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有七情八欲?
七情是什么?《礼记》说:“喜、怒、哀、惧、爱、恶、欲,皆可学。”可见,情感是情绪的一种情感表达或心理活动,欲望是七情之一。佛教的“七情”和儒家的“七情”类似,都是指七情:喜、怒、忧、惧、爱、恨、欲,把欲放在七情的最后。中医理论略有变化。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惧、惊”七种情绪。这七情过度兴奋,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中医不把“欲”列入七情。
那么,六欲是什么呢?《吕氏春秋贵生》首次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一生一世,六欲皆宜。”那么六欲到底是什么呢?东汉哲学家高诱对此评价道:“六欲,生,死,耳,眼,口,鼻。”可见,六欲是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活着,怕死,要活得有味道有色彩,所以要用嘴吃,用舌头尝,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这些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不用教也能学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欲”。然而,佛教的大智慧理论远非如此。它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容貌、尊严与体态、言语与声音、流畅与人欲。基本上六欲定义为俗人对异性的六种自然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
但是,情感毕竟不等于欲望。在现代中国人的概念里,情感和欲望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情绪主要是指人的情感表达,属于人的心理活动范畴;欲望主要是指人类生存和享受的需要,属于生理活动的范畴。有句谚语说爱情太悲伤,欲望太强烈伤害身体,说明爱情和欲望分别属于两个密切相关但又不同的领域:心灵和身体。其次,情感和欲望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情感可以生出欲望,欲望也可以生出情感;欲望的满足需要情感的投入,情感的愉悦也依赖于欲望的满足。
从这个角度来说,世俗欲望是人的基本生理要求和心理动力,是人性的基础,是每个人的天性,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色彩。但人不一样,世俗欲望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俗话说,世俗的欲望每个人都有,而且差别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