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山大师徐玄传

自称“湛山老人”的徐旭大师,是中国佛教界广为人知的“三缺”之一——徐云和尚、太虚大师、徐旭大师。从民国初年开始,他就在东北各省传教,足迹遍布白山、黑水、南北,最后来到海南香江讲学,使许多人受益。1949年,驻守香港西湾河精舍,创办华南佛学院,极为兴盛。1963年6月22日,我微笑着在佛音中死去。石首已经89岁了。

徐旭大师(1874-1963),河北宁河县北塘庄人,原名王福亭。年轻的时候,我跟着父亲做生意,做农民。34岁时,我在营口创办了东济生大药房。43岁出家,化名,皈依真闲大师。他学习失败,回到北方。他在东北、华北、青岛等地修建了许多寺院,随时随地向民众宣讲经文。又主张办僧校,造就后人,培养人才,所以天台世家在北方兴盛。

65438年至0949年,徐贤驻香港田湾精舍,创办华南佛学院,大获成功。1963年6月22日,我微笑着在佛音中死去。石首已经89岁了。徐玄大师一生著述20余种,包括《心经》、《金刚经注》、《楞严经注》、《影尘回忆录》等。

徐贤中年出家,在中国东北各地讲学,建道场。他一生致力于“僧伽教育”,认为“佛教是由僧侣推动的”。如果没有人宣扬佛教,不被外人破坏,佛教本身也会被破坏。所以每个道场建成后,都会建立佛学院培养僧人。虽然徐贤穿着禅宗服装,但他学会了在天台教书以观察佛教。所以在徐贤时期,天台被打上了心脏的烙印,与曹溪相得益彰。民国以后,天台世家从南方传到北方广为流传,甚至在海外布灯,因此被称为天台教育家。

人生不一样,涉及面很广。

(1875-1963)河北宁河县河口北塘庄人,父亲,母亲张,商人,家境贫寒。当徐贤还在襁褓中时,她会咕哝着“禁食”这个词。我妈私底下也觉得不一样,就像她说的,一直没消停过。徐贤11岁时进入了乡村学校。但由于他好静心,不喜欢和别人吵闹,所以经常逃学离家出走。他妈知道后,也不怪他,就断断续续学了四年。十四岁时,徐贤辍学去一家商店学习如何做生意。看到店主又小气又傲慢,他深感不以为然。半年后,他辞职回家,跟随父亲学习农业和小贸易,并努力学习黄绮艺术。十七岁,奉其父之命结婚,育有五子。20岁的父亲去世,26岁的母亲去世。从此一家人的生计就靠他这个小贩了。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徐贤举家迁至营口。在此之前,徐贤做过生意,在一个亲戚的烟草店记账,在军队工作过,或者当过卦摊小贩。因为战争,如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和日俄战争,徐贤后来说:“余生无职业,生活成了问题。当时,徐贤不得不在塘沽做苦力,直到31岁才调到营口的一个讲经堂。以前因为对中医的研究,开了个“东济生药房”,研究佛经,没日没夜的读《楞严经》。

中年和尚学教天台

1914年,咸旭年四十岁。他浪费了半辈子,意识到人生苦短,越来越坚定要生的决心。他去了北京附近的怀柔县罗红山的子福寺,听了保一大师的讲经。1917年,以清明节扫墓为名,前往天津清宫,在清池大师的指导下,在涞水高明寺出家。他被春奎叔收了,法名龙,清池大师给他起了个假名。那年秋天,徐贤南行,来到宁波的关宗庙。受戒后进入该寺佛学研究会学习天台教理念,与仁善、常兴、禅定、苗振等成为同学。徐贤一直在仔细地讨论儒家经典,并得到了无所事事的大师的高度赞扬,说:“老虎和豹子来自不同的群体。1918年冬,徐玄在关宗庙第七次禅修中得道,献诗一首:“意即住,幻即真。“我赢得了游手好闲的主人的称赞。1920年毕业后,到北京要求占有关宗庙,又到天津北塘扫墓祭祖,并使妻子皈依佛教。次年,王的儿子出家为僧,成为极乐寺的住持。

1921年,徐贤应河北井陉县士绅之邀,在先圣寺宣讲《金刚经》、《托米经》、《地藏经》,把难懂的异端变成了佛法,受到当时民众的极大哀叹。有一次,徐贤遇到一些老同学在他们庸俗的时候,就猛烈抨击徐贤说他家不搞生产。徐贤表明其家族以传佛为家务,以利生为事业,以净化社会、改善人心为目的,以慈悲心助政。教育的缺失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他们的方式。在慈悲的引导下,大家听了都是又敬又羞。

建一座寺庙,开办一所佛教学校

同年,在沈阳一位僧人的要求下,徐贤成为沈阳曼珠吉佛学院的院长。在最初的三年里,他完成了十部经典,包括佛教遗产经典、四十二章经典和八大圣人观经典。这一时期,他在朱将军和公使的支持下,在哈尔滨、长春、营口、沈阳等东北地区宣讲佛经,吸引了许多人皈依三宝,从而在东北地区传播了佛教。

此外,徐贤还建立了更多的寺庙和学校,特别是1921年在营口建立的冷岩寺、1922年在长春建立的般若寺和1924年在哈尔滨建立的极乐寺。徐贤担任了六年的极乐寺住持,创立了极乐寺佛学院,这是关东佛教的开端。在此期间,徐贤还应奉天满觉集佛学院和北京弥勒寺佛学院的邀请去讲学。

1925年4月,徐贤在极乐寺讲经,接待了700多名僧人。他专门邀请集贤法师北上出家,由天台宗第44代传人集贤法师支付报酬,并被授予“金榜题名”。此后,徐玄继承天台宗,复兴东北佛教,使东北佛教焕然一新。同年,应北京百林寺邀请,徐贤赴北京讲学《楞严经》,并在弥勒创办佛学院,兼任法源寺住持。秋天,徐贤赴日参加东亚佛教联合会,特别受到舒曼大师的推崇。徐贤回国后,冒着严寒去了吉林黑龙江传教。1927年,徐贤在绥化发起兴建了佛学院,并成立了佛学院。夏季重建南关般若寺时,关东的佛教因受虚化的推动而越来越兴盛,皈依者不计其数。次年,徐玄回到北京弥勒医院任教;1930年,在奉天般若寺立僧求学。

1931年,营口冷岩寺落成,仙邀请宁波天童寺禅修大师主持开光仪式并宣讲戒律,大获成功。不料,九一八事变发生了,西安徐丽不得不离开东北。次年,应朱将军之邀,赴安佛学院讲学。1933年,应叶恭绰和青岛官员的要求,他搬到青岛创办湛山寺,次年创办湛山寺。徐贤花了十年时间建造湛山寺,并在1938年完成了几十个庭院,如大厅和建筑物。此后,青岛信佛的人数与日俱增,湛山寺成为著名的佛寺。西安徐子在寺庙后殿的匾额上写下“海印遗志”几个字,并自称“湛山老人”。

皮珍的祖传风格代代相传。

1949年,香港佛教界邀请徐贤弘法。徐贤在东联觉远首次讲授《金刚经》。不久,吴邀请留在荃湾港,创办华南佛学院,培养高僧。76岁的徐贤不仅在医院教书,每周日还在东联觉远作“Hokkekyo”讲座。他为了省下每次一毛钱的摆渡费,买了一张二等座的船票过海,他的传道授业精神令人感动。

徐贤80岁时,港九弟子邀他出版《影尘回忆录》,约30多万字。徐贤口述了他的生平事迹,弟子大光记录了下来。1958年,徐贤创办了“中国佛教图书馆”,收藏了《大正藏》、《延虚藏》等7部藏经,以及2万多部散经供人阅读。他还在博物馆里讲过华严经,讲了五年,听众座无虚席。1963年,89岁高龄的徐贤应四位听众的要求,讲授了《楞严经》和《金刚经》。6月22日,在群众诵经念佛声中,在湘江病逝。他八十九岁,四十六岁和尚,三十八岁法拉。徐贤的主要著作有:《心经亦舒》、《心经讲义》、《受戒讲义》、《天台释迦牟尼心印》、《金刚经讲义》等。,以及冷艳笔记,金刚经个人笔记,影尘回忆录等。

徐玄是现代佛教教育家。每次开悟,他总是以净土为家,受其影响的人将所向披靡。有供养的地方,就住常住地,不生育,不存东西。他的教导要求人们从解出发,即把学到的佛学和学佛的理论付诸实践,付诸实践。仙虚丕在禅宗剃度,在天台学教,一生致力于复兴东北佛教,使二弟子得闻佛法。正如姜维乔居士所言,“天台世家兴盛于北,是明师创立教以来所未有的。徐玄弟子大广法师曾这样描述他的老师:“* * *创立十方佛教九大森林,17个门派,13所佛学院,家中两所中学,两所小学,两处经印,讲学200余次,著述10余种,培养了30余名已能在各地讲学的学生,14名布道者。"俗人王也对假言大加赞赏:"受过教育的人有十万之多,法正昌盛。很遗憾。徐贤有自己的警察工会出钱,说“看破而安之者,传佛盖庙保僧。”这是一个大师的写照。

当你出生时,你是沉默的。

癸卯年(1963),经过四年,大师完成了一部《楞严经》,应四位听众的要求,每周在中国佛教图书馆开一次金刚经讲座。夏历五月初十,金刚经讲到第十七点无我就不说话了。这时候师傅觉得累了,虚弱了,胃也迟钝了,饮食也减少了。但是没有其他的痛苦,每天来参观的人还是谈笑风生,自由自在,滑稽可笑。一请西医检查证明,就说“五脏没问题,没毛病,就是‘老病’。人老了,心脏功能下降,不敢再用针灸了。6月16日,大师下令九龙图书馆回荃湾大讲堂准备丧事。他对大众说:“人生如戏,生也如戏,死也如戏。现在我的戏演完了,该演了。当时,他的门徒和其他人劝他吃药治好他。大师说:“药可以治病,但不能治病。人生无常,无常来了谁也逃不过。我自己的生死,我自己的赢家,我知道我要去哪里。”并多次给师傅指示,鼓励自己的体重。(详见湛山大师《默录——大广记》)夏历六月二十二日下午二时,大师清醒地切脉说:“我的脉搏出毛病了。请扶我起来,坐起来。我要走了。”说着,大师卷起双腿,用托米印章绑住双手,在通俗的说法和念佛中闭目观心,安详离去。这时候弟子们突然想起来为什么师父在第十七分钟就不再讲金刚经了,原来是表示“终究无我”,要涅槃了。

6月23日,大师等人开始在佛教精致屋为大师建追悼会,7月49日,佛陀在完美日火化。木筏可容火,云淡风轻,香闻数里。当日有数千人参加仪式,香港* * *民政事务局局长送来花圈致敬,开创了香港* * *百余年来祭祀僧侣的先河。火化后收灵骨,收舍利数千件,骨花五大盘,鲜艳多彩。灵骨藏于澳门湛山寺塔内,九龙西贡山麓,舍利子受各方邀建塔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