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豆根能治什么病?
别名有山豆根、黄连、延胡索(中药志)、北豆根、川楝子、萆薢、防己、山药(中药汇编)。
化学成分
1.山豆根主要含有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还含有N-甲基染料木黄酮、N-甲基金雀花碱和金雀花碱;两种双黄酮衍生物槐酮和Sopora—ho色烯,以及两种查耳酮衍生物槐定碱和槐酮;二氢异黄酮衍生物;紫檀碱,1-三叶青苷,1 ~苦豆子苷,经中国科学院测定,广西山豆根含氧化苦参碱0.6%,苦参碱0.41%。
2.北豆根含有多种生物碱,总量为1.7-2.5%,春季采收含量最高。其中蝙蝠葛碱是主要成分,含量可达总碱的一半。其次是去甲孟宁、蝙蝠葛碱、木兰碱、蝙蝠葛碱、粉防己碱、蝙蝠葛碱。
药理作用
1.抗癌作用:山豆根提取物。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小鼠移植性肉瘤-180有抑制作用,并有延缓其死亡的作用。口服山豆根提取物对小鼠接种宫颈癌(u14)的抑制率为37.4%。能明显延缓实体型和腹水型吉田肉瘤和腹水型肝癌大鼠的死亡。平均有60%的大鼠死亡,可以治愈,在治愈的大鼠血清中发现了抗肿瘤抗体。
2.山豆根亚甲蓝试管法(2g生药/ml)证明其对自体血细胞有抑制作用。
3.对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有兴奋作用:显微镜下,吞噬细胞比对照组多,腹水和腹水细胞酸性磷酸酶活性比对照组高。
4.抗溃疡:能抑制胃液分泌。对于实验性溃疡(幽门结扎溃疡、应激性溃疡、乙酸性溃疡)的大鼠,口服可明显修复溃疡组织。
5.抑菌作用:本品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白色念珠菌。
处理
1.清洗以去除残留的茎和杂质。
2.切去杂质,分类粗细,用水浸泡,取出,充分湿润,切片,晒干。
性味取向
性味一般,冷。
经络入心、肺、大肠。
功效指示
65438+
2.消肿止痛《本草求真》说:“山豆根为泻心护肺,降阴经火,解咽喉肿痛之首药。”《本草颜回》说:“山豆根味苦而寒,故可令其去肺胃郁结。寒凉解毒之物,皆不宜。”
鉴别与应用:射干味苦,性淡,但苦能降火宣肺,能降宣肺气,平喘化痰。是治疗肺的重要药物,山豆根味苦寒,泻火解毒,消肿利咽,尤其擅长清热利咽。
剂量
内服:煎汤6-10克,或碾汁服用。
外用:冲洗或研磨后涂于患处。
应该避免兼容性
以及适当的禁忌。
1.脾胃虚寒者,忌食少便溏。
2.《本草》:“脾虚泄泻,食少者,不可治唇。”
3.《应得本草》:“虚火致肺炎,咽喉肿痛禁用。”
兼容性应用
1.与射干同用,既加强了清热利咽的功效,又有化痰散结的作用。痰热交结,咽喉郁结所致的咽喉肿痛,痰不易咳出,喉中有痰声,适合拖锯者。
2.与板蓝根同用,能相互促进,清热解毒,增加清咽之力。主治:热毒蕴结,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3.与玄参一肾一肺,金水相融,上下济济相补,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4.搭配桔梗,* * *起到清热利咽,消肿排脓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热毒郁结所致的咽喉肿痛,痰不易咳出。
5.用牛蒡子,解毒清热,咽喉肿痛加倍。
6.配合连翘,可解除热毒,消肿止痛,治理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疮、疮、肿、毒等。
处方制备
1.山豆根汤(外科处方):本品、樟脑根、栀子、竹叶、艾叶、灯芯。用于粗粉、酒或水煎服。治疗咽喉肿痛。
2.山豆根丸(仁斋知止方):本品、北大荒、升麻、生芒硝。最后,蜜丸被提炼,如肥皂。每一粒都被一层薄薄的棉花包裹着。治疗积热咽喉阻塞引起的肿痛。少痛会含咽液。
3.山豆根汤(慈幼新书):本品,射干,麦冬,花粉,甘草,玄参。治太阳,少阳之火以寒克制,关隘不通。坚持的人咽喉肿痛,痰涎稠浊,痛苦尴尬,成为肉鹅。
4.秋季感冒颗粒(“中国基础中成药”):本品、桑叶、北沙参、麦冬、杏仁、川贝母、桔梗、前胡、菊花、竹叶。功能:清热燥热,润肺止咳。主治:秋燥,咳嗽,症状:干咳少痰,或咳嗽痰粘。咽干,口唇鼻干,初期鼻塞头痛,微恶寒强热。颗粒,每袋10g。成人每次服用1 ~ 2袋,儿童酌情服用,每日三次,用温水冲服。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厚味。
5.青果丸(《中国基础中成药》):本品,青果,金银花,黄芩,玄参,白芍,麦冬,桔梗。功能:疏风清热,解毒润燥,利咽治哑。适应症:蛀虫,喉炎,喉咙痛。症状: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咽干、灼痛、吞咽困难;音低而粗,声不利。舌边尖红,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