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今研究:牵牛花
1.本草笔记陶弘景:“味苦,寒,有毒。主气,治足水肿,除风毒,利小便。”
2.李仲子《雷公炮制药物的性质》:“味苦辛,性寒有毒,入大肠二经。主下气,疏通二便,消郁气短,消水肿,消风毒,治腰膝疼痛。蒸酒去皮。矮牵牛专控水汽,故入大肠经。丹溪说:火善行,有两种,黑的是水,白的是金,病证两用。
3.《本草纲目》:“辛,热而有毒,火为善。下气分湿热,入肺经,下气分湿热(肺主气,火可经平金泄肺),可达右肾,通精隧,解郁。以及大肠之秘,气之秘,排便之便,排水化痰,杀虫流产。治水肿,喘,喘。”
5.《药性之歌·含四百味》:“矮牵牛可止痰饮积水,强食积滞,杀虫止泻,消胀腹胀,溺结,风致雀斑诸症,皆愈。技甚猛,虚者不宜取之。”
7.《冯秘诀秘录》:“牵牛花,主肺水气,喘胀,下焦沉郁,腰背胀满,大肠有秘气,利小便排便,足水肿,痰湿。气生药入气,血生药入血。如果你没有吃饱或便秘,不要轻易使用它。其味辛辣,南方火葬所致。从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入手,专用于泻下焦气湿热。适应症(痘疹合人参)取黑者煎,磨头不入药。如果用痘痘疹就不行了,适合很烦躁的人。这个一定不能乱用。”
10.食疗本草:“多食稍寒,与山茱萸同服,以除水疾。[证书]"
11.黄元御:“味甘,气寒,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化痰沥水,散结化淤。牵牛花化痰滞水,能杀虫止泻,除了消肿会导致浮肿,风致雀斑全部治愈。去皮研末待用。”
12.《本草纲目》:“化痰消饮,清大肠经秘,守风秘,杀虫达目的。
控水之气在肺,满喘胀满,下焦沉郁,腰背浮肿,大肠神风。齐秘,出类拔萃。"
14.《本草正义》:“善泄湿热,疏水道,大便。”
15.《名医录》:“调理下气,治足水肿,祛风解毒,利小便。”
17.新版本草:“牵牛,味苦而苦,气寒而毒。虽然有黑白两种,但功能是一体的。它进入脾脏,大肠和膀胱。除了气滞气短,还有毒瘾发作,大小便困难,双脚浮肿,极为有效。但急功近利,尤其消耗人的元气,不可轻敌。虽未说不可轻用,但也有失偏颇。”
第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要含有牵牛花苷、裸麦角毒碱、野小麦生物碱、野麦角毒碱、咖啡酸、乙基咖啡酸、肉桂酸、阿魏酸、绿原酸、甲基绿原酸等。,还含有脂肪油和糖等。
2.功能:本品具有通便、利尿、收敛的作用。
3.药理:矮牵牛苷在肠内遇胆汁、肠液分解成矮牵牛,刺激肠道,促进蠕动,导致强烈腹泻;黑丑和白丑的通便作用没有区别。并可能具有利尿作用。体外实验表明,它具有驱除猪缢虫的作用。对人有毒,但不大。除直接引起呕吐、腹痛、腹泻、便血外,还可刺激肾脏,引起血尿。严重时会损害神经系统,引起语言障碍和昏迷。
白色丑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