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下日本电影导演黑泽明的电影《卷曲的夕阳》。

导演:黑泽明

主演:松村达雄,池边恭子,井川比佐志,寺尾聪和平田满。

长度:134分钟

地区:日本

类型:绘图

颜色:彩色

发布:1993 065438+10月01。

对话:日语

剧情介绍:

充满生活情趣的教师内田百闲毅然辞去大学教师职务,投身写作。从六十一岁开始,学生们每年都为他准备生日聚会。每年都有同学开玩笑的问“准备好了吗?”(Mahda-kai)他一口气给他喝了一大杯啤酒,然后他总是说:“还没有!”(Madadayo)意思是...

1993年黑泽明的《袅袅》真的是一部老顽童电影,不同于他之前的《梦》和《八月狂想曲》。似乎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只讲好玩不耍花样,只讲琐碎不编故事。电影里的小男孩可能看不惯,但他有自己的童趣和任性。有句话叫人老眼不昏花。《梦》里水车屋前的田园野老笠智众,《八月狂想曲》里,舒伯特的歌《少年见野玫瑰》里那个在雨中摇摇摆摆的老妇人,都表现出了几分开放与率真,但《疯狂的夕阳》里,她走得更远,更洒脱。那一年有80位大师,他一直想拍的电影《混沌》、《梦想》都如愿以偿。历史与人性交织的莎士比亚情怀,悲悯的多彩梦境,已经过去。华丽极了应该回归到平淡、壮丽的史诗中去,而简单、无忧无虑、快乐的懂得生活的素描?早在1970年,在拍摄完《忧郁的多德斯卡登》后,黑泽明一度厌世并有自杀倾向。20年后,80岁的老人即将走到人生的尽头,却拍出了一部感叹人生幸福的《夕阳之恋》——世事真是难料!

《冰壶夕阳》真的响应了费里尼电影里的台词:生活是一场派对,让我们一起享受吧。(生活是一场派对,我们要享受它。)我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黑泽明的电影中看到如此多的盛宴和饮料,让人不禁想起了小津安二郎。他的电影也有歌颂酒和醉酒的场景。唯一不同的是,小津的角色更加醉醺醺的,不像《夕阳》中的性情中人内田百闲教授。我记得有人说小津的电影都是关于“放弃”两个字。女儿结婚就放弃,父母去世就放弃,可见人生的不完整。另一方面,似乎“夕阳西下”也离不开这个词。内田教授为了专心写作,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60岁的时候辞去了教师的工作。像古代的隐士一样,他隐藏在城市里,陌生人永远不会遇见他,除了那些同样是性情中人的老同学。然而,内田却不愿放弃,在空袭中逃之夭夭。他仍然记得带他最喜欢的书。当他的猫不见了,他像三岁小孩一样悲伤;内田最大的失望是,在每年为他举办的生日会上,同学们喝了一大杯啤酒后,男生问他是否准备驾鹤西游。他总是知道如何生存和死亡,并回答说:“袅袅!”(还没有!)

夕阳让我想起了“顺其自然才是正道”这句话。看这样的电影真的是一种享受,像是在看一个文人的小品,每次感兴趣的时候都是会心一笑。从影片结尾的字幕来看,内田百闲应该是一个真实的人,黑泽明写的剧本应该是根据内田教授的话改编的。可惜我不懂日语,不然试着找找看可能会很有意思。美国电影学者唐纳德·里奇曾说日本导演黑泽明是最西化的,并以《罗生门》等电影为例,说它们在风格和类型上都是原创的。事实上,黑泽明也是与西方互动最多的日本导演。好莱坞曾将《七武士》翻拍成牛仔版的《七雄》,黑泽明的一些电影也是根据美国电影或西方戏剧改编的。例如,他在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天堂与地狱》改编自艾德·麦克拜恩的《国王的赎金》。1985年,黑泽明拍摄了《混乱》,这只是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的日本版。相比之下,《夕阳》充满了东方乐天的智慧,既没有七武士那样对世界的慷慨,也没有《史记》那样充满了天启式的道德焦虑。或许大师真的看透了放下自由,回归本真。打个不恰当的比方,《马登夕阳红》有田园诗的境界,有汉乐府的养生,却没有出门望尘莫及的负面情绪,喜欢歌颂黄昏的老人本色,特别让东方人高兴。

影片中,内田教授每年的生日会是主线,其余都是轶事桥段。也许是师傅真的老了,教授找猫的那一幕已经唠叨了半个多小时。虽然有意思,但是有些任性。根据我善意的随机猜测,黑泽明可能真的想停下来。在内田教授的一岁生日会上,那个从头到尾背了一长串火车站名字的胖子也很有趣。在生活中不太可能发生,但我看了之后还是很开心的,因为我前面说过,这是一部老顽童电影,它有自己的坚持甚至固执,即使武断,也没有超越极限。另外《夕阳》的片名是香港翻译,日文和英文名字应该是同一个“Madadayo”,这让我想起了黑泽明的《无季市集》,原名《Dodes'ka-den》,拍摄于69岁。有意思的是,后两部电影的片名都取自电影主人公的口头禅(Dodes'ka-den就像是在模仿电车的声音),但一个是返老还童的内田教授,一个是早熟的智障少年,一个是快乐地活在知道的生活中,一个是迷茫无知。

黑泽明在拍摄《日落》时使用了大量的红光。内田百闲像个老和尚一样坐在茅草屋里。他新房子的花园栅栏,夕阳下的垂柳,穿着和服的教授妻子俯身喂着从栅栏缝隙里钻出来的野猫。生活的小场景拍的温馨可爱,维瓦尔第的音乐真的很贴切。学过西洋画的黑泽明就像在电影中使用调色盘一样得心应手。粉丝们永远不会忘记《梦》中著名的梵高绘画场景,以及《混沌》结尾西风余晖的意境。《没有季节的小市场》也有很多红灯。黑泽明用的时候简直有一种写意的效果。似乎他有时会不顾现实,用那种颜色来表达某种情绪。只是在《没有季节的小市场》里,那种红是萧瑟绝望的,而《卷曲的夕阳》里的红是醇厚美丽的夕阳红。我最近发现,人老了好像都喜欢暖色,因为我看到董桥的两本新书封面都是五颜六色的,喜欢的人看到的是一种怀旧的温暖,不喜欢的人看到的是俗气。然而,爱尔兰诗人叶芝不是说过“当你老了,你的头白了,你困了,在火边打个盹,把这本书拿下来慢慢读”吗?《夕阳》的结尾,内田在生日会上突然身体不适回家,一个人睡觉,昏暗中依然喊着“袅袅”,像是在玩捉迷藏时回应儿时玩伴的询问。小时候经常听大人说一个老人有点“老态龙钟”,这也证明了那天晚上内田教授的梦。恐怕这只是老幼之别。

尽管黑泽明通过内田教授的口中一次又一次地喊着“袅袅”,但这位大师在《夕阳》之后再也没有发表过新作。与《罗生门》、《七武士》、《影子武士》等电影相比,《夕阳》不一定是黑泽明最具开创性和突破性的作品,但却是他80多年导演生涯中最优秀、最感人的电影之一。个人认为《马道夕阳红》成熟写意的风格,真的像是黑泽明对自己的人生做最后的总结,像是洗尽铅华,看到自己真实的内心,也像是提前准备好的告别词,虽然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万个不舍。然而,电影总有结束的一刻。五年后的1998年,黑泽明去世,享年87岁——《袅袅》成为一代大师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