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布鲁氏菌病如何治愈和预防?
潜伏期为2周至6个月。奶牛流产是该病的主要症状,常发生在怀孕的第五至第八个月,导致死胎或犊牛虚弱。流产时除了有分娩的迹象外,还常出现生殖道炎症的症状,阴道粘膜出现小米大小的红色结节,流出灰色粘稠分泌物。胎盘常滞留,流产后恶露不断排出,呈污灰色或棕红色,可持续2 ~ 3周。子宫内膜炎和乳腺炎经常发生。大多数奶牛只流产1次。公牛常有睾丸炎或关节炎、滑膜炎,有时阴茎红肿,睾丸、附睾肿大。
第二,病变
常见的病理变化是妊娠奶牛子宫和胎膜的显著变化。子宫绒毛膜间隙内有肮脏的灰色或黄色无味胶状渗出物。绒毛膜因充血呈紫红色,表面覆盖黄色坏死物或肮脏的灰色脓液。胎膜因水肿而增厚,呈胶状浸润,表面覆盖纤维素和浓汁。流产胎儿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脾脏和淋巴结肿大,肝脏病灶坏死,肺部常见支气管肺炎,胃肠膀胱浆膜下点状或线状出血。牛主要发生化脓性坏死性睾丸炎或附睾炎。睾丸肿胀明显,包膜和浆膜层粘连,切面上可见坏死灶或增厚灶。阴茎红肿,其粘膜上有时可见小而硬的结节。
三、实验室检查
将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结合起来进行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方法:将0.03 ml血清和0.03 ml布氏菌虎红平板抗原滴于玻璃板上,室温下4 ~ 10分钟显示结果。如果出现凝集,则为阳性反应,如果完全不凝集,则为阴性。对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者进行试管凝集试验。如果试管凝集试验呈阳性,则在1个月后对它们进行复查,仍呈阳性者诊断为阳性病牛。
四、防控措施
1.繁殖和自养
不从疫区引进、购买饲料、污染畜产品。新引进的牛必须严格检疫,隔离观察1个月,确认健康后才能适应;无病牛定期检疫,发现病牛立即淘汰。
2.加强管理
检疫结果阳性的病牛与同群牛分开饲养,专人管理,定期消毒。严禁移动病牛,避免与其他牲畜接触,不准挤奶和出售病牛。饲养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进入牛舍要穿防护服、戴口罩,出来要换防护服,并进行消毒。
3.消灭病牛
为了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在检疫人员的监督指导下,对检疫阳性的病牛全部进行了消灭。
4.严格消毒
为防止疫情扩散,用1%消毒液、10%石灰乳等消毒剂对病牛污染的圈舍和环境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后将病牛粪便、流产胎水、粪便、垫料堆放发酵。
5.加强检疫
每月对疫区牛进行1次检疫,淘汰阳性牛,逐步净化成为健康牛。
定期接种疫苗
我国使用的疫苗有三种:布鲁氏菌病猪二号疫苗,牛口服接种500亿活菌,保护期2年;羊布鲁氏菌病5号疫苗牛皮下注射250亿活菌,室内气溶胶免疫250亿活菌,保护期1年。疫苗S19多用于皮下注射,有保护作用。
预防和治疗
该病的防治主要包括保护健康牛、消灭疫区布鲁氏菌病和培育健康幼畜三个方面。这些措施如下:
(1)加强检疫,引进时检疫,引进后隔离观察一个月,确认健康后才能融入。
②定期预防性注射,如布氏杆菌19弱毒疫苗或冻干布氏杆菌羊5号弱毒疫苗,可在每年成年母牛配种前1-2个月注射,免疫期为1年。
(3)严格消毒,如用5% Cleolin、5%来苏儿、10%-2096石灰乳或2%氢氧化钠对病牛污染的圈舍、运动场地、饲喂槽进行消毒;病牛皮用3%-596来苏浸泡24小时后使用。将牛奶煮沸并消毒;粪便的发酵处理。
(4)饲养健康幼畜,约占隐性病牛的50%,在隔离饲养条件下,2 ~ 4年后可自然恢复;在奶牛场,可以人工授精健康公牛的精液,犊牛出生后3-5天喂母乳,送到犊牛隔离室,喂消毒奶和健康奶;6个月后,间隔5-6周进行两次检疫,阴性者送健康牛;阳性的人送去病牛,让牛场逐步更新净化。
产后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可用高锰酸钾溶液冲洗,1-2次,每天1次,2-3天后隔天1次,直至阴道内分泌流出。严重者可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中药木易散对奶牛有很好的效果,益母草30g,黄芩18g,川芎15g,当归15g,热地15g,白术15g,金银花15g,白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