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一旦吃油腻食物就会拉肚子。应该怎么缓解?
1.非手术治疗的主要适应证为:首次发病的年轻患者;非手术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发病至今3天多,无急诊手术指征,未手术治疗症状已消退。常用的非手术疗法:主要包括卧床休息、不节食或低脂饮食、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抗感染、解痉止痛和支持对症治疗。如发生休克,应加强抗休克治疗,如吸氧、维持血容量、及时使用升压药等。经过以上治疗,大部分可以缓解。经过4 ~ 6周的急性期后,明确的胆道手术可以使患者免除再次手术的痛苦。
(1)饮食控制:脂肪类食物可促进胆囊收缩素的释放,从而引起胆囊的收缩,促进胆汁的排泄。因此,为了使胆囊和胆道得到适当的休息,急性发作时应禁食脂肪类食物,并采用高糖汁饮食。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脑、肝、肾、鱼卵、蛋黄等。,胆结石发作期或休息期宜少吃。当没有胆总管梗阻或胆结石静止时,没有必要限制植物油的胆总管作用。
(2)缓解疼痛:轻度疼痛可通过饮食控制、休息、肛门排气等治疗缓解。严重者除禁食外,还应插入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以吸出胃和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和气体,减少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对胆汁分泌的刺激,有利于胆汁的引流和排出,消除或减轻胆囊收缩素引起的胆囊收缩,从而减少胆绞痛的次数,减轻疼痛程度。此外,也可以使用解痉止痛药和镇静剂。
①硝酸甘油:0.3 ~ 0.6mg/次,持续3 ~ 4小时,舌下含服1次。也可以使用作用时间长的硝酸盐控释剂。
②阿托品:每次皮下或肌肉注射0.5mg,每3 ~ 4小时肌肉注射1次;或将山莨菪碱(654-2)20mg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1 ~ 2次/d
③镇痛药:50 ~ 100 mg哌替啶(杜冷丁)或布桂嗪(强痛定)肌肉注射,效果良好。
上述镇痛解痉药物合用可增强镇痛效果。但吗啡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故为禁忌。有人认为胆绞痛与局部前列腺素释放有关,可以用消炎痛治疗。
(3)利胆抗感染治疗:硫酸镁可松弛Oddi括约肌,使滞留胆汁易于排出。饭后口服50%硫酸镁10 ~ 15 ml 3次/d(不适用于腹泻严重者);胆盐能刺激肝脏分泌大量稀胆汁,有利于冲洗胆道。可用于症状缓解期数周,可减少症状复发。去氢胆酸片0.25g或胆酸片0.2g,一日三次。饭后服用这两种药物不易用于胆道梗阻,以免增加胆道压力。急性胆结石患者常伴有细菌感染,适当使用抗生素是必要的。抗生素的选择应考虑抗菌药物的谱、药物在胆汁中的浓度及其不良反应。广谱抗生素,特别是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的抗生素和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等。)经常被选中。如果细菌感染类型不明,应优先使用胆汁中浓度最高的抗生素,必要时使用激素治疗加强抗生素,以减轻炎症反应,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
(4)慢性病例的治疗:利胆药如脱氧胆酸、牛磺胆酸钠(牛磺胆酸钠)消炎利胆片、羟甲基烟酰胺(利胆药)、多乐等。可以用,同时注意饮食调节,可以控制发作。文献报道:脱氧鹅去氧胆酸(CDCA)和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可使部分胆囊结石缩小或消失,但需较长时间(一般半年~ 1.5年),停药后可损伤肝脏,导致结石复发,适合病例可试用。
(5)针灸中药治疗:有报道急性胆道疾病治愈率为88.2%。取穴以胆经、阳陵泉、足三里为主,辅以肝俞、胆俞。严重者要加中药。通过辨证分型,疏肝理气、利胆止痛或清热利湿、通里(常用药物有柴胡、黄芩、半夏、木香、玉瑾、木通、栀子、大黄等。).大多数病例的症状可以通过治疗得到缓解。中药特别适合慢性病人。但胆道排石汤或猪蹄加耳针等排石疗法对结石性胆囊炎疗效较差,可引起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缩窄性十二指肠乳头炎等。所以胆管结石不宜推广排石疗法,常用排石汤。主药为金钱草30克、木香9克、枳壳9克、黄芩9克、大黄6克,可根据症状加减茵陈、柴胡花、栀子、紫花地丁等。对于高热、黄疸、中毒症状严重的患者;白芍、川芎、延胡索、厚朴等。用于严重的胸闷、腹痛和腹胀;接受工作的选择砂仁、鸡内金、山楂、神曲、炒麦芽等。若恶心呕吐,加生姜、半夏、竹茹;剧烈腹痛加芒硝。一般1剂量/d,分两次服用;如果应用“总攻”疗法,可隔日1次,每周2 ~ 3次,4 ~ 6次为1个疗程,可酌情进行4 ~ 6个疗程。其原理是:先服用胆道排石汤增加胆汁分泌,再注射吗啡或新斯的明使Oddi括约肌收缩(即所谓的关门),导致胆汁贮积,胆道内压力增高。40分钟后,给予硝酸异戊酯和硫酸镁,加上针刺和电极板电针,使Oddi括约肌打开(所谓开门),胆囊收缩,大量胆汁排出,胆管内结石也排出。这种方法适用于:
①胆总管内直径小于65438±0cm的结石。
②肝胆管内沉积物样结石。
③肝脏内有广泛的小结石,手术无法取出或取出部分梗阻性结石后仍有残余结石。
④较大结石,症状较轻,无严重并发症。
⑤手术前后排出小结石,减少胆道炎症,有利于手术,防止结石复发。
⑥有其他不适合手术治疗的严重疾病。但对于主胆管狭窄或近端狭窄结石不宜采用非手术治疗,应密切观察病情。如果病情恶化,患者中毒休克,应及时手术治疗。
(6)其他治疗:胆石症急性发作伴胆道梗阻时可出现黄疸和皮肤瘙痒,可用炉甘石洗剂控制黄疸引起的瘙痒,或用脱氢麦角胺1mg。也可以考虑使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考来烯胺(考来烯胺),它可以与胆酸和肝酶诱导剂如利福平和苯巴比妥结合。抗组胺药也能止痒,但效果不理想。值得一提的是消胆胺(消胆胺)对完全梗阻性黄疸的瘙痒没有治疗作用;另外,长期服用消胆胺的人,要注意补充维生素AD、K等脂溶性维生素和钙盐。最近有报道称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和5-HT3受体拮抗剂昂丹司琼有止痒作用,但经验不多。
(7)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PTD):对于严重胆道梗阻或化脓性胆管炎患者,PTD是可行的,以引流胆道,降低胆道压力,控制感染,降低死亡率,赢得手术时间。
(8)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PT):该方法适用于直径小于3 cm的胆总管结石。乳头狭窄通过ERCP证实,伴有胆总管扩张和胆汁淤积。术后结石可自行排出或用取石器械取出,可在胆总管内放置长引流管进行胆鼻引流。
(9)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该方法对胆囊结石效果较差。虽然可以用于碎石,但不一定能完全排出,仍有结石复发的可能。而且有一定的并发症,价格昂贵。胆管结石可以尝试。
2.碎石药物治疗碎石治疗包括口服溶石药物治疗和局部注射溶石药物治疗。
(1)口服溶石药物疗法:胆石症的口服溶石药物疗法是基于摄入的胆酸在小肠内可被充分吸收,胆酸可增加胆固醇的溶解,故仅对胆固醇性胆结石有效,对胆色素性胆结石和含钙胆结石基本无效。胆固醇在水中的最大溶解度是多少?G/L,在胆酸和卵磷脂的最佳存在状态下,胆固醇溶解度为20 ~ 40g/L 50分子的胆酸可溶解胆固醇1分子,鹅去氧胆酸(CDCA)和UDCA均可增加胆汁中胆酸的浓度,减少肝脏中胆固醇的分泌。鹅去氧胆酸(CDCA)可以减少胆固醇的合成,而UDCA可以减少胆固醇的吸收,还可以诱导胆结石表面形成胆固醇-卵磷脂胶束,加速胆结石的溶解。鹅去氧胆酸(CDCA)和熊去氧胆酸(UDCA)溶出机理比较见表1。单用鹅去氧胆酸(CDCA)溶石率低,为20% ~ 40%,服药时间6 ~ 9个月。停药后复发率达到50%。约1/4长期服用该药的患者出现肝炎、腹泻、高脂血症等不良反应。非肥胖患者的建议治疗剂量为12 ~ 15mg/(kg·d),而肥胖患者的胆管胆固醇含量增至18 ~ 20mg/(kg·d)。熊去氧胆酸(UDCA)比鹅去氧胆酸(CDCA)溶石作用快,毒副作用小,但价格较贵,其推荐治疗剂量为8 ~ 10mg/(kg·d)。肥胖者需要加大剂量。由于鹅去氧胆酸(CDCA)和熊去氧胆酸(UDCA)溶石效果的差异,发现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溶石效率可提高50%,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患者易于接受。联合治疗的推荐剂量为鹅去氧胆酸(CDCA)6 ~ 8mg/(kg·d),熊去氧胆酸(UDCA)5mg/(kg·d)。疗程1 ~ 2年,有效率50% ~ 90%。如果继续治疗9个月,仍然没有明显的溶石效果,往往提示结石不易溶解。不适合含钙阳性结石合并严重肠炎,既往有肝病或糖尿病的患者。
(2)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进行药物直接溶石: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经十二指肠镜放置鼻胆管导管,使导管与胆结石接触,注射溶石剂进行溶石治疗。
溶解胆固醇结石的药物:
一种单辛酯(MO):一种半合成植物油,局部注射MO 5天后开始溶解结石。60%服用该药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剧烈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由于这种药物的粘性,设备需要一个灌注泵,使注入胆囊的药物与结石充分接触。
B.甲基叔丁基醚(MTBE):适用于胆固醇结石的治疗,尤其适用于不适合开腹手术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注射1 ~ 5天后,开始溶石。主要不良反应为腹痛、恶心、呕吐、血管内溶血(药物可能进入血管),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如果误将MFBE注射入肝实质,会导致肝细胞坏死。
②溶解胆色素结石的药物:包括二甲基亚砜胺(DM50)、乙基丙烯酸钠(Na-EDTA)、六甲基磷酸钠(Na-HMP)、柠檬烯、乙基硫代乙酸等。体外实验证明,这些药物具有一定的溶石作用,但由于接触溶石效果不理想和一定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3.近年来内镜括约肌切开术发展迅速。如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已用于十二指肠乳头取石(使用气囊或篮筐取石),篮式碎石术在口腔胆道镜直视下治疗胆管结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激光液电碎石术、高频电流碎石术等,解除了需要手术的患者的手术痛苦,尤其为不适合手术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措施。
(1)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1968年完成第一次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5年后,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作为一种能有效排出胆管结石的非手术技术,也开始应用于临床。据估计,美国每年要做65400例胆管结石。
①①EST的适应症:
胆总管结石:包括原发性和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或残余胆总管结石。
B.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前可通过EST取出胆总管结石。
c胆总管狭窄:EST可解除胆总管下端狭窄,缓解症状,有利于胆结石排出。
D.复发性胆源性胰腺炎(或胆结石):EST可排出胆总管结石,防止胰腺炎复发。
e .其他胆道疾病:包括胆道蛔虫病、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壶腹恶性肿瘤梗阻、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等。
②EST的禁忌症:
A.上消化道狭窄导致十二指肠镜检查无法通过狭窄到达十二指肠乳头。
b .经ERCP证实的胆总管下端狭窄长度超过十二指肠壁EST,达不到治疗目的。
C.凝血机制障碍患者。
D.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心、脑、肝、肾功能严重受损或功能衰竭,不能耐受EST。
E.不能配合检查治疗者,如精神病人。
③EST的并发症:
A.出血:出血多为切开时电凝不足,切开过快过猛所致。一般可以通过局部喷洒止血药或全身应用止血药来治疗出血。大出血多为十二指肠后动脉损伤,局部止血效果极差。应进行输血和及时手术治疗,以降低死亡率。
B.胆管炎:多由结石嵌顿引起。近年来,随着碎石篮在临床上的应用,结石嵌顿的发生率有所下降。
C.穿孔:穿孔通常发生在切口超出胆管和十二指肠壁后。如发生穿孔,应采取禁食和胃肠减压,全身应用抗生素和营养。如有严重的胆汁性或细菌性腹膜炎,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长期并发症包括平滑肌破坏、乳头肌结构改变、乳头肌功能永久丧失、胆管内细菌过度生长、胆汁中细胞毒性物质和胆管粘膜慢性炎症。
(2)2)EST后的结石提取方法:
①球囊取石术:对于胆总管内较小的结石,EST后可在结石上方插入球囊导管,然后向球囊内注入气体使其充满,在X线监视下拔出球囊导管,结石也一并拔出。这个方法可以重复。
②网篮取石法:将网篮放入导管,在X线监视下将导管插入结石上方并送出,将结石放入网篮,然后扎紧网篮,将导管退至十二指肠腔内。篮式取石能立即解除胆汁淤积梗阻,防止结石嵌顿。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和撕裂切口。
③机械碎石法:先将较大的结石截留在筐内,放入金属套管内,然后用手柄按压使结石粉碎,粉碎后的结石可用筐导管退入十二指肠内。如果碎石太小,无法被网篮接住,可采用球囊导管法取出结石。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胆总管2.0cm以上的结石。如果胆管内充满结石或结石过大,导管无法通过或网篮打不开,应先引流鼻胆管,从鼻胆管注入溶石药物,直至结石变小,再用网篮或网篮取石。
④经口胆道镜:先将鼻胆管引流管插入胆管,然后将母镜插入十二指肠乳头切口,再将子镜(胆道镜)通过母镜工作通道插入胆管。根据结石的位置、大小、数量,可采用不同的碎石方法。
A.电液压碎石法:将电液压碎石探头从胆道镜工作通道插入结石表面,在经鼻胆管注入生理盐水的过程中进行排出碎石。每次排出1 ~ 2s后碎结节可自动排出,也可采用网篮法取出结石。该方法成功率达90%以上,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探头应与胆道镜镜面保持一定距离,以免探头放电时损伤内窥镜。
b激光碎石:首先通过胆道镜的工作通道将光纤插入结石前方5mm处(光纤的头端也必须与胆道镜的末端有一定距离),Nd: YAG激光的输出功率取决于结石的成分。
C.高频电流碎石法:EST后,插入鼻胆管引流管碎石前,用5%葡萄糖溶液冲洗胆道(不能用生理盐水和含电解质的溶液),然后插入碎石电极。当距离石头5 ~ 6 mm时,伸出钢丝电极,边通电边推动电极,直至石头破碎。
(3)球囊扩张后取石:由于已知的危险性和长期去除括约肌功能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有学者建议乳头扩张后取出胆总管内的小结石。理论上不切括约肌的主要好处是短期并发症中括约肌功能保留较少,长期并发症可以避免(如乳头部分纤维化,平滑肌破坏,乳头括约肌结构改变,乳头肌功能永久消失,导致胆管内细菌过度生长,胆管和胆管内细胞毒性物质)。球囊扩张后胆管结石一次性取出率为89%(其中9%需同时乳头切开)。但球囊扩张后取石手术时间较EST长,胰腺炎、胆管炎等并发症较EST高,故不作为常规治疗,仅用于凝血机制异常等严重并发症患者。
(4)未取出的胆管结石的支架治疗:胆管结石患者短期内放置胆管支架的作用是缓解症状,便于再次取出结石(通过缩小结石大小)。适用于孕妇或有症状的高危结石患者(70岁以上或因病极度虚弱的患者)。
胆石症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很多,各有其特点和局限性,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经济条件合理选择和应用。
4.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是利用电液压、压电或磁电产生冲击波碎石,其疗效取决于冲击波的性质、大小、数量、钙化程度、能量、碎石次数、胆囊功能等因素,胆结石被压碎后可自行排出。同时,最好使用口服溶石药物(CDCA、UDCA)和ERCP网篮切开乳头肌或放置胆道支架。经ESWL治疗后,约1/3的患者发生胆绞痛,8% ~ 14%的患者局部皮肤出现紫癜或瘀点。其他罕见的并发症包括胆道梗阻、胆囊炎、胰腺炎、血尿和肝内血肿。
(1)ESWL的适应症是:
①有症状的胆结石。
②口服胆囊造影显示胆囊功能正常。
③胆囊阴性结石。
④直径5 ~ 25mm的单石,直径5 ~ 15mm的2 ~ 5石。
(2)禁忌症:
①口服胆囊造影未显影或显影的胆囊位置过高或有异常因素导致结石定位困难。
②胆囊阳性结石。
③急性胆囊炎症。
④凝血机制障碍。
⑤严重心、肝、肺、肾疾病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⑥B超显示胆囊萎缩或胆囊壁增厚5 mm以上..
5.手术治疗证明,传统的胆囊切除术不仅消除了症状,还引起以下生理变化:胆酸池减少;增加胆酸的循环频率;延缓餐后血清胆酸的升高;增加胆酸的分泌率;增加卵磷脂的分泌率;增加胆酸的利用;减少石胆酸的生成。上述生理变化都降低了胆道结石的发生率。其缺点是切口长,组织创伤大,患者痛苦大,术后恢复慢。
1,饮食方面,你需要吃高纤维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等。,主要是清淡饮食,多吃维生素,少吃高脂肪食物,比如油炸和油炸食物,少吃高糖饮食等等。
2、饮食要有规律,不能暴饮暴食或饿一顿饱一顿;吃好早餐;
3.避免过于疲劳,长时间保持坐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