为无粘结煤和长焰煤,为低变质烟煤,中灰粉、低硫、低磷至中磷、低热值、高热值,是良好的动力煤和气化煤。石灰石是咸阳的重要矿产,仅次于煤炭,储量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中部的赣县、永寿、礼泉、淳化、泾阳、三原等县北部山区,东西延伸75公里,质量好,厚度大,储量估计3000亿立方米。矿石中碳酸钙含量在97%以上,氧化钙含量在55%以上。它是生产水泥、电石、轻质碳酸钙和煅烧石灰的优质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