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的亩产量是多少?
半夏的形态特征
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 ~ 3~8cm,块茎近球形,直径0.5 ~ 3.0 cm,基生叶1 ~ 4片。叶来自块茎顶端,叶柄长5 ~ 2~4mm。叶柄下部有一个白色或褐色的小珠芽,直径3 ~ 8厘米,叶基部偶有一个白色或褐色的小珠芽。成叶3完全分裂,分裂叶呈椭圆形,披针形至条状。中叶长3 ~ 15厘米,宽1 ~ 4厘米。基部楔形,先端略尖,全叶略呈波浪状,齿圆,两侧光滑无毛。叶脉为羽状,穗状花序顶生,花序梗通常长于叶柄。佛焰苞绿色,边缘紫绿色,长6 ~ 7厘米;内侧上部常有紫色斑点和条纹。花单性,花序轴下有雌花,无花被,雌蕊20 ~ 70枚,花柱短,雌雄同株;雄花位于花序轴的上半部,白色,无花被,雄蕊密圆柱形,距雌花3 ~ 7毫米。其间,抹刀外围有一个直径为1mm的小孔,连接上下两部分。花序呈尾状,突出于抹刀,绿色或略带紫色,直立,或弯曲成“S”形。浆果是卵形的,绿色的还是绿色的?白色,长4 ~ 5毫米,直径2 ~ 3毫米,内有1粒种子,卵圆形,灰白色,长2 ~ 3毫米,宽1.5 ~ 3毫米,千粒重(鲜)9.88克,花期5 ~ 9月,花葶长约30厘米。
生长环境
半夏根浅,喜温和湿润的气候,怕干旱,忌高温。夏天要半阴半阳生长,怕强光。在阳光直射或水分不足的情况下,幼苗容易倒伏,块茎自然能越冬。砂壤土具有湿润、肥沃和深厚的土壤,土壤含水量为20% ~ 30%,pH值为6 ~ 7,呈中性反应较为适宜。一般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除了盐碱土、砾石土、沙土、粘性土和容易积水的地方,其他土壤基本不适合种植。
半夏在中国分布广泛,可在海拔2500米以下生长,常见于玉米、麦田、草坡、田野和树下。在韩国和日本也有分布,这意味着半夏对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有很大的适应性,而这种适应性是杂草产生的必要前提。半夏在长江流域、东北、华北等地区各省均可种植,主产区为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
根据半夏一年多次出苗的习性,有人设计了春、秋、冬三季的播期试验。以直径为1.5 ~ 2 cm,重量为3 ~ 5 g的半夏为试验材料,小区播种量为168 ~ 189 g,小区面积为1m×1m。
分布范围
半夏主要分布于湖北、河南、安徽、山东、四川和甘肃。浙江、湖南、湖北、江苏、河北、江西、陕西、山西、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也有分布。
位置:湖北武昌、老河口、襄阳、阳新、天门。河南汝南、灵宝、卢氏、渑池、隰县、淮滨、固始、唐河;安徽怀宁、宣城、宁国、阜南、颍上;山东金乡、巨野、胶南、五莲、莱阳;四川遂宁、安岳、万县、昭觉、岳池县、璧山、隆昌、荣昌、忠县、英山。
主要价值
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具有降逆止呕、暖胃除湿化痰、消肿散结的功效。主治:痰多咳喘、风痰眩晕、饮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恶心、胸闷、梅核气。以及痈肿痰核的外治。姜半夏多用于减少不良反应和止呕;半夏多用于祛湿化痰。半夏是常用中药,其饮片和中成药在生产中应用广泛。是温寒化痰的良药,其他药物难以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