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中药会造成肾脏损伤?
肾损害药物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类:①植物中药,如木通、厚朴、防己、泽泻、柴胡、草乌、芫花、甘遂、巴豆、芦荟、苦参、雷公藤、益母草、使君子、墨利亚神女皮、苍耳子、矮牵牛、马兜铃、天花粉、荆芥等。②动物中药:如鱼胆、蛇胆、斑蝥、蜈蚣、海马、红娘等。(3)矿物中药:如砒霜(如雄黄、砒霜、亚砷酸盐、明矾);水银(朱砂、轻粉、氯化汞);铅(铅)和其他矿物明矾等。其中,能引起肾脏损害的常见中药有:
(1)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雷公藤制剂有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同类药物有火火花根片、昆明海棠片。雷公藤多苷毒性虽小,但也有肝、肾损害,甚至引起急性肾损害。在中草药引起肾损害的报道中,雷公藤仅次于马兜铃酸。雷公藤引起的肾损害主要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一般在服药后第2 ~ 5周出现。服药后迅速或逐渐出现少尿、水肿、血尿、蛋白尿、管状尿、腰痛或肾区叩诊痛,血清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个别病例报告雷公藤片引起尿崩症,停用雷公藤片后治愈。慢性肾毒性表现为腰痛、少尿、血尿、蛋白尿、肾小管性尿和肾功能损害。由于雷公藤使用者大多患有肾脏疾病或可导致肾脏损害的疾病,当出现肾功能损害时,容易被认为是原发病的进展,很多病例没有随访,因此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来源的雷公藤制剂疗效和毒性差异很大。
(2)胆胆中毒鱼胆汁中含有胆汁毒素,可引起肝、肾、脑的细胞广泛坏死,常引起多器官损害或衰竭。
(3)斑蝥是一种有毒的昆虫中药,近年来被广泛用于抗癌。斑蝥含有斑蝥素,有报道称服用1.5g即可中毒,提示斑蝥具有较强的肾毒性。斑蝥肾损害的主要表现为腰痛、血尿、蛋白尿、管状尿、无尿、急性肾衰竭甚至死亡。
(4)其他:如苍耳可损伤肾、肝、心等细胞,增加毛细血管的脆性。棉籽中含有棉籽油酸,是一种细胞质毒素,可使肝、肾实质细胞混浊肿胀,引起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益母草导致肾功能衰竭的报道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