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丸的种类(地黄丸有多少种)
地黄类药物有几种类型。
地黄丸根据功效分为滋阴壮阳两种。六味地黄丸是滋阴,桂附地黄丸是壮阳,还有其他叫法,但都属于这两类。
几种常见地黄丸的功效
地黄丸不仅仅是六味地黄丸,还有很多种地黄丸。虽然都叫地黄丸,但功效不同,使用前要仔细检查,以免误用。我们来看看: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组成。其特点是补与减相结合,温与甘,不燥不温,补而不滞,养而不腻,是滋阴的代表之一。适用于肝肾阴虚、虚火引起的头晕、耳鸣、腰痛、口渴等症。麦味地黄丸由六味药加麦冬、五味子组成,又称八仙长寿丸,具有明显的养护属性。适用于肺肾阴虚,潮热盗汗,咽干咯血,头晕耳鸣。对咽干、口渴、咳喘、痰中带血等也有很好的疗效。久咳伤阴,或虚劳所致。根据现代研究,还可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白质地黄丸配伍知母、黄柏,增强了滋阴泻虚火的功效。妇女有更年期综合征、神经性耳聋、慢性咽炎、慢性口腔溃疡等症状,如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咽干咯血、小便黄赤、牙龈肿痛等,属于阴虚火旺,宜用此药。杞菊地黄丸由六味药加枸杞和菊花组成。六味地黄丸与六味地黄丸的区别在于,前者增加了养肝明目的功效,主要是滋补肝肾;后者是滋补肾阴。中医常从肝肾论治眼疾。杞菊地黄丸可治疗肝肾阴虚伴发的头晕、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眼病,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归芍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中加入当归、白芍,构成了这种妇科疾病的良药。能滋阴养血,柔肝补肾。女性月经期失血过多会伤阴。该药物可治疗妇女肾虚引起的崩漏、头晕、乏力、腰酸腿软、耳鸣等。明目地黄丸由六种成分组成:气、菊、桂、芍、蒺藜、石决明。主要用于治疗眼病,尤其是肝肾阴虚引起的眼睛干涩、视物模糊、风中流泪。桂附地黄丸是在六味的基础上,加入肉桂和附子制成的。为温补肾阳的助阳药,用于腰膝酸软、四肢浮肿、小便不利、老年人尿频等。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判断阳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舌苔,舌苔淡而厚,多属于阳虚。另外,阳虚的人怕冷,四肢不温。我明白了,其实是三分毒,所以建议你服药前咨询一辈子,而不是把地黄丸当补药吃。
地黄丸的种类和用途
六味地黄丸:有滋阴补肾的作用。用于肾阴不足,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白质地黄丸:具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可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燥咽干,耳鸣遗精,小便短赤。麦味地黄丸:有养肺肾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肺肾阴虚、潮热盗汗、咳嗽咯血、头晕耳鸣、口干、遗精消渴。杞菊地黄丸:有滋补肝肾的作用。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耳鸣、视物模糊。干眼症等疾病,或者高血压属于阴虚阳亢。归芍地黄丸:具有滋补肝肾、滋阴养血、清虚热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肾不足、阴虚血虚、头晕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膝酸软、足跟痛。桂附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肉桂、附子温阳,更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四肢冰冷、腹痛、小便不利、阳痿、女性不孕。明目地黄丸:具有补肾、养肝、明目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肾阴虚、眼花、畏光、视物模糊、风中流泪。济生肾气丸:是在桂附地黄丸的基础上加车前子、牛膝制成。由于它们的加入,利尿除湿的功效大大增强,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水肿、排尿困难。独芪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五味子制成的。五味子有补中固涩之功,故独气丸适用于肾阴不足所致的虚咳、哮喘、遗精。
地黄丸种类很多怎么吃最有效?
常见的地黄丸有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白质地黄丸。这些地黄丸都是由古代经典方剂制成的中成药。值得注意的是,地黄丸并非某些人认为的保健品。作为一种药物,有明确的疗效、适应症、剂量、服用方法和疗程。只有在正确的指导下正确服用,才能达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