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补血中药配方有哪些?
当归
味甘、辛、温。含有阿魏酸、琥珀酸、烟酸、尿嘧啶、腺嘌呤、正丁烯内酯、藁本醋、维生素B2、维生素E、谷甾醇、亚叶酸等。具有兴奋和抑制子宫的双重作用,还能促进子宫的发育;可抗维生素E缺乏、贫血、扩张冠状动脉;它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功效:补血、活血、止痛、润肠。可用于治疗血虚体虚、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虚寒腹痛、瘀血疼痛、风湿关节痛、痈疮、瘀血疼痛、血虚肠燥便秘。现代也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肝炎、肝硬化等。用法:5 ~ 15g煎服。补血活血可用于归身、归尾,加强酿酒后的活血之力。注意:湿满便溏者勿服。
熟地黄
经多次蒸干而成。味道很甜,微温。含有洋地黄、糖、甘露醇、氨基酸、维生素A等。具有强心、利尿、降血压、降血糖的功效。功效:养血滋阴,滋补肝肾。可用于治疗血虚、面色萎黄、头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肾阴不足、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耳聋、头发早白等。用法:10 ~ 30g煎服。注意事项:本品粘稠,助湿,有碍肠胃。不适合脾胃虚弱,腹胀便溏的人。
电子明胶
也叫驴皮胶。甜平。含有胶质、钙、硫等。胶原蛋白水解产生多种氨基酸,如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胱氨酸等。能加速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长,加速血容量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恢复,疗效优于奶粉加铁。具有止血作用;能增加血清钙;可预防和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可以抵抗创伤性休克。功效:养血止血,滋阴润肺。可用于治疗血虚、面色萎黄、头晕、心悸、咯血、吐血、便血、血尿、鼻衄、崩漏等症。虚喘咳喘,阴虚干咳或痰中带血,阴虚热伤,失眠等。用法:5 ~ 15g炖化,再配药汁内服。炒蒲黄常用于止血;一般用蛤粉炒润肺止咳。注意:本品有粘性,会堵塞肠胃。不适合脾胃虚弱、便溏厌食或有症状的人。
何首乌
味苦、甜、涩,微温。含有羟基蒽醌酿造衍生物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酸,还含有大量卵磷脂和葡萄糖苷。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卵磷脂容器具有强化神经功能。何首乌中含有的蒽醌衍生物有通便作用;能增强抗寒能力;具有一定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以强心,促进新陈代谢,抗衰老。功效:补益肝肾,滋养精血,润肠通便。用途:制何首乌用于治疗血虚、面色萎黄、头晕耳鸣、失眠遗精、头发早白、腰膝酸软、精血不足。何首乌用于慢性疟疾,痈,瘰疬,肠燥,便秘。可用于降血脂、预防冠心病和治疗神经衰弱。用法:10 ~ 30g煎服。注意事项:脾胃虚寒、便溏、痰湿重者不宜食用。
白芍
味道苦、酸、微寒。含有挥发油、苯甲酸、鞣质、芍药苷、丹皮酚、芍药苷等。能降低肠、胃和子宫的平滑肌张力;芍药苷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白芍煎剂对痢疾志贺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有抗菌作用。功效: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肝阳上。用于月经不调、崩漏、经期腹痛、自汗盗汗;肝气不和所致的肋痛、腹痛,手足绞痛;肝阳上亢,头晕头痛。用法:5 ~ 10g煎服。15 ~ 30g可大剂量使用。用于养血敛阴,多煎。注意:本品不适用于抗藜芦和虚寒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