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骨骼和肌肉是什么样子的?
类别全草
来源是唇形科植物筋骨草的全草。
一年四季均可采收,花期采收为佳。鲜的或干的。
苦、寒、无毒。
主治:清热凉血,清热消肿。
喉咙痛的适应症;肺热咯血;创伤肿胀和疼痛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40-1800 m的草原、森林或山谷溪流中。
采收与贮藏:5-8月花开时采收、洗涤、干燥或鲜用。
大多在水边湿地或草地和森林。分布在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湖北、四川、浙江等地。
筋骨草-动物和植物形态学
多年生草本植物。成年植株株高25-40 cm,茎直立,通常无毛,幼嫩部分灰白色长柔毛。叶短柄,卵状椭圆形到狭椭圆形,基部楔形,下延,先端钝或锐尖,边缘具不规则的重齿,具缘毛,两面具糙伏毛或稀疏。穗状聚伞花序顶生,由密集排列的多花聚伞花序组成,一般长5-10厘米;苞片大,叶状,有时紫红色,椭圆形,长1-1.5厘米;花萼漏斗状钟状,萼齿5,有毛,整齐;花冠紫色,有蓝色条纹,冠管长于花萼,管近基部有毛环,冠檐二唇形,上唇短,直立,先端圆形,稍具缺刻,下唇大,拉长,3裂;雄蕊4,2强壮,稍超过花冠;花柱先端2裂。果实小坚果长圆形或卵圆形三棱,背面有网状皱纹,腹部中间隆起,果脐大,几乎占据整个腹面。幼苗子叶宽卵形,先端微凹,叶基圆形,有长柄;下胚轴极其发达,粉红色,上胚轴不发达,初生叶对生,倒卵形,先端钝,叶基逐渐变窄,叶缘微波状,腹面密被短柔毛,具叶柄,后生叶与初生叶相似,幼苗除下胚轴和子叶外均为短柔毛。花期为4-8月,结果期为7-9月。种子繁殖。
筋骨草-备注
(1)对于咽痛甚至发热的患者,只需使用本品1-2次,煎服即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咯痰黄稠,可与白花前胡、枇杷叶等祛痰止咳药物配伍。治疗热疖痈肿,除煎服外,还可捣鲜草外敷。对于外伤出血,可将干草碾成粉末,摊开包裹;治瘀血肿痛,取鲜草适量,捣烂外敷。
(2)筋骨草别称夏枯草。简称夏枯草,这是因为清代《本草纲目》中有一段话:“叶柄同夏枯草,但叶上有白毛。”因此得名。筋骨草味苦,但有很强的清热解毒作用。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对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的疗效。
筋骨草-配方选择
①治肺热咯血:筋骨草五元,白茅根一两,冰糖一两。用水煎服。
②治疗扁桃体炎、咽炎、喉炎:筋骨草五元到一两元。用水煎服。或者用四五株鲜筋骨草,加豆腐煮熟,吃豆腐喝汤。
③跌打损伤扭伤的治疗:新鲜筋骨草加少量生姜、大葱,捣碎外敷。
小鼠致咳法表明,筋骨草酸醇提物(112)、黄酮苷、总酸酚、总生物碱、结晶(I)和皂苷)均有一定的镇咳作用,其中黄酮苷(2.5mg/动物)和可待因(0.4mg/动物)的镇咳作用相似。它的作用是直接抑制咳嗽中枢。小鼠酚红法证明酸性醇提取物112、黄酮苷、总酸性酚、生物碱和结晶(I)均有一定的祛痰作用。其作用是直接刺激呼吸道粘膜分泌细胞,增加分泌,一定程度上溶解痰液中的酸性粘多糖纤维,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说明其黄酮苷类物质在炎症时可降低气管的通透性,从而起到抗炎祛痰的作用。酸醇提取物、黄酮苷和生物碱对实验动物哮喘有不同程度的平喘作用,其中黄酮苷250mg/kg相当于氨茶碱125mg/kg。平喘作用是由于直接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和较强的抗感染作用。筋骨草的有效成分木犀草素,口服50mg/kg和腹腔注射25mg/kg对氨雾诱发的小鼠有镇咳作用,静脉注射30mg/kg对麻醉猫有刺激喉上神经的抑制作用。口服100mg/kg对小鼠酚红排泄有祛痰作用,静脉注射100mg/kg可拮抗组胺引起的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2.抗炎和免疫作用:
肌注木犀草素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炎症,其ED50为106mg/kg。木犀草素80,1.60 mg/kg肌肉注射对角叉菜胶、酵母致大鼠足踝肿胀、巴豆油致大鼠肉芽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木犀草素30,60 mg/kg肌肉注射30d可增加豚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发生率,提示其具有免疫增强作用。肌注木犀草素80、120、160mg/kg可减少乙酸性胸膜炎大鼠的渗出液,但对渗出液中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木犀草素1.80 mg/kg对正常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和特异性玫瑰花环形成率无明显影响,但对环磷酰胺抑制兔疫小鼠免疫功能有改善作用,使两项指标均有改善。当木犀草素终浓度为1.09×10-4mol/L时,能抑制致敏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的过敏性收缩反应,也能抑制SRS-A引起的豚鼠回肠收缩,其IC50为2.76× 10-5 mol/L,4×10-4的木犀草素浓度还能抑制蛋清致敏的肺和小鼠组织释放组胺和SRS-A。
3.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醇醚提取物对甲型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黄酮苷(10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卡氏球菌和肺炎球菌有抑制作用。10%筋骨草提取物、10%糖衣片、黄酮类化合物对鸡胚68-L流感病毒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木犀草素10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A、卡氏球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700mg/kg对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小鼠有抗感染作用,明显降低死亡率。
筋骨草-栽培管理
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根据人们对药用部位的需求不同,其栽培管理工作也大相径庭。要努力及时、充分地满足药用植物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水分、光照、空气和养分的要求,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克服自然灾害,确保优质高产。
(1)灌溉
1.灌溉原则灌溉量、灌溉次数和时间应根据药用植物的需水特点、生长阶段、气候和土壤条件确定,灌溉要适时、适量、合理。
2.灌溉类型主要有播前灌溉、促苗灌溉、生长灌溉和冬季灌溉。
3.灌溉方式包括沟灌、畦灌、喷灌、滴灌、渗灌和灌水。
(1)沟灌法是在垄间开沟进行灌溉,灌水沟的距离和宽度要根据植物的行距和土壤质地来确定。沟灌适用于行距较宽的药用植物,如颠茄、紫苏、白芷等。沟灌的优点是土壤侧向入渗,对土壤结构破坏小,表层疏松,水分利用率高。
(2)畦灌法这种方法是将灌溉水引入畦沟,使水流逐渐渗入土壤。畦灌法适用于红花、北沙参等药用植物的密植和平植。缺点是灌溉不均匀,灌溉后蒸发量大,容易破坏表层土壤的团粒结构而成层,空气不流通,影响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分解。所以灌溉后要结合中耕,松土。
(3)喷灌和滴灌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灌溉方式,具有喷灌、雾点小而均匀、地表坚硬、节水、省力等优点。滴灌是让灌溉水缓慢滴出,浸透作物根部土壤,能适应复杂地形,特别是干旱缺水地区。
(4)用喷壶或软管浇水只适用于栽培小面积的药材,但在阳床育苗中应用广泛。
(2)排水
排水是排除土壤孔隙和地下水中的水分,改善土壤通风,加强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促进植物残体矿化,避免渍水的人工方法。
1.明沟排水是指在田间地面上挖沟排水。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但占用耕地多,肥料易流失,沟渠沿线杂草丛生,易发生病虫害,影响机械化作业。
2.涵洞排水是指挖掘涵洞或安装排水管进行排水。地下沟渠排水可以节约耕地,可以大规模生产。
(3)中耕、除草和起垄
中耕除草是药用植物的一项常规田间管理工作,其目的是:消灭杂草,减少养分流失;防止病虫害的滋生和蔓延;松土、循环空气、加强保湿;早春中耕可以提高地温;可以结合分蘖或切掉一些浅根来控制植物生长。中耕除草一般在封垄前、土壤湿度不高时进行。中耕的深度取决于根的生长。根群多分布在土壤表层,浅耕为宜,深根群宜深耕。中耕次数取决于气候、土壤和植物生长情况。苗期杂草易滋生,土壤易板结,中耕要勤;成虫期枝叶繁茂,中耕次数要少,以免损伤植株。此外,如果气候干燥或土壤粘硬,应多中耕;然后或灌溉后,为了避免土壤板结,直到表面稍干。
培土可以保护植物免受冬夏之苦,避免露根,防止倒伏,保护幼芽,促进生根。土壤培养的时间取决于不同的植物。第一,二年生植物在生长中后期可结合中耕,多年生草本和木本植物冬季一般结合越冬防冻。
(4)苗木的间隔和固定
种子或块根、根茎作药用的地方,为避免挤占苗芽和争夺养分,应拔除部分苗,选择壮苗。如果发现混苗、有病虫害的苗,也要及时拔除。这些叫做间苗,间苗宜早不宜迟。间苗次数要根据药用植物的种类而定,小种子的间苗次数一般可以多一些。幼苗在最后一次间苗后被固定。
(5)覆盖面
用枝叶、稻草、麦秸、谷壳、泥土等铺在地面上,称为覆盖。覆盖可以改善畦田生态环境,防止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变硬,提高土壤肥力,保暖,防止鸟害和杂草,有利于幼苗出苗和移栽植物的成活生长。
(6)遮阳和支撑
对于阴生植物如西洋参、人参、三七等。而苗期喜欢遮荫的植物,为了避免高温强光的危害,就要搭棚遮荫。由于不同种类的药用植物和不同的发育期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种类和生长发育时期合理调节棚内的透光率。至于棚的高度和走向,要根据地形、气候和药用植物的生长习性来定。遮荫棚材料应就地取材,既经济又耐用。有些药用植物有缠绕的茎、攀缘的茎或卷须,不能直立,栽培时需要支撑,以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
(7)修剪
修剪是通过修剪枝叶来控制植物生长的一种管理措施。修剪后可改善通风条件,加强同化作用,调节养分和水分的运动,减少养分的无用消耗,提高植物的生理活性,从而增加植物产量,提高药材质量。
筋骨草——种植和处理中草药种子的新方法
播种前对药用植物种子进行简单的播前处理,可以提高种子质量,防治病虫害,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除了通常的选种、种子干燥、消毒、浸种、磨蚀处理、积沙处理、拌种等方法外,还有以下新方法。
第一,种子包衣。就是在药材种子外面包裹一层“衣”(种衣剂)。播种后吸水膨胀,种衣剂中的有效成分迅速被药材种子吸收,可对药材种子进行消毒,防治苗期病、虫、鸟、鼠,提高出苗率。加工包衣药物的程序如下:
药用种子的选择→种子消毒→用粘合剂浸种→将种子与化肥、农药、微生物菌剂等混合搅拌。在搅拌机中→逐渐加入填充剂继续搅拌→成型后筛选包衣种子→干燥→质检→包装。少量种子可自行处理,种衣剂可按合适的配方直接加入容器中,搅拌成型。
第二,磁场治疗药物。它是用强磁场短时间作用于药用种子,激发种子酶的活性,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发芽率。处理后的种子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其结果是挥发油、多糖等有效成分的含量大大增加,药材产量可提高20%左右。药农只需投入几十元购买GY-1型国产磁场种子处理机,将种子放入其中,几分钟后取出,即可加速发芽播种。
第三,蒸汽处理。国内外对黄连、红花、三七的种子进行了蒸汽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用70℃蒸汽处理地黄、玄参、党参等种子1-5天,可减少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用蒸汽处理药用种子时,要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和一定的湿度,防止种子过干或过湿,并要勤检查、勤翻动,使种子受热均匀,促进气体交换。
第四,发芽促进剂处理。中科院北京植物园副研究员徐本梅研制的种子发芽促进剂,主要由植物生长促进剂、营养元素、渗透调节剂和抗寒剂组成。用发芽促进剂处理能打破药用种子的休眠,增强种子活力,加速发芽,促进幼苗健壮生长,特别是隔年老化的种子。
植物基因表达诱导剂处理。植物基因表达诱导剂(GPTT)是由中国生态农业专家那忠首创的无公害植物细胞活化剂。用诱导剂浸泡药材种子,或对植物喷水后,可整合植物界抗冻、抗旱、抗水性、抗寒、耐光、抗氧化的基因,使植物根部深度矮化,抗病抗寒,抗虫抗虫,抗倒伏。用法:根据种子数量和吸水量确定总用水量。先将所需总水量的2/3烧开,倒入浸种容器中,冷却至60℃,将诱导剂倒入其中,浸泡2-3小时。然后将剩余的1/3水煮沸,倒入诱导剂溶液中搅拌。当诱导剂溶液冷却到初始种植温度(45-60℃)时,将种子倒入并混合均匀。浸种时不必保持恒温。浸泡时上下翻动种子,保证浸泡均匀,防止闷种。
六、早春电热毯发芽。首先,铺上电热毯。在电热毯上铺一层塑料薄膜(薄膜的面积是电热毯的两倍以上)。将毛巾用清水洗净拧干,平铺在薄膜表面。将处理过的种子沥干,均匀铺在湿毛巾上,将毛巾折叠或用其他湿毛巾轻轻覆盖种子表面,将另一半薄膜折叠后铺在毛巾上,用毛巾、毯子或草覆盖薄膜保暖,然后通电。每天早晚用毛巾包裹种子淘洗,沥干后用电热毯继续加速发芽。当种子发芽呈白色50%以上时,及时挑出播种。操作时,先断电,然后再通电。
七、简易暖水瓶发芽法。浸泡后的种子用纱布或干净的袜子包好,用细线或绳子系好,挂在装有半瓶40℃温水的暖水瓶里,以不被水淹为准。盖上瓶塞,每隔5小时打开瓶塞通气,取出药用种子,用温水洗去种子表面的粘液,重新包装,甩去多余的水,在暖水瓶中加入适量热水或更换温水。
八、糖浸法增产。用糖溶液浸提药用种子可增产20-30%。方法:按水与红糖的比例=5:1(重量比)配制糖液。准备时,将水加热至40℃,倒入红糖拌匀,使糖全部溶解。然后将准备好的糖液放入盆中(不要用钢制器皿),在盆上用白纱做一个芦苇,使纱网浮在水面上。把种子撒在纱布上。种子的一面浸泡在糖溶液中,另一面暴露在外。然后用温水浸泡过的布盖在花盆上放在温暖的地方加速发芽,温度保持在18-25℃。每天搅拌2-3次。
九、强力纳米863生物生长促进剂处理。用强力纳米863浸种,浇水施肥,可增产20-50%。用法:将强力纳米863放入桶中,倒入药籽,加入事先经过强力纳米863处理的水,浸泡1小时以上。不适宜用水浸泡的种子,播种前应放入容器中,使强纳米863有孔的一面朝上,将种子直接放在强纳米863上,盖上塑料薄膜,处理一夜,即可播种。
X.超声波治疗。超声波是一种频率超过20000赫兹的声波。用它短时间(65,438+0.5秒至5分钟)处理种子,可促进发芽,加速幼苗生长,提早成熟,增加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