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止汗茶
来源“食物中药和方便药方”
由浮小麦30克、茯苓9克、麦冬9克组成。
具有养心安神的功能。
主治:心悸、自汗、盗汗。
制备方法是按上述药物的比例,加入1O倍,研磨成粗粉。各取50g,放入暖水瓶中,倒入半瓶开水,旋紧瓶塞,20分钟后随意泡茶饮用。
宜忌虚寒证。
难怪人在冷的地方会出汗。
检查身体的时候,不要靠风扇去医院。
出汗本来就是人体新陈代谢的生理过程,可以调节体温,排泄废物。炎热的夏天不出汗,恐怕人会受不了。然而,异常出汗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症状。出汗过多会引起水和电解质速率紊乱,表现为面色苍白、疲劳和虚弱。如果尿液减少影响肾功能,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还会引起口干、头晕、乏力、感冒等不适。中医辨证多汗症
中医认为,汗证是营卫不和、津液外漏导致的非生理性出汗。不时出汗,不热不动的是自汗;晚上出汗,醒来就是盗汗;恶寒战栗,汗退为战汗;汗流浃背,感觉又冷又困才是绝对的出汗。诸如此类。如果你长时间大量出汗,汗如油,阳气虚弱,四肢冰凉,这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应高度关注。一种治疗多汗症的中药
中医根据病因和病理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多汗症,如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滋阴降火、回阳敛阴等。中医说“汗为心液”、“汗为精”,多汗症要及时治疗。常用的止汗中药有麻黄、龙骨、牡蛎、浮小麦、糯米根须等。
具有止汗功能的食物有五味子、乌梅、黑豆、桃干等。多汗症患者常用治疗处方
生黄芪20克,大枣10克,浮小麦30克,水煎服,治疗气虚多汗。
阴虚盗汗,取五味子10克,大枣10克,桃仁20克,水煎。
将五味子10克、五倍子10克研成粉末,冰片2克混合均匀。置于脐窝内,用纱布覆盖,对盗汗有一定疗效。
人参、党参、沙参、黄芪等。选用炖空腔骨或母鸡鸽子,对气虚多汗有效。
黑豆100g,先泡半天,文火煮,加适量乌梅、桃干,白糖调味,再吃豆喝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汗症
出汗后,尤其是出汗后,易受外邪侵袭,感冒。要及时擦干汗水,更换衣服和被子,避免着凉。
有些多汗症是由于血液离子渗透压低引起的,所以多汗症的口味不能太清淡,饮食中要多补充蛋白质、肉、蛋、奶等。
花椒、大料、花椒、肉桂、生姜等香料能发汗,不宜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