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持续上涨,背后有推手吗?
他把交易团队分成两组。一组白天负责买断香港科技股和绩优红筹股,另一组晚上负责推高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股价。
“由于香港科技股与新经济板块股票之间的联动效应最近明显增强,此举可以使两个资本市场受益。”张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通过这种跨境套利策略,他负责管理的两只海外投资基金的回报率现已超过25%。
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采取类似策略的国内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数量迅速增加。
国内一家量化投资私募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围绕阿里、JD.COM等股票进行利差套利投资。这些股票同时在美股和港股上市,一旦两地价差较大,就会形成高卖低买的波段操作机会。
“另外,我们在互联网社交娱乐板块也买涨了港股和中概股,因为只要港股涨,中概股也会涨。”该私募机构负责人指出。这背后是南向资金涌入港股,推高互联网等新经济板块的股价,太平洋彼岸的投资机构也看好同板块的中概股。
一位华尔街股票牛市对冲基金经理告诉记者,由于南向资金不断涌入港股,他们对新经济板块股票的看涨情绪有所升温。相对于一直面临高估值泡沫争议的美国热门科技股,这些中概股受益于中国经济的率先反弹和资金的持续追捧,更具上涨潜力。
“我们已经计划先腾出5%的资金购买新经济板块的股票,然后在资金向南流入出现拐点时,逢高抛售。”上述基金经理表示。然而,一些华尔街投资机构已经开始提前获利了结。21下午,恒生指数一度回调100多点。
未来跨境买盘套利交易策略和获利回吐将展开激烈的多空博弈。
跨境套利交易又复活了。“早在去年,我们就尝试过跨境套利交易,但收效甚微。”张刚说。去年大部分时间,港股跟随下跌,不跟随上涨,所以他们通过买涨中国股票来“提振”香港科技股的策略往往失败。
今年以来,超过6543.8+080亿元的南向资金涌入港股,跨境套利的时机再次到来。
数据显示,除了涌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SMIC等绩优红筹股,南向资金还增仓了腾讯、JD.COM等新经济板块。
“我们很快决定成立两个交易团队,不分昼夜轮流买断港股和中概股。”张刚透露。目前两个交易团队的反馈显示,中概股与港股的联动效应明显增强,投资获利变得简单。中概股科技公司只要晚上股价上涨,第二天早上就追涨港股科技股,就能获得不菲的回报。
张刚还发现,同时在港股和美股上市的个别公司的股价,相比之下也有所上涨。比如某新经济板块,美国交易时段股指上涨5%。次日港股开盘后,港股股价暴涨逾6%。
在这背后,股价联动效应带动大量南向资金追捧同一家上市公司“被低估”的港股,港股股价的飙升反过来推高中概股股价,从而造成循环效应。
“在此之前,我们担心,经过去年的大涨,许多新经济领域的股票估值已经很高了。现在看来,我们完全低估了南方资金涌入带来的上一层楼的估值效应。”张刚说。
上述国内量化投资私募机构负责人透露,由于南向资金持续涌入港股,国内多家私募机构调整了中概股和港股的投资模型参数,包括大幅增加南向资金涌入的因子权重。在他看来,只要南向资金的涌入继续推高港股,就会带动中概股跟风,因此跨境买盘套利交易会收获更丰厚的回报。
一位国内互联网券商人士坦言,在跨境套利交易趋热的情况下,近期通过互联网券商流向中概股的国内私募机构资金大幅增加。
“国内一些私募机构直接卖出1000万美元以上的债券,为新能源汽车、互联网券商、新经济板块、互联网社交娱乐等领域的中概股追加资金。目前的市场情况表明,只要南向资金净流入持续高位运行,这些领域股票的上涨趋势就不太可能出现转折。”上述互联网券商人士指出。
然而,这些国内私人股本机构不会盲目拥抱跨境收购套利交易。6月65438+10月21日,南向资金净流入仅15亿港元,低于前三个交易日日均流入200亿港元。这些私募机构买入中国股票的金额也较前几日明显下降,部分机构甚至开始卖出部分中国股票,离场获利。
华尔街对冲基金打算过度配置中国股票。值得注意的是,南向资金不断涌入港股,让不少华尔街投资机构对中国股票“刮目相看”。
“此前由于中美关系趋紧等因素,我们总是在新经济板块配置低股。但从上周开始,港股交易团队几乎每天都强烈建议总部增加新经济板块的仓位。”前述华尔街股票牛市对冲基金交易员告诉记者。因为港股交易团队认为,南向资金涌入推高港股的同时,必然带动新能源汽车、互联网社交娱乐等板块的股票估值继续上涨,买入越早,收益越高。
上述对冲基金交易员表示,港股交易团队的投资逻辑与跨境买盘套利交易非常相似。然而,基金总部对此犹豫不决。直到本周,他们看到南向资金连续三个交易日净流入超过200亿港元,才决定加仓,导致这笔投资的实际回报比一周前的操作低了8-9个百分点以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此前标配中概股的多家华尔街对冲基金正在讨论是否采取超配策略。他们注意到,高科技中国股票比受欢迎的美国科技股更有上涨潜力。一方面,它们受到中国经济稳步复苏的基本面支撑;另一方面,南下资金继续流入港股,估值上了一层楼。
“甚至许多对冲基金都将人民币汇率的上涨与中国资本涌入中国股票和香港股票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冲基金OANDA策略师杰弗里·哈雷(Jeffrey Halley)指出。
具体来看,这些对冲基金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过去6个月上涨超过9%(一度升至6.45上方),在购汇成本大幅下降的同时,正推动大量中国资本加快全球资产配置步伐。低估值、高成长的高科技、新经济板块的港股,恰恰是这些新入场资金的投资重点,因此港股与美股之间存在更为紧密的联动上涨效应。
“目前我们资产配置部门大部分人建议将中概股投资比例由原来的4%提高到7%左右,即增加中概股仓位2000万美元以上。”一位华尔街事件驱动型对冲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不过,基金投资委员会的一些成员对此相对谨慎。他们担心南向资金回落,或者中概股、港股获利回吐,担心自己成为“接盘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