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的鉴定方法

龟甲是常用中药。最早发表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滋阴潜阳、补肾壮骨、养血强心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头晕目眩、风不足、筋骨无力、心虚健忘。

来源?它是乌龟(灰色)的腹部外壳。

产地和分布?主产于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等省,也分布于其他省市。

识别点?乌龟的背甲呈长方形,由12个角板组成,长8 ~ 15厘米,宽5 ~ 8厘米。外观为棕黑色,“血盘”有光泽且不剥落,底板有时略有血污;“熨衣板”无光泽,有剥落痕迹。硬,切面外缘白色坚实,内侧乳白色或肉红色,有空隙。气味腥,微咸。

经典鉴定?1神农本草经:“龟甲。味道咸淡。主要症状为白带、结核、五痔、外阴糜烂、湿痹、四肢无力.....一座神奇的房子生下了池泽。”2梁?《名医录》:“龟甲生于南海之池湖。一直都是。陶弘景日:“这水里的乌龟,长若一尺二寸,便是好的。占卜用的,贝壳可以入药,也是仙方。和生甲鱼一起烤的时候。“四五代?韩宝生道:“潮州、江州、胶州等地者,骨白而厚,颜色分明,以供占卜。医学是最好的。”5《大明本草》说:“腹下钻过十次的乌龟,是良药。“6宋?苏颂道:“今见于江湖。你必须用乌龟当药。当心龟板的前部,它的各个方向都是透明的,比如琥珀色。它的头很短,脚很短,壳是圆的,腹部是白色的。头尖脚长,壳长黄色。阴人用阳,阳人用阴。今天的医生不知道这样的区别。“7明?”本草纲目》:“龟甲味咸。深泽银山无处不在。龟甲版最好,分阴阳。杀死做饭的人的力量很小,但杀死失败的人的力量很大。就拿底版,学着去串串。又曰:“秦龟生于秦之山,大小不定。甲板主要是湿的,四肢扭曲。阳龟,一种吸蛇龟,发臭吃蛇。在陆地上很常见,身体很窄,有长长的黑尾巴,大树也能爬。伊尹是一只巨大的山龟。人可以仰卧,也可以消极行走。其甲为明黄色,俗称龟管,可视为器皿。虐龟一只乌龟,生在高山石头下,嘴巴像乌龟;它可以一直治疗老年虐待。绿毛龟产于周琦,浮在水面上的绿毛光亮。”8李时珍日...闫涛可以用来占卜,贝壳可以入药。然后古人在上下甲都用。直到月华才开始用龟甲,然后人们就以它为师了。”9《本草自新》:“龟甲强,龟甲败于自死。」

快速鉴定?龟甲呈板状,近长方形,长8 ~ 15厘米,宽5 ~ 8厘米。表面褐色或黑色,有紫褐色放射状条纹或多为紫褐色,可见12角板。内表面黄白相间,有的略沾血或残肉。清洗后可以看到9块骨板,呈锯齿状。前端呈钝头或截头状,后端有三角形槽口。两边都有翼形墙板(钉桥),有的已经拆了。它很硬,可以从骨板的接缝处断裂。断口外缘为乳白色,内部为乳白色或肉红色,有毛孔,微腥,味微咸。

商品分为“血板”和“熨衣板”。血板有光泽,不剥落,有时在底板上可以看到血渍。“熨衣板”多无光泽,颜色略深,有剥落痕迹。血平板质量更好。

同类产品?1.缅甸龟:是长龟甲(Blyth)的腹甲。分布于印度东北部至越南和马来半岛,在我国广西和云南也有分布。形状为:腹甲呈板状、长方形,甲桥后部宽于前部;长12 ~ 19 cm,宽8 ~ 12 cm,前端略突出,后端有三角形深凹口,两侧有翼形后弯钉桥。外观黄绿色,有12个角质盾,每个角质盾上有大小不一的黑色斑块。喉罩呈三角形,肱骨罩小于胸罩,腹部罩较大,股骨罩大于胸块,且腹部块内缝线最长,肛门罩内缝线最短,肱骨罩和胸罩内缝线长度几乎相同。内表面灰白色,清洗后可见9块骨板,呈锯齿状嵌入,股盾与胸盾的接缝在内板内交叉。很难。气味略带腥味和咸味。

2.龟壳:是龟的腹部外壳。分布于泰国、锡金、马来半岛和中国海南岛。形状为:腹甲呈板状,近长方形,甲桥后部较前部宽,长19 ~ 21 cm,宽13 ~ 15 cm。前端扁平,后端深深地刻有三角形,两侧有翼形钉桥。外观为黄褐色,有12个角质盾,每个角质盾上有不规则的深褐色斑块。喉盾呈三角形,腹盾最大,胸盾和肛盾较小,腹盾中间缝线最长,胸盾和肛盾中间缝线最短。内表面黄白色,可见9块骨板,呈锯齿状,肱骨盾与胸盾的接缝在内板下方。硬,微腥,微咸。

3.平背龟甲:是龟甲的腹部..分布在缅甸。形状如下:腹甲呈板状椭圆形,雌体扁平,雄体凹陷,长12 ~ 25 cm,宽8.5 ~ 16 cm。前端略平或略凹,后端呈三角形或弧形深凹。外观淡黄色,两侧有对称的深褐色略呈三角形的斑块。内表面黄白色,前端覆盖有宽大的角质面,前缘薄,呈刃状,后缘增厚,呈悬浮腔。股盾和肱盾内的缝线呈夹角或略向后的弧形,腹盾内的缝线最长,约占盾内缝线总长度的35% ~ 39%,股盾内的缝线比喉盾内的长,肛盾和胸盾内的缝线最短,胸盾窄而呈条状,两侧似喇叭口,内板在肱盾胸盾交点上方。硬,微腥,微咸。

4.龟甲:是龟鳖的腹甲。分布于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南部。形状如下:腹甲呈板状,长方形,长24 ~ 27 (~ 54) cm,宽17 ~ 34 cm,前后两部分宽度几乎相等,前端有一个微凹口,后端有一个三角形微带弧形凹口。外观为深褐色或浅黑色,股肛盾内缝线向后形成角度,使股盾外缘大于内缘。肱骨盾内缝线与腹盾直接相连,胸盾两侧分开,略呈三角形。腹盾外缘小于正中缝线,腹盾正中缝线最长,占盾总正中缝线的38 ~ 42%。肱盾的中线比股盾长,肛喉盾的中线最短。内表面黄白色,可见9块骨板。骨板的前端覆盖有宽角蛋白,内板在臂盾和胸盾的交点上方。很难。气味略带腥味和咸味。

5.地龟:它是陆龟Geoemgda Spengler I (Gmeln。).分布于巴图群岛、苏门答腊、菲律宾和中国南部。形状如下:腹甲呈板状长方形,雌体扁平,雄体有沟纹,长10 ~ 26 cm,宽8 ~ 15 cm。前部比后部略窄,前部略被截断或略呈锯齿状,边缘有黄色条带将甲桥与其余蹼分开。外部为黑色或深褐色,有12个角质盾,腹部盾最大,喉部盾最小。内表面黄白色,可见9块骨板,上端角质覆盖较广,略呈凹块状。内板位于肱骨护板和胸廓护板接缝的交叉点下方。很难。气味略带腥味和咸味。

6.棘翅目:棘翅目巨蜥的腹部外壳(灰色..)属于龟科。分布于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形状如下:上腹呈板状,长椭圆形,雌体扁平,雄体有沟纹,长17 ~ 22 cm,宽11.5 ~ 13 cm。前部比后部略窄,前端扁平,后端有三角形缺口。外表面黄色,有12个角质盾,每个角质盾上有褐色放射状条纹,射线始端为黄褐色,无斑点。除了喉罩和臂罩之间的接缝呈V形外,其他罩之间的接缝几乎都是直的,腹罩、胸罩和股罩的接缝都是等长的,其他罩的接缝都是短的。内部黄白色,可见9块骨板。硬,微腥,微咸。

7.龟甲:是龟科动物巨蜥(灰色)的腹甲。分布在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锡金等地。形状如下:腹甲为大板,近长方形,甲桥前部宽于后部,长30 ~ 30~33cm,宽15 ~ 19 cm。前端是平的,后端有很深的三角形缺口,甲桥两侧有折断的翅膀向后弯曲。外观为浅褐色,有12个角质盾,每个角质盾上有深褐色斑点,放射纹理。喉盾呈三角形,腹盾较大,腹盾中间缝线最长,肱盾和肛盾中间缝线较短,有腋盾和裆盾。内表面黄白相间,可见9块骨板,呈锯齿状嵌入。肱骨护罩和胸廓护罩之间的接缝位于内板中。硬,微腥,微咸。

8.马来甲鱼:又称东南亚甲鱼。这是龟的一种动物——安邦龟(Gunther)的腹部外壳。分布于缅甸、锡金、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形状为:腹甲呈板状,长方形,后部稍宽,长8 ~ 19 cm,宽4.5 ~ 10 cm,前后端圆形,无明显甲桥。外观淡黄白色,有12个角质盾,每个角质盾上有褐色斑点。喉罩呈三角形,肱骨和股骨罩的外缘长于正中缝线,腹部罩之间的正中缝线最长,肱骨罩和股骨罩之间的正中缝线最短,胸罩和腹部罩之间的缝线为韧带组织,明显宽于其他罩之间,腋罩和跨罩较小或不存在。里面是白色的,除了残留的肉,还有9块骨板,呈锯齿状。在肱盾与胸盾缝线相交处的右内板,舌板与下板之间也有一条水平折痕,与胸盾与腹盾之间的宽缝线相吻合。坚硬,可从骨板缝中断裂。气味略带腥味和咸味。

9.黄边闭壳龟:又名蛇龟。这是黄色边缘的乌龟的腹部外壳。分布在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形状为:上腹部呈板状,长方形,背面稍宽,长11 ~ 14 cm,宽6 ~ 8 cm。外观为棕黑色,有川形纹。两个喉盾像心脏一样组合在一起,一个肛盾是单个的。外缘钝圆,中间有肛盾沟,部分磨损消失。内面黄白相间,外围黄色。结实且略重,容易在横向折痕处断裂。气息微腥,微咸。

10.马来龟:又名爪哇弓洞龟。这是属于乌龟家族的一种龟的肚脐。分布于马来半岛、越南和锡金。形状为:腹甲呈板状长方形,甲桥前宽后窄,长12 ~ 17 cm,宽10 ~ 12 cm,前端扁平,后端有凹口,两侧有翼形后弯甲桥。外观淡黄色,有12个角质盾,每个角质盾上有深褐色斑块。喉罩呈三角形,肱骨和股骨罩的外缘长于中间缝线,腹部罩的中间缝线最长。喉罩、臂罩、肛罩的中间缝线较短。内表面黄白色。去除残肉后可以看到9块骨板,呈锯齿状,肱骨盾和胸椎盾在内板下交叉。硬,微腥,微无味。

11.庙龟:是龟科龟属的一种龟,Hiermgs annandei(史密斯)的腹甲(又名Annendale圣龟)。分布在锡金、柬埔寨、马来半岛、泰国等地。形状如下:腹甲大板状,近长方形。钉桥正面明显比背面宽,长38cm,宽22cm。前端扁平,后端呈拱形深凹,两侧有向后弯曲的翼形钉桥。外观黑褐色,有12个角质盾,每个角质盾上有暗点,喉盾呈三角形。腹盾和股盾较大,腹盾中间缝线略长于股盾,肱盾中间缝线最短。内表面灰白色,去掉残肉后能看到骨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