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下煤城:双鸭山。
双鸭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万达山脉北部的安邦河畔。其地理位置在东经130 54′至131 46′之间,北纬46° 20′至46° 46′之间。东南与宝卿接壤,东北与友谊县、蓟县相连,西北与蓟县相连。全境总面积1767平方公里,其中:1192平方公里为广袤的森林所覆盖,占67.45%;水域面积4平方公里,占0.23%;耕地面积291平方公里,占16.47%;建设用地面积66平方公里,占37.4%;其他用地面积214平方公里,占12.11%。
双鸭山现辖蓟县、宝卿、友谊、饶河、尖山、岭东、四方台、宝山,42个乡镇。全国有12个国有农场,40个国有林场。总面积224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1.767平方公里。
经济发展
双鸭山资源潜力巨大。以煤炭为主的矿产资源是其市政产业,素有“煤城”之称。煤炭远景储量110亿吨,精查储量25亿吨。双鸭山工业基础雄厚,由市直、省属和地方工业三部分组成。经过近50年的发展,全市现有工业企业630家,形成了以能源工业为主体,以冶金、建材、化工、机械、绿色食品加工、医药为支柱的工业产业集团,生产360多种产品。
富饶的三江平原是中国重要的产粮区,有“北方仓库”之称。双鸭山位于三江平原腹地。境内国有农场12个,耕地面积100多万公顷,人均土地6.8亩,是全国平均水平(1.3亩)的5.2倍。盛产大豆、玉米、水稻、烤烟、红小豆等粮食和经济作物,是我国北方主要的旱粮产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和科技含量高,发展农业旅游潜力大。在这片富饶的黑土地上,现代化的高科技种植园随处可见,绿色蔬菜、瓜果、花卉远销海内外,成为农业观光的胜地。
矿产资源
大自然孕育了双鸭山独特的矿产资源、肥沃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双鸭山市煤炭储量丰富,累计探明储量6543.8亿吨。煤炭资源可利用储量达75亿吨,煤炭资源开采程度高,储量大,煤层赋存稳定,极具开发价值。属于低磷、低硫、中低灰分、高热值的优质炼焦配煤和优质动力煤。2003年实际产能为1540万吨。双鸭山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前景非常广阔。
其他资源有省内唯一的大型磁铁矿,以及黄金、石墨、白钨矿、大理石、石灰石等。以松、桦、杨等天然林为主的森林面积8632平方公里,活立木蓄积量11.5万立方米。草原植被以香樟和五花为主,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天然草场。45万亩的七星河汤唯是黑龙江省的三大芦苇基地。人参、刺五加、山葡萄、美智子等野生植物和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蕨菜、薇菜、黑木耳等野菜大量出口;12万亩良田是全省重要的商品粮和经济作物基地,2003年粮食作物产量279.3万吨。596公里的挠力河流域形成了1.7万公顷的广阔湿地,包括七星河、长林岛、燕窝岛,占三江平原湿地总面积的40%。是三江平原最完整、最具代表性、最原始的湿地,以风景秀丽的乌苏里江和举世闻名的宝岛为代表,极具开发价值。双鸭山国家一类客货口岸
饶河口岸年过镜人数可达50万人,货物吞吐量1万吨。
气候特点双鸭山市地处中高纬度,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短暂,温暖多雨。根据市气象部门1956以来的统计,历年年平均气温为3.4℃,年平均最大值为4.5℃(1982),最小值为1.1℃(1969)。最冷月份(65438+10月)平均气温为-18.1℃,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为21.7℃。年平均降水量540 mm左右,最大年降水量857.2 mm (1981年),最小年降水量只有302.8 mm (1975)。最大积雪浓度56厘米(1985二月)。历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480小时左右,最高可达2782小时(1958),最低1920小时(1983)。历年主导风向为偏南风,平均风速为4.3m/s,春季风速相对较高,为5.1m/s,夏季风速相对较低,为3.5m/s。
人口:双鸭山市总人口654.38+0.5万,市区人口565.438+0万。在全市总人口中,汉族占98.67%,满族、回族、朝鲜族、蒙古族、锡伯族、赫哲族、壮族、苗族、彝族、土家族、畲族、锡南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其他1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