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在哪里?

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

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是甘肃省东南边境县之一。海拔在1000 ~ 1200m之间,其中县城所在地新宁镇海拔1000m。在东经107 41′和北纬108 34′之间,东至子午岭,南至陕西,北至宁夏,西至井陉、普洱河,距黄陵65438+。陕甘宁重点是三省交界处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窗口,地缘优势明显。

宁县现辖8个镇,10个乡,257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其中农业人口49万。宁县是汉族聚居的地区,兄弟及其人口较少。县内有汉族、回族、满族。

宁县现辖8个镇257个行政村,10个乡镇,总人口53万,其中农业人口49万。全县总面积2633平方公里,耕地96万亩,海拔860至1.760米。地形复杂,山川高原交错,属暖温带大陆高原气候,温暖适中,四季分明,年降水量574毫米,平均气温8.7℃,无霜期约65438±0.70天。

宁县辖新宁镇、平子镇、早胜镇、长青桥镇、和盛镇、香乐镇、辛庄镇、潘珂镇、米桥乡、梁平乡、中村乡、太场乡、焦村乡、南义乡、瓦斜乡、金村乡、旧县乡、春荣乡;国有祥乐林业总场。

境内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土层深厚,物产丰富。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8.7℃,年日照2375小时,无霜期160-180天。年均降雨量600毫米,境内有马莲河、泾河、蒲河、九龙江、城北河等7条河流,年均总流量55.05立方米每秒,总径流量654.38+0.7.36亿立方米。宁县素有“陇东粮仓”之称,盛产小麦、玉米、油料、大豆、谷子等。,尤其是特色小杂粮,久负盛名,备受推崇。宁县是甘肃省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由于风景优美的光环,早胜曹兴,九龙金丝小枣,黄干桃和红富士苹果闻名中外。近年来,水果系列产品的开发已成气候。杏脯、蜜枣、蜜桃等20多种水果制品年加工6000多吨,多项产品获省部级奖,销往全国,走出国门。黄花菜产量全市第一,质量西北第一。被外贸部命名为“西北超级黄花菜”,获得出口产品荣誉证书。薄皮核桃具有仁足、味香、含油量高等特点,深受外商欢迎,畅销。早胜牛闻名全球,是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著名品牌。我国中药材品种繁多,其中69种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5种被列为出口商品。生长在子午岭深山老林中的羊肚菌和黑木耳极为珍贵。最近探明县城西北有油,东南有煤,属于西峰油田和陕北煤矿,开发前景诱人。

历史和文化

早在20万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生活。五六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从事种植、饲养畜禽、制作陶器等基本生产活动。在九龙江附近的东庄村,有一个具有6000多年历史的杨云文化遗址。这里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炭化谷穗,是石光庆阳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谷穗。

人类的始祖黄帝在中国乔杉(即子午岭)一带活动,与北方人齐伯讨论医学,形成《诸游科》,进一步编成《黄帝内经》。后来医学始祖齐白石把中医称为“显黄之术”。原黄帝陵位于宁州市洛川县东八十里伍兹山。

夏商时期,宁县属永州,是周人的发祥地。《青阳郡志》载:“夏杰二十二年迁巩留”,在宁县以西庙嘴坪建巩留城,建卜筮古国,扩大农耕,扩大幽境。经过10代400多年的经营发展,成为西北地区最强大的部落国家。“周道的崛起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平、王栋迁都后,夷曲民族在这一带建立了部落王国,独霸一方。郭蓉的首府伊曲属宁县焦村镇西沟村管辖。秦灭伊渠后,设伊渠县、北地县,宁县有地方行政机构。秦始皇数次巡视北帝郡,蒙恬奉命摆正道路。直路穿过子午岭主岭,属郡,约60公里,使宁县成为辅翼咸阳的军事重地。

一区有6个县(路),包括杨妮、大姚、宜居、彭阳、祥乐。公元30年,西征大将冯异进军伊曲县,掌管北府兵,从而控制了这个重要的军事要地。汉朝时期,宁县的文官武将层出不穷。丞相公孙贺文武双全,功绩卓著;公孙敖四任将军,屡立战功;益阳侯府节子斩楼兰王,开辟古丝绸之路;辽朝大将梁,北战屡败匈奴。魏晋时期,宁县隶属永州安定县,文官、武将、士人众多。梁平傅氏家族历史名人五十余人,傅玄、傅贤著述“数十万字,集百余卷”。傅玄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和作家。

北魏先后设化州、板州、_州、,辖西北、肇兴、祥乐三郡,统领10郡。管辖范围南至陕西永寿、旬邑,北至陕西吴起。帝废二年(公元553年),改为宁州。

隋唐时期,设立州所辖的几个郡来领郡,成为当时京畿的重要之地。隋朝乐安郡将军袁燮、蕲春郡将军大Xi、左雾侯将军窦荣定、郡将军、河间将军王先后担任宁州刺史。唐初,秦王李世民三战宁州,消灭割据势力,击溃突厥兵,巩固了唐朝的西北边防。在中宗皇帝在位期间,宁州刺史狄对的“德行与德行”大加赞赏,“人们在州内立下了一座丰碑加以表扬”。“安史之乱”中,唐肃宗驻扎在伊宁地区的彭原县,集结天下兵马,平息叛乱,恢复统一。

宋元时期,宁县是一个军事州,辖五县,地处边疆前哨。马旭校尉韩崇业被云阳公主眷任命为宁州刺史,右仆张继贤被任命为宁州经略使。著名抗金将领吴_、王澍、吴_,先后驻守宁州。孟进在大长垣作战。

明代宁县还是州领县。康熙二年,庆阳等四府析置甘肃省,宁州属甘肃省。这一时期宁县的教育特别发达,历次科举都有几十个士子、秀才。鲁静是三秀才;贾_高才积累学问,一时间脱颖而出;刘是道光的严师,深受朝野尊敬。辛亥革命爆发后,彭、王等有识之士积极响应,聚集四千人在湘乐莲池发动起义,打响了陇东反帝反封建的第一枪。

革命老区

民国初年,宁县战事频繁,士兵屡遭杀害。封建军阀巧立名目,敲诈勒索,人民抗税捐斗争风起云涌。1915年,东南五千农民包围县城,提出“反对新税,交出农具”的口号,点燃了陇东农民革命斗争的烽火。此后,宁县农民武装起义接连不断,反税斗争如火如荼。

民主革命时期,宁县是中国0在甘肃最早活动的地方之一。1925年,出生在宁县太长镇的青年王晓曦在家乡组织了一个“青年俱乐部”,在宁县这片苦难的土地上建立了第一个进步组织。1927年,他和任定昌等人秘密建立了甘肃第一个农村党组织——0太常支部,宣传革命真理,点燃陇东革命火种。

1930年初,刘志丹、谢子长到宁县宣传群众,开展军事运动活动和武装斗争,创建革命根据地。1933年,宁县先后建立五支农民革命武装;1934年,新宁县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经过两年多的浴血奋战,开辟了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3万多人口。新宁县的建立,把陕北、南梁、关中根据地联系在一起,为北上抗日的红军和党中央提供了落脚点。1935 10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红一师、红四师一部分进驻宁县。

陕甘宁边区的新宁县,在抗日战争阶段,党、政、军、民同心协力,自力更生,使抗日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武装斗争蓬勃发展,文艺事业辉煌,社会经济空前繁荣。这对于我们党打破顽固的经济,粉碎其军事进攻,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是一个很大的贡献。解放战争阶段,宁县党政军民一方面就地御敌,配合野战军击退反动军队多次入侵,保卫了陕甘宁边区;另一方面,随军作战,积极支援前方,为解放西北和全中国做出了巨大牺牲。

65438+2020年2月22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认定宁县为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9年3月5日,宁县被列入2018年度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

2065438+2009年3月,宁县被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县(陕甘地区)名单。

2018年宁县入选2018年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推广项目实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