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的中成药有哪些?
肾虚是一种亚健康状态,常见于中老年人。但肾虚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两类。不同类型的中成药用法不同,无论阴阳,都不要随意吃药。下面介绍两个调理肾阴虚和肾阳虚的基本方子。
调节肾阴虚的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和牡丹皮组成。
地黄滋养肾阴,益精,是用量较大的主药。山茱萸滋养肾脏和肝脏。山药滋补脾肾。这三味药合为三阴补药,具有补肾固本的作用。这是三大补药。泽泻配熟地黄能泻肾降浊,牡丹皮配茶子能泻肝火,茯苓配山药能渗脾湿,称为三泻。三补三泻起到滋补肝肾的作用。
六味地黄丸是治疗肾阴亏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虚火旺盛的良药。此外,六味地黄丸还可治疗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神经衰弱、眼病,用途广泛。
六味地黄丸与知母、黄柏合称为白质地黄丸,进一步加强了滋阴降火的功效。六味地黄丸与枸杞、菊花一起成为杞菊地黄丸,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之功效,可用于肝肾阴虚的眼病。
调节肾阳虚的药物-金匮肾气丸(又名桂附地黄丸)
金匮肾气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附子、桂枝两味药,温补肾阳,意在助肾阳于微火。附子和桂枝都是温大热之品,能补火助阳,所以金匮肾气丸成为调节肾阳虚的经典方剂。本方适用于肾阳不足,腰酸背痛,腿软,体温低,四肢冰凉,尿频等症状。本方不仅可用于阳虚人群的日常调理,还可用于治疗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肾虚尿频,是温补肾阳的良药。
温补肾阳的中成药很多。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方剂中往往含有附子、肉桂、鹿茸、淫羊藿、肉苁蓉、补骨脂。这些中成药具有良好的补肾壮阳作用,可遵医嘱使用,也可根据自身辨证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