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乙肝?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急性、慢性、胆汁淤积性和重型肝炎,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例可转化为原发性肝癌。该病在我国普遍存在,感染率为60%,HBsAg阳性率为10-15%。是目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1.血源性传播:接受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2.母婴传播:乙肝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播(宫内传播),也可在分娩过程中通过产道传播(围产期传播)。
3.医源性传播:如果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而未消毒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
4.性接触与传播:夫妻间滥交、同性接触、性生活未采取保护措施。
5.密切接触和传播:乙肝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可能含有乙肝病毒,可污染用具和物品,具有传染性。
乙肝两对半检查
乙肝病毒的免疫学标志物有三对,分别是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Ag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由于核心抗原在血液中不易被检测出来,目前试剂盒不够用,还剩下两对半抗原抗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二半”检测,或“乙肝五项”检测。乙型肝炎的五个临床意义如下:
1.乙肝表面抗原:它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往往伴随着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的标志。乙肝病毒感染后2个月至6个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前2周至8周的血清中可检出阳性结果。它的出现表明它是一个急性乙肝患者或病原体携带者。大多数急性乙肝患者在病程早期可转阴,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表面抗原可持续阳性。
2.乙肝表面抗体:是针对乙肝病毒的免疫保护性抗体。其阳性说明过去曾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排除病毒,或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过保护性抗体。血清中HBsAg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但也有少数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患有乙肝,可能是乙肝病毒不同亚型感染或变异所致。
3.e抗原:急慢性乙肝患者可检出E抗原,其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4.e抗体:其阳性表示患者传染性降低,病毒复制减少或减轻。也有E抗体阳性的个体,病情迁延,大多是感染了变异的乙肝病毒所致。
5.核心抗体:其高滴度表明乙肝病毒具有复制性、传染性,可持续数年至数十年。核心抗体滴度低说明过去感染过乙肝病毒。
如何阅读化验单(乙肝三联检测、肝功能检测)
乙型肝炎三联试验(代表体内的病毒情况)
1.表面抗原
2.表面抗体
3.E抗原
4.E抗体
5.核心抗体
A 1、3、5阳性项说明感染了大三阳,病毒复制快,有传染性。
B 1,4,5阳性说明小三阳被感染,病毒复制比较慢,传染性比较小。
单单C 2阳性项目就说明你已经感染了乙肝或者注射了乙肝疫苗。
D 1,5或4,5为阳性,表示已感染或正在恢复。具体分析要看病情。
E 1,3阳性说明感染了,要及时治疗。
(2)肝功能试验(代表肝脏本身的变化)
项目单位参考范围
总蛋白质:克/升60-83
白蛋白G/L 35-53
球蛋白:G/L 25-33
丙氨酸转氨酶U/L 0-40
天冬氨酸转氨酶U/L 0-50
总胆红素umo/l 0-20
直接胆红素umo/l 0.0-6.0
肝功能各项实验室指标的临床意义:
通常医院肝功能检查的指标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球蛋白(A/G)、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ALT和AST主要分布在肝脏的肝细胞中。如果肝细胞坏死,ALT和AST会升高,但这两种酶在肝细胞中的分布是不同的。ALT分布在肝细胞的细胞质中,AST分布在肝细胞的细胞质和线粒体中。急性肝炎和轻度慢性肝炎主要表现为ALT升高,所以AST/ALT;1甚至> 2 .胆汁淤积性肝炎和肝外梗阻患者的碱性磷酸酶和GGT显著升高,酒精性肝炎患者的GGT显著升高。白蛋白产生于肝脏。当肝功能受损时,白蛋白的产生减少,而球蛋白是由人体的免疫器官产生的。当体内有“敌人”时,球蛋白的产生就会增加。因此,慢性肝炎患者由于肝功能下降,白蛋白生成减少,又由于体内有肝炎病毒这个“敌人”,球蛋白生成增加,导致A/G比值倒置。肝细胞受损时,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受损,所以T-Bil和D -Bil均升高。
什么是“大三阳”和“小三阳”
肝功能检测1、3、5阳性,属于“大三阳”,即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同时阳性。由于这些患者中存在HBeAg(+),提示乙肝病毒复制(繁殖)活跃,传染性强。这些患者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肝功能正常的患者,说明这些患者虽然体内活跃,但并没有造成严重的肝损伤。这些患者可以正常工作和学习。由于其病毒复制活跃,应经常检查肝功能,一旦发现异常,可及时治疗,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免疫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另一类是肝功能异常的患者。这些患者不仅传染性强,而且有明显的肝损伤。对于这类患者,首先要积极治疗肝功能异常,在保肝物质的基础上增加免疫调节治疗,并注意休息。如果没有很好的治疗,患者很容易发展成肝硬化。其次,当肝功能稳定后,由医生决定是否使用抗病毒药物。还有,由于其传染性强,近亲、配偶、子女也要注射乙肝疫苗。
肝功能检查1、4、5阳性,属于“小三阳”,即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同时阳性。与大三阳患者相比,小三阳患者体内的病毒复制由活跃转为静止,血液中的病毒量也明显减少,传染性相对下降,病情开始好转。对于“小三阳”患者,也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肝功能长期正常(2 ~ 3年每3个月查一次肝功能),称为“稳定小三阳”。这对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或急性乙肝患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结局,可视为健康人,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乙肝患者,也不具有传染性。第二种情况是肝功能检查经常异常,时好时坏,称为“不稳定小三阳”;这主要是因为乙肝病毒的变异。肝功能异常时,要按肝炎处理,肝炎也有很强的传染性。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乙肝患者的肝损伤不是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繁殖的直接结果,而是机体的免疫反应。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针对乙肝病毒的各种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刺激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免疫调节功能障碍。机体的这些免疫反应不仅可以清除被感染的肝细胞,还可以引起肝细胞损伤,从而导致不同类型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结局。
儿童感染HBV后,由于免疫功能不完善,往往缺乏上述免疫反应,导致乙肝病毒携带状态或慢性肝炎。成人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多数可通过上述免疫反应引起急性肝炎的症状,同时清除肝炎病毒。
什么是“澳大利亚抵抗运动”
“奥康”的全称是澳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免疫指标之一,又称乙肝表面抗原(HBsAg)。因为是在澳大利亚首次发现,所以被称为“奥康”。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应注意的问题
除了不献血,携带者可以照常工作和学习,一般不需要治疗,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定期(3-6月)复查,包括肝功能、b超、AFP、白细胞、血小板。一旦发现异常,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虽然肝功能检查正常,但也要注意肝脾肿大或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进行必要的治疗;
(2)忌酒;
(3)生活规律,不要太累;
(4)注意个人卫生和经期卫生,防止唾液、血液污染周围环境和传染他人。使用的餐具、刮刀剃须用具、牙刷、洗漱用品要与他人分开;
(HBeAg阳性或HBVDNA阳性者,不宜从事直接接触进口食品、餐具和婴儿的工作。要知道,有些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肝脏可能有炎症,其实就是慢性肝炎;有些携带者可能在某个时期发病,母婴传播的携带者往往在青春期前后发病。一般认为30岁以上的携带者不太容易得病。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有什么限制?
由于人们对HBsAg携带者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一些HBsAg携带者的年轻人在升学、就业、结婚甚至出国等方面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有些问题没那么严重。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0%,其中不乏为国争光的科学家、著名演员、优秀运动员。除了一些学习,比如幼师,护士,餐饮服务,升学,就业,甚至出国都不应该有太多的限制。这是因为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偶尔通过唾液和精液传播,不太可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接触传播给他人。至于婚姻,只要对方抗HBs或HBsAg阳性,就不存在相互感染的问题。如果对方乙肝体征全部为阴性,建议注射乙肝疫苗后结婚。
为什么“小三阳”患者转氨酶有的正常有的不正常
小三阳性患者是指HBsAg(+)、抗HBc(+)和抗HBe(+)患者。一般认为病毒复制不活跃,不具有传染性。但乙肝的肝损伤并不取决于病毒是否活跃,而是取决于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如何对待乙肝病毒。如果你和病毒和平相处,就不会造成肝损伤,肝功能也就正常了。如果你与病毒交战,你会破坏肝细胞,同时导致肝功能异常。如果在“战斗”中有效清除病毒,将会完全康复。在“战斗”中,只有肝细胞被破坏,不利于病毒的“杀伤”,发展成慢性肝炎,导致肝功能长期异常。
e抗体阳性不一定好?
可能有E抗原阳性和E抗体阳性两种情况。一种是随着E抗原转阴,HBVDNA也转阴,然后肝功能正常,一般认为预后良好,无传染性;另一种情况是E抗原转阴,E抗体转阳,但HBVDNA仍然阳性,或者血液中HBVDNA阴性但肝组织中HBVDNA仍然阳性。虽然病毒复制减少了,但它仍然在复制,具有传染性,肝脏仍然受损,疾病仍然在发展。所以E抗体转正不一定是好事。另外,乙肝病毒还有一个变种,它从来不出现E抗原阳性,但是HBVDNA持续阳性,说明病毒从来没有下降过,这种类型的乙肝对人的危害更大。
乙肝病毒携带者入学就业应注意的问题。
乙肝传染性较小,一般接触不容易感染。所以,乙肝患者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是可以正常入学和工作的。但在选择职业时要注意,不适合从事餐饮、育儿等工作,其他职业可以参与。学校和单位不应该因为HBsAg(+)而拒绝接收这些人入学或工作。
如何区分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慢性乙肝
乙肝病毒携带者与慢性肝炎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不引起或很少引起肝细胞损害,后者引起肝细胞损害并表现出肝功能异常及相应的临床症状。
接吻和性交会传播乙肝病毒吗?
因为接吻和性交都是接触患者的体液,都有可能传播乙肝病毒。目前婚检要求查HBsAg。如果一方有HBsAg(+),另一方应接种乙肝疫苗..
如何防止乙肝发展成肝硬化?
乙肝之所以发展成肝硬化,是因为肝细胞在不断死亡。肝细胞坏死后,正常的肝组织“塌陷”,机体的再生功能会再生一些纤维来填充“塌陷”的部分。这是机体对坏死组织的正常代偿功能,代表坏死部位愈合,是好事。但如果肝细胞继续死亡,肝脏不断再生纤维,这些纤维取代了大部分肝组织,不具备正常肝细胞的功能,肝脏变得又硬又小,就形成了肝硬化。因此,阻止乙肝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关键是阻断肝细胞的坏死。这意味着要保证正常的肝功能。肝功能异常是肝细胞坏死的标志。因此,乙肝患者一定要定期检查肝功能,一旦肝功能出现异常,要及时治疗。此外,一些滋补药(冬虫夏草、鳖甲等。)具有软化肝脏和减少肝脏中纤维生成的作用。
乙肝患者可以结婚生子吗?
(1)急性乙肝、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活动性肝硬化痊愈后,半年内、一两年内肝功能正常,HBV复制指数转阴,可以结婚。
(2)肝功能一直正常,只有“二半”显示“大三阳”的乙肝患者暂时不适合结婚或性生活。如果婚后一方表现为“大三阳”,另一方“二半”完全阴性,在完全阴性者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之前,是有可能不被对方乙肝病毒感染的。但只能持续3-5年。应在一方疾病复制指数转阴前采取避孕措施(如患者为男性,应使用避孕套)。并积极采取抗病毒治疗。
(3)单身HBsAg阳性者,原则上可以结婚。不过也不是绝对没有传染性,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就应该结婚。
(4)慢性表面抗原的HBsAg携带者,如果只是抗- HBe阳性,可以结婚。
(5)“两个半”中1.4.5或1.5阳性者,如果抗- HBe下降较高,可能具有传染性。抗HBe效价明显下降前不要结婚。
(6)即使只有HBsAg或抗HBe单项阳性的患者,或2.4.5或2.5阳性的患者,也可以结婚,但性生活要有所节制。
(7)如果父母或家庭中有明显肝硬化、肝癌遗传倾向的乙肝患者,婚后最好不要孩子。
父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对胎儿和儿童的影响。
父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对胎儿和孩子有两个影响。一个是乙肝病毒的传播。除了母婴传播,父亲也有垂直传播的可能,但概率远小于母婴传播。其传播途径主要是产后密切接触传播。另一种是将乙肝病毒的易感基因传递给下一代,使其子女易受乙肝病毒感染。所以父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孩子也要注射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