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黄芪比人参好?
1.为什么黄芪比人参好?
人参是大补元气的产品,力度大,疗效快,但容易上火。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严重或慢性疾病,或因失血而引起的气短、乏力、肢冷、多汗、脉断肠等症状。
黄芪补气,力度比较小,作用缓慢逐渐增大,不容易胸闷上火。民国时期的中医陆忠安,因善用黄芪,在当时被称为“陆黄芪”,堪比中医史上明代医学家张树弟(张景岳)。
一斤好的人参要几千块钱,黄芪只要几十块钱一斤,吃了不疼,重要的作用是不损失人参。
1在补气作用上不输人参。
与西洋参和太子参相比,黄芪的补气功效不亚于西洋参和太子参,是一种适合普通人补气的药物。对于气虚、气短、容易感冒出汗的朋友来说,经常吃黄芪是个不错的选择。
中药黄芪用于治疗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等。,以及调理严重疾病的初期恢复和促进手术后伤口的愈合。
2心脑血管保护器
黄芪具有强心、降血压、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所以特别适合心血管系统不好的人,普通人泡水也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
3保护胃肠肝胆道
无论是胃肠还是肝胆,黄芪都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肝炎、胃炎、胃溃疡等患者用黄芪治疗。
日常饮食的四种方式
黄芪应该怎么吃效果最好?日常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主要有四种吃法。
1干嚼
把生黄芪当瓜子,含在嘴里嚼。黄芪的味道很好,就像一种豆香味的感觉。
2泡茶
黄芪片5 ~ 10g(原则上一次不超过15g)直接用开水冲泡,加盖浸泡10 ~ 20min,作为茶饮用。如果想让黄芪的口感更透彻,可以反复冲泡。
3煮粥
黄芪15g,党参10g,梗米100g,大枣30g。先将黄芪、党参水煎取汁,再将大枣、梗米一起煮成粥,味道鲜美。我每天一定要吃一碗黄芪长寿粥。
4烹饪
如果你平时喜欢吃烤肉,烤鸭等。,可以放适量的黄芪,味道更独特,还能起到滋补的作用,效果很好。
2.一种治疗疾病的黄芪配方
益气汤治疗反复感冒和四肢无力
做法:生黄芪12g,生白术12g,防风5g,沸水冲泡10-15min。
对应症状:容易反复感冒,反复过敏性鼻炎,气短,懒惰,四肢无力,头晕,动时出汗等。
禁忌人群:上火的人不能喝酒,容易火上浇油。
贫血益气补血汤
做法:取生黄芪25克,当归12克,生姜3片,大枣10克,鲤鱼洗净,放入沸水中,用武火煮沸,改小火2小时,加盐调味。此汤能补气生血,老少皆宜。
对应症状:易疲劳、心慌、气短懒动、精神疲乏、口唇苍白、头晕,疲倦时加重。
疲劳、腿肿、无食欲的黄芪薏米粥
做法:取生黄芪15g,薏苡仁40g,茯苓20g,粳米200g,大枣10g。洗净放入沸水中煮至成粥状。
对应症状:眼睑或下肢轻度水肿(常见于月经期前后、更年期、刚生完孩子);倦怠、疲劳、腿肿;关节痛、排尿困难、饮食无食欲、大便稀等。
禁忌人群:尿频、多尿、阴虚津伤、口干咽燥者。
3.谁不能喝泡过水的黄芪?
1.如果你是肾阴虚、湿热、热毒过盛的患者,那么就不要服用黄芪泡水服用,因为这样不仅不会使身体健康,反而会加重病情。这类患者想要恢复健康,那么就要服用黄连、大黄、败酱草、栀子的水煎服,千万不要选择黄芪。
2.如果你是肺结核患者,主要症状是咳血、口干、全身发热,那么我们也不建议单独用黄芪泡水。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搭配合适的中药。
3.正在经期的女性也不允许服用黄芪水,否则会对月经和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4.感冒发烧患者不宜服用黄芪,不利于身体退烧;
5.孕期服用黄芪的女性也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很有可能造成流产,对胎儿和孕妇造成伤害,尤其是孕晚期的准妈妈。如果孕妇不慎使用黄芪,可能会导致体内羊水减少,使分娩时产程可能增加,增加胎儿的风险。此外,研究结果表明,服用黄芪会增加染色体异常和细胞微核率,对孩子日后的体格和智力发育造成损害,所以孕妇和孕妇服用黄芪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