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怀孕的正确时间和地点

焦作夏称“秦淮”,后称“淮州”,元称“淮孟路”,明清称“怀庆府”。这里的气候被专家总结为“春天不太干燥,夏天不太热,秋天不太涝,冬天不太冷”,特别适合山药的生长。因此地北依太行山,南依黄河,山水环抱,故名“淮”,又称“三百里淮川”。这里的土壤主要由黄河冲积而成,吸收了来自雨水冲刷的太行山喀斯特地貌的成分,形成了疏松、肥沃、特色鲜明的黄土地,特别适合山药、地黄、牛膝等根茎类中药材的生长。得天独厚的天气和地理位置是怀山药得天独厚的基本条件。

古今医学家称怀山药为上品,封建王朝收藏作为贡品,外国医学界称之为“中药”。

怀药,又名“四大怀药”,因产于怀庆府而得名。怀,春秋时为郑之名,战国时属魏。沁县,怀县,位于河南省武陟县西南部。北魏天安二年(公元467年),建立淮州。治属野王(隋改名河内,今沁阳)。唐朝的管辖范围相当于河南的焦作、沁阳、武陟、修武、艾博、获嘉等市县。金天会改名南淮州,天德复兴。1257蒙古改淮蒙路。元延祐元年(1319),改名怀庆路,明改傅,1913年废弃。北依太行山,南依黄河,秦、丹两河穿境而过。全境为黄河冲击平原,地层深厚,气候温和,地下水丰富。该地区独特的土壤、阳光、水、气候等自然条件,赋予了“四淮药”独特的外观、质地和神奇的疗效。

山药作为中医最重要的补药材料之一,与其他常用补药,如人参、党参、黄芪等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没有副作用。所以一直被医生评价为“温补”、“性平”,是“药食同源”的典范,即可以作为正常食物充饥,适用于任何人群、任何体质,包括老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见2007年央视录制的《山药——神仙的食物》节目中,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王国维对怀山药的评价。这也是山药在中医方剂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根本原因。怀庆府的另一特产地黄可能更有名(因六味地黄丸),有更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但怀庆府的怀山药种植普及度和产量始终高于地黄。山药卖不出去可以自己吃,地黄不行。它可以取代谷物,而谷物在战争或饥荒时期更为重要。几千年的种植历史给了当地药农一些传统保守的观念。

“四大淮药”自古以来就被列为道地药材,在古代中医典籍和名医史籍中备受推崇和论述,其中不乏有趣的故事、诗词歌赋、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清代学者范说:“乡医为业,药园必自吹。山药篱笆高,牛膝枝繁叶茂,隔江遍地黄花。”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它宣传为各地第一品。据史书记载,公元前734年,向周王室怀山药进贡。公元前608年,开始向周王室进贡。唐宋以后,每年都有“四大淮药”作为贡品上交。“四大怀药”原野生于太行山,山中至今还保留着“山药沟”、“地黄坡”、“牛膝”、“菊花坡”等古老地名。夏周开始在沿山、丹河沿岸村落由野生变为家养,到清代逐渐发展到沁阳两岸。根据大约三四千年的种植历史。据说日本侵华,到了焦作,对怀药的医疗保健功能印象极大,被迫将当地的土运回日本。经过试验,准备在特殊土壤中种植怀药,但以失败告终。明清时期,怀庆古城有很多药材店,各地有80多家中药店。一年两次的药材大会(农历五月十三日、九月九日)迎来了天下所有的药商,闻名全国。清朝康熙年间,怀庆毒贩组成了一支庞大的怀梆队伍,常年游走于全国各地,在武汉、京津、xi、安国等地贩卖“四淮药”。1914年,“四大淮药”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世界商品博览会”上展出,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赞赏。根据现代化学成分分析,“四淮药”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方生产的同一品种。因其品质正宗,疗效显著,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还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及欧美。

目前,焦作市政府、客商和科技人员都在逐步加大对淮药新产品开发的重视和投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地黄宝饮料、山药粉、山药浆、牛膝多糖、菊花晶等产品陆续投放市场,销路很好。温县淮泉中药厂正在规划六味地黄系列片剂、胶囊车间GMP标准改造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年产值6543.8亿元,利税6543.8亿元。倡导诚信怀药品牌,焦作大良怀药率先倡导诚信经营,确保将道地药材奉献给消费者。焦作第二制药厂正在开发牛膝多糖系列产品。技术来源是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河南省肿瘤研究所、上海世久公司。牛膝多糖是从牛膝中提取的小分子中性多糖,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护肝脏、抑制肿瘤、升高白细胞等作用。保健食品项目中,市药材站提出的每年500万瓶山药饮料。文县医药公司年产菊花茶15万袋。沁阳制药公司提出真空冷冻脱水包装鲜山药。武陟县医药公司提出年产山药芝麻酱6543.8+0亿袋。怀药对外开放前景广阔。

焦作市政府成立了开发祖国传统“怀药”资源领导小组,把怀药打造成国粹,弘扬祖国中医药文化,促进医药产业和中国支柱产业发展,提高中国道地中药材在国际中药材市场的竞争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四大怀药”将成为焦作的支柱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热忱欢迎有志于怀药开发的专家、学者、投资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来焦作从事潜力巨大的怀药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