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消肿,嘴里上火

“上火”是中医的专用名词。如果出现咽干、目赤、鼻腔灼热、口干舌痛、烂口、流鼻血、牙痛等症状,中医认为是“上火”。

“火”是怎么来的?一是直接受到自然界“火邪”的攻击而引起“上火”的症状;第一,体内有一种无形的“火”,可以促进生命机能。

由于阴阳失衡,失去了正常的隐藏功能,从而产生了“上火”的症状。

导致“上火”的具体因素有很多。情绪波动过大、中暑、着凉、感冒、烟酒成瘾、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制品、暴食羊肉、狗肉等脂肪类制品、中毒、睡眠不足等都会“上火”。

中医将头晕、咽痛等上部火热症状称为“上灼火”,心烦、口渴、胃脘痛等中部称为“中灼火”,便秘、血尿等下部称为“下灼火”。按脏腑分为“肝火”、“肺火”用于鼻扇哮喘,“心火”用于口舌生疮等等。结合内部情况,这些火也可分为“实”和“虚”两类,症状重,火烈;症状较轻,持续时间较长,伴有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属于虚火。这种分类为相关治疗提供了依据。

治疗“上火”需要注意两点:一是选择中药,而不是盲目使用西药。因为前者是调理全身才能治本,后者只能治标。二是根据中医理论进行治疗。比如治疗“中焦火”要用卫青散,治疗“心火”要用道赤散,降火要用三黄片、牛黄解毒片,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果看到“火”,就用三黄片之类的,有时候没用,但这是个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