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对发汗有什么作用?
气血从何而来?
中医认为“脾为气血之源”,脾负责“运化”。简单来说,“脾”就是将“胃”消化的食物分解运输成人体可以吸收的娇嫩营养物质。只有“脾”健康,食物才能“为我所用”,气血在这个过程中生成。比如很多人吃的很好,但是还是气血不足,身体偏瘦。就是因为脾脏虚弱,无论他们吃多少,都没有办法通过脾脏转化为气血。中医在治疗这种情况时,首先会从健脾入手。
为什么气血总是放在一起?
中医说“血为气之母,气为血帅”,所以血虚的人必然会气虚,而气虚的人要么容易血瘀,要么气不能控制血流速度,女性容易导致月经早迟。气血与女性经期生理健康密切相关。
所以气血是相互依存的,单独补气血事半功倍。除了众所周知的阿胶、红枣、龙眼肉,枸杞子有益肾气,玫瑰花协调气血平衡。气血结合,事半功倍。
气血在哪里储存、滋养、排泄和分布?
中医认为,肝脏负责储存和排出气血,“平卧即血藏于肝”,这也是熬夜的人容易气血不足的原因,因为肝胆在23:00-3:00开始“调理”,此时仍亮灯熬夜,如果不平卧休息,就会导致肝不能储血。一个好的补气血的方法,一定会和现代的工作生活节奏相结合。补气血,健脾养肝,滋肾补气血是最有效率的方法。
哪些日常饮食和作息习惯最伤气血?
“久思伤脾”,过度的思考、焦虑、忧虑会伤脾,进而伤气血;
“久坐伤肉”,肉以脾为主。所以久坐的人也容易伤气血;
长期视力伤血,长期用眼直接伤眼,而“肝开始懂眼”,所以长期熬夜、用电脑、手机的人也容易伤血;
“咸则凝结血”,口味重的人还会伤气血,容易出现血瘀和心脑血管疾病;
女性生理期对气血的消耗也很大,要注意气血的调理。
不同体质如何调理气血?
人体体质有八种:平和体质、气虚体质、气滞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和平体质最好,其他七种体质在补气血时会有不同的选择:
气郁体质,通俗地说就是气不畅,总觉得不通。这种体质的人,在补气血的时候可以照顾气;气血茶在疏肝理气方面比较明显,用了几种花,特别是金盏花和苋菜。肝喜欢自由散漫,而花是“开”的,有“散”的功能,疏肝理气最合适。
痰湿和湿热都有湿气,可以选择健脾芳香化湿,补充气血;
而血瘀体质的人要特别注意不要怕冷——“血遇寒则凝”;
对于阴虚阳虚的人,前者忌寒,后者忌热。这两种体质的人,在补益气血时,应选择温凉平衡的方式,结合健脾;
特殊人群补气血
孕妇:孕妇一定要注意补气血,忌活血,尤其是怀孕前三个月和临产一个月,如当归、川芎、红花。
坐月子里:产后的前3-5天是体内恶露消除的时间,这个阶段不需要进补。之后坐月子的恢复重点是恢复元气,补充气血(乳汁也是气血化生),调和五脏。这个阶段可以吃党参、当归、黄芪、红枣、桂圆、山药等。,而且血膏也很适合这个阶段进补;
男人:男人也需要补气血。就气血膏而言,它不仅能补充男性的气血,还能滋肾养肝,润肺健脾。气血茶则突出其舒肝护肝的功能,比较适合经常熬夜、脑力劳动量大、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的男性。
孩子:孩子是纯阳,原则是不用大补。但如果孩子体质弱,可以和平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