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

中文名白头翁(经典)

类别根类

别称:叶、使(经典)、白头翁(本草经注)。

来源为毛茛科白头翁的根。

植物形态学白头翁,又名:替代草(乌普本草)、粉乳草、粉草、白头草(吕燕本草)、老和尚头、老冠花、老阿姨草、毛笔花、鼠尾花、猫爪花、菊花苗、老人花、山棉根。

多年生草本植物,10 ~ 40厘米高,全株密被白色长柔毛。主根更大。叶根出,丛生,花期较小,果期后较大;叶柄长,基部宽或鞘状;复叶3片,小裂片再裂,裂片倒卵形或长圆形,先端有1 ~ 3条不规则浅裂,上面绿色,疏生白色柔毛,下面淡绿色,密被白色柔毛。花的第一片叶子是开放的,单叶,顶生;花茎连根拔起,高度10cm;总苞由3个小苞片组成,通常3裂,基部愈合。花径3 ~ 4厘米,花被6枚,呈两圈排列,紫色,花瓣,卵圆形长圆形或圆形,长3 ~ 3.5厘米,宽约1.2 ~ 1.5厘米,外有白色被毛;雄蕊多数,约1/2倍于花被,花药基着,黄色;雌蕊众多,花柱丝状,密被白色长毛。瘦果很多,浓密头状,有宿存的花柱和长羽毛。花期为3月至5月。结果期为5-6月。

出生在山野,贫瘠的山坡和田野。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山西、陕西、江苏等地。

这种植物的茎叶(白头翁的茎叶)和花(白头翁的花)也是入药的,每一种都有详细介绍。

此外,还有以下同属植物也相当于人类的药物:

①兴安白头翁

根叶羽状二次分裂,末回裂片线状披针形,宽4 ~ 10 mm,先端尖,上面常有1至数个粗锐锯齿;花淡蓝紫色,花被长圆形,长2 ~ 2.8厘米。

分布在东北。

②朝鲜白头翁

根叶羽状分裂2次,2对侧裂片无柄,顶生具柄宽菱形,后分裂2 ~ 3次;花是鲜红色或紫红色。

分布在东北。

③白头翁

根叶羽状分三次,末裂片窄而呈线形,宽1 ~ 2.5mm;花大,蓝紫色,花被不折回,外面长满皮毛。

分布在东北、内蒙古、河北等地。

④蒙古白头翁

基叶分2片和3片,末裂片宽0.8 ~ 1.5 mm。侧裂片无梗,近羽状深裂,上半部分有少量毛,下半部分具长柔毛。花呈紫色,花被外面有密毛。

分布在内蒙古和新疆。

春季开花前采挖,去除地上茎,保留根头上的白毛,清理土壤,晾干。

药材的干燥根为圆柱形至圆锥形,稍扭曲或有破皮,长6 ~ 15cm,直径0.5 ~ 1.7cm..外皮呈黄褐色或灰褐色,大部分已经脱落,剩下的容易脱落。无外皮者为灰黄色或黄褐色,有纵向皱纹和斑驳的根痕,皮破处有网状裂纹或裂口。根的顶端丛生着白毛,茎叶的痕迹被去除。又硬又脆。切面较平,外黄白色或黄褐色,木心淡黄。轻微的呼吸,苦味。最好是条纹长而整齐,外表灰黄色,根部和头部有白毛。

主产于内蒙古、辽宁、河北。此外,河南、山东、吉林、江苏、安徽、陕西、山西、黑龙江等地也有出产。

各地商品白头翁品种差异较大。主要有: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的根或带地上部分的根(见“委陵菜”),在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福建、四川、贵州、安徽、江苏等地使用;翻白草(见“翻白草”)的根或带根全草用于河南、安徽、江苏、江西、广西、广东等地;毛茛科野棉花的根(见“野棉花根”)在陕西、四川、甘肃等地使用;断碗花的根(见“断碗花”),用在甘肃等地;大火草的根(见“大火草根”)用于四川、甘肃等地。

白头翁、兴安白头翁、朝鲜白头翁、细叶白头翁的根含皂苷9%左右,水解时产生三萜苷元、葡萄糖、鼠李糖和一种未知的糖。此外,白头翁素(又名白头翁素)是一种强心毒性,但去根全草具有强心作用,其强心成分为翁菱和翁茵。

加工、去杂、清洗、润透、切片、干燥。

性苦性寒。

①经典:“苦、温、无毒。”

②别录:“有毒。”

(3)药性理论:“味甘、苦,毒性小。”

④高力:“味苦,性寒。”

归经入大肠、肝、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物性质解释:“入心肾。”

(2)《本草》舒舒:“始于阳明经血。”

③长沙窑街:“入少阳胆足,厥阴肝经足。”

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治疗热毒血痢、温热疟疾、寒热、鼻衄、血痔。

①经典:“主热疟狂易寒热,腹块积聚,气滞,驱血止痛,金疮。”

②别录:“鼻衄。”

③陶弘景:“治毒痢。”

④药性理论:“赤毒止腹痛,赤痢,治牙痛,主项下治瘤疖。”“都是关节疼。”

⑤《日华子本草》:“治诸风气而暖腰膝,明目消冗。子:作用同上。”

⑥伤寒杂病小结:“适用于热毒痢疾、紫血者。”

⑦本草:“凉血化瘀,利湿解毒。”

⑧《本草纲目》:“治脱发、瘰疬、疝气、血痔、偏斜、明目、除疣。”

⑨《纲要补遗》:“除肠脏,消滞。”

主治现代实用中医:“治咽肿。”

内服用法用量:煎服,3 ~ 5元(鲜0.5 ~ 1两);还是进了药丸,散了。外用:捣固。

宜忌虚、寒、泻、痢。

(1)药性理论:“海豚真有用。”

②《日华子本草》:“好酒。”

(3)《本草舒舒》:“凡因胃脘不足而不能进食者,及因胃脘不足而不能消食者,及因寒湿而泻,而非因湿毒而泻者,宜忌之。”

④《本草从新》:“忌血无热者。”

方剂①治热痢下重: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上四味,用七升水,煮两升,把我弄走。拿一升保暖的衣服,越拿越多。(《金匮要略》白头翁汤)

②治息痢,昼夜不止,脘腹冷痛:白头翁、黄丹(并将白头翁放入铁瓶内使其发红)、干姜(爆裂,锉平)、东莨菪碱(半升)(水淘洗,水煮发芽,暴晒干燥,煎至黄黑者)、明矾(烧至汁尽)。最后的药捣成粉,面糊和药丸放在醋里煮,有梧桐树那么大。每次饭前用粥送服十粒药丸。(“盛慧芳”白头翁丸)

③治疗妇女感冒、疲劳、腹泻、产后带下:白头翁(去芦头)、艾叶(微炒)。前两味为末,米醋一升,药吃了一半。先煎服,再加入剩余的药物,用丹和梧桐子丸各服30粒。吃饭之前,先吃米饭。(《生肌宗录》白头翁丸)

④治疗产后功能减退:白头翁、甘草、阿胶、秦皮、黄连、侧柏皮。上六味取七升水,煮两升半,使内胶消失。拿三件不同温度的衣服。(《金匮要略》白头翁甘草阿胶汤)

⑤治小儿热毒泄泻如鱼脑:白头翁两半,黄连两半(去须微炒),酸石榴皮一两片(微炒锉)。吃最后一颗药,捣成粉,每次一块钱一小杯水,煎到五分钟,放我走。不量时间的时候,量一下孩子的大小,加减一下。(“盛慧芳”白头翁粉)

⑥治热疟发作,昏迷为死:白头翁一两,柴胡、半夏、黄芩、槟榔各二钱,甘草七分。用水煎服。(《本草言》)

⑦外痔肿痛的治疗:白头翁连根捣烂。(《健康的简易处方》)

⑧治疗慢性淋巴结核发热感冒:白头翁、当归尾、牡丹皮、半夏。炒到最后。每次服用三钱和调整白汤。(《本草言》)

⑨治小阴腐:生白头翁根,不问多少,捣烂,随病敷之,隔夜当作疮,20天痊愈。(《素描》)

临床应用①原虫痢疾的治疗

成人每日用白头翁15 ~ 30g,水煎3次,7天为一疗程。病情较重者,另用30-50g,煎成100 ml药液留置* *,每日1次。据23例观察,服药后排便次数及红白色粘液明显减少。阿米巴平均粪便镜检转阴时间为65438±0.4天。直肠检查显示溃疡愈合快,所有病例平均7天治愈。另外,据报道白头翁汤10例有效,全部治愈。治疗时间最长9天,最短1天,平均2天。此外,白头翁组织提取物也可肌肉注射,每日1次,初始剂量2 ml,以后每次增加0.5 ml至3.5ml;症状消失后继续注射5 ~ 10次,之后减为每周1 ~ 2次,持续3个月。重、慢性病例用白头翁组织提取液5 ~ 8 ml加生理盐水60 ml直肠灌注,每日65438±0次。治疗23例,治愈19例,好转4例;症状消失平均时间为4.4天,大便转阴平均时间为6.1天。

②细菌性痢疾的治疗

单味白头翁治疗细菌性痢疾的系统观察似乎很少。据报道用改良白头翁汤(白头翁6元,黄柏3-6元,秦皮2-3元,木香1元,陈皮400 ml,一剂200 ml)治疗急性菌痢或慢性菌痢急性发作123例。治疗结果:治愈率为78%,与对照组(用磺胺嘧啶治疗)的76%相似。如果根据肠道病变的不同观察疗效,卡他型疗效更高,治愈率为95%,糜烂型治愈率为75%,溃疡型治愈率为56.7%。糜烂性溃疡型疗程为7 ~ 15天,同时加10%绿茶汤保持。在治疗有效的病例中,平均退热时间为2.01天,腹痛、尿急和腹部压痛消失时间为6.9天,反复用药后大便恢复正常时间为10.02天,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为10.1天,大便常规检查恢复正常时间为9.4天,大便培养转阴时间为4天。

③淋巴结核的治疗

取白头翁五两,洗净切寸段,用2斤白酒浸泡,封于坛中,加水煎煮数次,取出放于地上阴凉处2-3天,然后开坛,取出,将酒装瓶密封备用。早晚吃1小时后服用1次,每次喝1 ~ 2杯。一般1 ~ 2个月为一个疗程。适用于瘰疬溃烂后脓水,长期停滞者。10余例得到有效治疗。

④疖痈的治疗

白头翁2两,水煎,连服数日。仍结合常规局部治疗。白头翁服用后无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服用后有通便作用,极其适合实热便秘患者。

提醒你:白头翁这种中草药来自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