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中药店的散文

如果可能的话,我想开一家中药店。不是中药店,是中药店。中药店,听起来太正规了。必须要有一个大药箱,里面分门别类的放着各种各样的中草药,或许还要有一个中草药加工处理的地方,一个供客人煎药的房间等等。我不要那么大的中药店,我只要一个小中药店,几个小卷首,一个大柜子,里面有小抽屉,我自己在里面收集加工中药。

当然,有句话叫“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所以虽然我只需要一个小小的中药店,但有些东西还是必须要有的。

中药店需要什么?也许,我的店不需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大房间。这样的房间永远属于诗意的诗人,而不是拯救生命的医生。或许,我不需要在人来人往的繁华闹市。要知道“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我在杏林中间,有个名字,哪怕住在一个很贱的巷子里,也一定会有人来这里。所以,我最需要的不是这些,而是一个有名的名字。我得在我的店门口挂个牌匾,写下我的中药店的名字。然后,我要在两边贴上两副对联,清楚地告诉人们我拯救世界的愿望。

商店的名字是什么?那是非常重要的。水泊梁山的英雄都有自己的绰号,比如林冲。这个名字很普通,但是他的外号“豹子头”足够厉害,足够震撼。我的中药店应该取什么名字?同仁堂最先注册,宝芝林也归黄飞鸿所有。唉,可能是我不需要一个足够响亮足够帅气的名字,干脆就把自己的店取名为“中药店”,可能会给人一种一眼就知道的感觉。

至于店铺两边的对联,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脾益于药,气益于药,脾气不利于药;”药膏可以吃,药可以吃,膏药不能吃”,“杏仁、桃仁、柏子仁在仁中求德;朱砂、幻砂、夜光砂、沙里金”、“但愿人间无疾;为什么要担心把药束之高阁?"...不管我写什么对联,只要能表明心意,就够了。

至于牌匾和对联是不是名家所写,我其实并不关心。要知道,李寻欢的“小李飞刀”可是兵器谱上的前三甲,而他的飞刀也不过是铁匠随意打造的。所以一块牌匾和一副对联上的字是不是名家写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店的几个小抽屉里有没有真材实料。

是的,比起牌匾对联的门面,一个中药店放药的小抽屉更重要。我相信每一个中医都是有灵魂的,他们就像一个人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虽然作为中医,大家都知道,一旦被抓,就会被困在沸腾的汤锅里,被煮,最后被吃掉。但是,每一个中医都有崇高的觉悟。他们抱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想法,坦然走开。他们知道自己会被毁灭,但他们还是会期待被收购,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会去这里。

所以我相信,虽然每一个中医平时都安静地躺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只是有愿意孤独的人,却没有不愿意孤独的人。当我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会听到他们的低语。他们都在抱怨我,问我为什么不快点卖掉。他们都在等着治病救人。

我打扫了他们住的每一个房间,和他们一样,我在等待一个可以使用它的地方。每一个“门”前,都写着他们的名字,是我亲手用小字为他们写的。他们就像我的兄弟姐妹一样。我能说出每种药的名字,也知道每种药的药性、外观和产地。

如中医专家甘草,是中医中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它脾气特别温和,总是能包容别人,所以能调和各种药物。能清热解毒,化痰止渴。不管什么药方,只要加进去,都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很多药方里,是“压轴”。所以,我当然要在最合适的地方为它准备一个大房间。

枸杞,中草药里的谦谦君子,总是那么平易近人,连小孩子都不会因为它的甜味而讨厌它。为了请来这位德高望重的药材之一,我会亲自去宁夏采集,那里的枸杞才是最正宗的药材。再看看其他药材,大部分都穿着棕色的衣服,唯独枸杞这位药中君子,红色的长衫让人一眼就觉得与众不同。

芭蕉自然是我的座上宾,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它是《诗经》里来回徘徊的客人。当年人们吟诵“采撷帛,采撷薄言”,然后用筐篮欢迎芭蕉入家。是的,“米易”是车前草的别称。

徐长卿,虽然这个名字并不常见,但我必须邀请他,因为他是众所周知的忠臣。想当年,赵匡胤当上皇帝后,徐长卿被邀请到宫里工作。皇帝的胃因为喝酒太多而受伤,所以他的胃痛了。于是,徐长卿亲自去野外采集草药,治好了皇帝的病。闫隆高兴极了,把这种无名草药命名为“徐长卿”,这是一种治疗盲目风湿的良药。当然,我的中药店里应该有专门的小房间。

Hosta,名字很贵,听起来像是淑女的名字,但其实是女人中的女英雄,因为它一直都很坚强,最耐寒,即使在潮湿的环境下,也毫无怨言。不要因为她看起来像个弱女子就想欺负她。玉簪是个女强人,而且她有毒。但正是因为有毒,所以对痈肿疮毒、瘰疬、蛇咬伤等有奇效。这样一个奇怪的女孩,你理所当然应该受到款待。

当然,我的中药店自然少不了那些个性独特,能力非凡的人。比如卷柏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名字普通,长相丑陋,但却是身怀绝技的高手。它有个小外号,叫“九死复活草”,怎么样,够帅吧。是生活在茫茫沙漠中的绝世之人。干旱难耐的时候,它的根可以自己从土里拔出来,然后蜷缩成拳头大小,随风移动,有水的时候再重新钻入土里吸水。据说植物长在地下,一分也不能动。但是,卷柏真的是一种可以自由行走的草。对于这样的英雄,做菜的方式也是比较特别的,“不要怕死,把纯真留在人间”,这是卷柏大侠的座右铭。我会把全株烧成灰,给各种出血性疾病患者口服。如果外敷,可以治疗各种刀伤。卷柏真是英雄。

当然,中医的世界和人类的世界是一样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什么是「十八反」和「十九怕」?一些传统的中药互相争斗。比如甘草、大戟、马尾藻、芫花都不对付,乌头和半夏、栝楼、贝母等合不来。对于他们,我应该小心调解,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在我的中药店里,所有药物都能和平共处,自然是最好的,如果实在不行的话。

对了,还有一些小摆设,是中药店不可或缺的。例如,我需要一张长长的桌子和一些椅子或凳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客人来访,或者遇到正在旅游的杏林法师,我可以坐下来烛光下谈心,增长见识。

如果可能的话,桌椅应该是红木的,刻上古朴的图案。这样的桌案上面,最好放一块广东砚台,再加上一叠宣纸和一个压纸的镇纸,看起来也一定很重。不然怎么能压制这个象征着中国医术博大精深的药方呢?

在我的控制台桌上,不能有电脑之类的东西。我最多就是想在上面打个算盘。要知道,在这样一个古朴典雅的中药店的桌案上,如果突然出现一个闪亮的液晶显示器,再加上一个像怪物一样的电脑主机,那无异于突然出现一个尼斯湖水怪在江面上静如春江花月夜,这是我无法忍受的。

所以,如果一定要放什么东西,那就放一叠医书,药书。首先,《黄帝内经》不可或缺,不管是不是真的黄帝写的。其医学理论注重整体观念,强调人体平衡的重要性。这样的理论永远不会过时。我愿意在最显眼的地方放上一卷《黄帝内经》,仿佛家里只要有它,自然就能免于百病。

当然,神农本草经也是不可或缺的。毕竟我是开药店的,自然要看看战国先秦的医学家是怎么评价我的中药抽屉的。也许,我会拿它和《本草纲目》比较一下,那是李时珍苦心经营的研究成果。他对每种药物的解释、收藏、是非、治法、气味、主治、发明、药方都进行了分类。或许,我会一边看,一边给我药屉里的宝宝们念一段话,让他们听听当年李神父是怎么夸他们的。

对了,也许,在中药店的四面墙上,没有放药抽屉的地方,我会挂两幅字画,不需要名人题字。我自己可以涂鸦两笔,只要能画出那种悠远恬静的气质,就够了。或许,对于前来买药的患者来说,看到这样赏心悦目的字画,病情已经有了些许缓解的感觉。

以上提到的这些确实很重要,但都不是最重要的。中药店最重要的是这家店的老板,是整个中药店的中心,是点睛之笔。

作为一个中药店的老板,你首先要具备的是丰富的中医知识。你不仅要熟悉《黄帝内经》、《苏文》、《难经》,还要知道《本草纲目》、《金匮要略》、《伤寒论》...除了熟读经典,对于历史上那些名医,他们的故事和论著。

虽然是开中药店的,但也不能局限于中医知识,学中西医。这是最了不起的事。所以他不仅要会看、会闻、会问,还要会看化验单。他一定能分清楚,挂线诊脉和手术哪个更重要。他不会忘记在药抽屉里介绍国外的西药,比如阿司匹林,青霉素,给他的中医朋友。凡是中医西医能治好的病,都是良药。如果病人病情需要,会毫不犹豫地给他介绍一些具体的西药。中西医结合就像两把剑的结合,他应该知道这一点。

当然,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实践经验。他必须自己种植和采集药物,他必须知道如何正确地制造药物。他虽然只是一个中药店的掌柜,但一定会把脉,会看色,会针灸,会按摩。他必须对他的药抽屉里的每一种药了如指掌,知道它们是什么病,知道不同年龄的人服药的剂量是多少,知道什么药最适合在什么时间服用,知道怎样熬药才能使药效最大化。

当然,以上都不是最重要的。一颗仁慈的心是一个中药店老板最需要的。无论过去还是将来,他都没想过要收红包,也没听说过什么叫回扣。俗话说“医生父母心”,不管他的病人是穷是富,是贵是贱,他都一视同仁,用最好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

只是一个没出息的家伙是这个中药店的老板。可惜我不是一个学识渊博,熟悉医书的杏林大师。我不是中医药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是浅尝了一下中医的知识。我刚才说的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但是,“虽然我没有怡雅的手,但是我有孟味让我的顾客满意”。虽然我的医术并不高明,但并不妨碍我有一颗救死扶伤的仁心。所以,我还是梦想有一家属于自己的中药店,这样我就可以站在高高的药屉旁边,怀着一颗侠义之心,等待我一展身手的机会,无论是在阳光明媚的早晨,还是阴雨绵绵的傍晚。

我知道,虽然现在中医文化越来越流行,但是说到治病,人们通常会首先想到西医,因为西医的疗效确实更快。不过我还是对中医情有独钟,西医都是看着挺像的药片,药粉,药水。含在嘴里的时候都是一样的苦,注射到身体里的时候都让人血液发凉。

西医哪里有中医那么神奇?每一种中药的味道都不一样,给人的不仅仅是一个字“苦”;每一种中药都有自己的样子,鲜艳的枸杞,迷人的藏红花,厚重的党参,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样子。

更让人感动的是中医的合作精神。的确,同时使用的西药有好几种,但和中药比起来,真的差远了。单独吃中药和吃一剂中药的效果完全不一样。中医讲究君、臣、佐,君是用来治疗某种疾病的;臣药用于增强君药对主要疾病或证候的疗效;佐药或用于增强君药、臣药的疗效,或用于减弱其毒性;药物是用来介绍经典或者调和经典的。可以说中医是用群殴的方式来治病的,强调的是药物之间的配合。这和我们中国人强调精诚团结不一样吗?最重要的是,中医代表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

所以,虽然我没有高超的医术,但我还是幻想着拥有一家中药店,一家心中完美的中药店。就算我做不了这个中药店的老板,也没关系。突然想起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中医”,是不是和“重要”谐音?也许,在我们这个社会,真的很需要这样一个完美的中药店。套用一句小品里的台词,“嗯,真的可以有”。

中医很重要。这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中药店,我想要的中药店。

文化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