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申远汤治疗
过敏性鼻炎患者太多了。有时候我讲课的时候,问下面有多少人得这个病,举手。结果我突然举手。我经常旅游,住酒店,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早上刚醒,听到隔壁房间打喷嚏。我忍不住打喷嚏,接连打了几十下。
这是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
过敏性鼻炎,西医也称过敏性鼻炎,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流涕、鼻塞、鼻痒。有些还伴有感觉减退。先介绍一下症状:
1.喷嚏
一天发作几次,一次三次以上,多在早晨或晚上或接触过敏源后立即发作。
清理鼻子
我记得,是清鼻涕。朋友经常问我黄鼻子算不算。不,是另一个问题,意思是热。过敏性鼻炎是一个清晰的鼻子,大量的清水样的鼻子,有时不自觉地从鼻孔滴下。
3.鼻塞
过敏性鼻炎会有间歇性或持续性、单侧或双侧鼻塞,严重程度不一。你会因为鼻塞而头晕,记忆力下降。
4.鼻子发痒
遇到过敏源时,大部分患者都是鼻子痒,花粉症患者可能会伴有眼睛痒、耳朵痒、喉咙痒。
西医认为,过敏性鼻炎是指过敏性个体接触过敏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涉及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的一种非感染性鼻粘膜炎症性疾病。过敏性鼻炎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可导致许多疾病和劳动力损失。
在治疗上,西医主要以抗组胺药和激素为主,但效果一般,用的时候暂时有效,然后效果很快就过去了,再喷。这个没必要争论。可惜西医还没有找到好的治疗方法。
那么,中医是怎么认识这个病的呢?
中医认为,这种病往往来源于患者正气不足。
中医有很多调理的思路,所有医生都有自己的体会。我一直向您推荐的是清代名医黄元御的桔梗人参汤。
今年6月在新加坡的时候,一个朋友找到了我。他是一名工程师。这个年轻人身高1.8米。他出生在一所著名的英国学校,前途光明。不过有个问题很困扰他,就是过敏性鼻炎,总是打喷嚏,比较难受。
当时经过四次会诊,认为他确实属于脾胃虚寒,气机失调的类型,于是开了桔梗人参汤。
然后,我就忘了这件事。
前天他妈正好有事给我发微信,特别告诉我:罗医生,我儿子鼻炎基本好了!吃了十几个辅助药,基本没事了。
当然,听到这样的话我很高兴。
就是那次在新加坡,我把这个食谱介绍给朋友。结果后来收到微信,是一位女士写的:“我的韩国女朋友喝了你的药方治疗鼻炎。她中文7级,会打字。”
然后就有了他们手机聊天的截图。韩国姑娘写道:“你今天戒酒三天了吗?”嗯,我没有买半夏。那就买半夏,下次正确饮用。但是真的有效。我平时对中药没什么反应,很神奇。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的材料可以预防感冒。为什么?太神奇了哈哈哈!"
有个朋友曾经质疑过我这个方子的介绍,说,都是有效的吗?效果如何?
的确,这也是我认为应该说明的。中医有这样的说法,特定的病有特定的药方。实际上,所谓“特定疾病”就是具有某种证型的疾病,或者说是某种疾病的某种证型。这是一种“特定疾病”。这时候如果找对了针对性的药方,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特效药”。
其实这也是一定程度上的辨证论治,只不过这种证更为突出。
按说这种过敏性鼻炎(其实西医叫它)的特征是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等。应该是寒证,是正气不足,寒邪犯表,清窍不通的证。这个时候用一个扶正祛寒的专用方子是完全合理的。
这个方子,如果患者真的是过敏性鼻炎,鼻子也很通畅的话,这几年我给很多朋友介绍过。在我的印象里是完全无效的,案例应该很少。
这种桔梗人参汤来自清代的黄元御。看过我书的朋友都知道,这个黄元御是一个有独特理论的医生。他是乾隆的御医,创立了更和谐的理论。他认为人类的疾病基本都是脾胃受伤引起的。
我认为黄元御的想法是合理的。所谓脾胃受伤会导致正气不足,而正气不足会导致外邪入侵。正如《内经》所说:邪合,其气必虚。
然而,黄元御认为脾胃受伤会导致脾气的失控和胃气的流失,从而导致体内气体运动的全面失衡。
因此,黄元御调理躯体疾病的主要方法是恢复气机升降,调理脾胃之气。
对于鼻炎来说,鼻涕是清的,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过敏性鼻炎。他用的方子是桔梗申远汤。
处方:茯苓9克,甘草6克,法半夏9克,桔梗9克,玄参9克,杏仁9克,陈皮9克,生姜9克。
治疗:肺气郁结,鼻塞流涕。
用法:煎成两杯,早晚趁热服用。一天一双,一般五双。
本方中茯苓祛湿,可使脾气升至偏左,半夏化痰降气,可使肺胃之气降至偏右,桔梗开肺之气,助气向左,玄参现称玄参,可清咽助喉清窍,杏仁可降肺止咳, 而橘皮可以帮助肺胃之气向右下坠,刮掉里面的白色组织,有宣肺化痰的作用。 生姜降逆散寒,甘草居中,坐中州,调和诸药。
这个方子很简单,除了半夏,其余的应该说都是很平和的药,甚至是食物。那个韩国姑娘,没有用半夏,其实效果很显著,朋友们可以参考一下。如果她没吃过中药,就算把半夏从方子里去掉,问题也不大。而且半夏的炮制已经很平和了,所以是一个很安全的药方。
注意是:孕妇不宜服用,所有孕妇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得擅自用药。
当鼻子是黄色的时候,你不能使用力量。黄元御有其他方法来规范它。
此方见效后,如有可能,可服用金匮肾气丸一两周,巩固疗效。
最近出版社编辑了我写的书里的药方,一起出版,方便检索。这本书叫《救命良方》,其实不是救命良方,而是一般的保健良方。但如果能帮到大家,解除痛苦,某种程度上或许也算是“救命”吧。
但是,中医博大精深,我写的东西真的只是沧海一粟。古往今来,总结历代药方,有人统计过50万张左右。有各种完全配伍的药方,也有简单易行的单方药方。这一次,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涂女士从葛洪的方子中找到了线索,研制出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奖。她在获奖感言中说,这是古代中医送给世界的礼物。
事实上,50多万个药方中蕴藏着无数的智慧,对人类健康将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后人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