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脑血管堵塞导致手脚没有力气吗?怎么做?
如果不太严重,处理得当,是可以治疗的。脑血栓是指大脑内外供应大脑的动脉壁发生病变,在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液粘度增加的情况下形成血栓,导致血管闭塞。最常见的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可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下段、椎动脉上段、椎动脉与基底动脉交界处、大脑中动脉主干、大脑后动脉和大脑前动脉是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部位。其他原因包括非特异性动脉炎、钩端螺旋体病、动脉瘤、胶原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头颈部外伤。【编辑此段】症状(1)一般症状:本病多见于50 ~ 6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部分有糖尿病史。常发生于安静或睡眠中,症状在1 ~ 3天内逐渐达到高峰。一些患者在患病前曾有过一次或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除重症病例外,1 ~ 3天内症状逐渐达到高峰,意识清楚,但颅内压升高不明显。(2)脑部局限性神经症状:变异较大,与血管闭塞程度、闭塞血管的大小和位置、侧支循环的质量有关。1.颈动脉系统。(1)颈内动脉系统:偏瘫、偏盲、偏盲和精神症状是最常见的症状。主要偏瘫仍有不同程度的失语症、失用症和失认症,病变侧还有原发性视神经萎缩。患侧伴对侧偏瘫的特征性失明称为黑蒙、霍纳征、动眼神经麻痹和视网膜动脉压下降。(2)大脑中动脉:最常见。主干闭塞时有三偏征,主半球病变无言。(3)大脑前动脉:由于前交通动脉提供侧支循环,近端闭塞可无症状;外周分支受累时,常侵犯额叶内侧表面,下肢瘫痪更严重,可伴有皮层感觉障碍和下肢排尿困难;深穿支梗阻影响内囊前支,常导致面瘫和上肢截瘫。当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时,可出现双侧瘫痪的精神症状。2.椎基底动脉系统。(1)小脑下后动脉综合征:引起延髓背外侧梗死、头晕、眼震、舌咽麻痹、小脑共济失调和Hroner征,病变对侧肢体感觉丧失或消失。(2)超常中央动脉:非常罕见。(3)小脑前下动脉:头晕、眼球震颤、眼睛盯着病变对侧、病变侧耳鸣耳聋、霍纳征及小脑共济失调、病变侧及对侧肢体感觉缺失或消失。(4)基底动脉:高热、昏迷、针状瞳孔、四肢瘫、延髓麻痹。急性完全闭塞可迅速危及患者生命,部分患者出现闭锁综合征。(5)大脑后动脉:枕顶叶综合征,常见于偏盲和一过性视力损害,如黑化,此外还有体像障碍、失认症和失用症。【编辑本段】治疗(1)急性期:原则是尽快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1.缓解脑水肿:梗死面积大且严重的患者可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2.改善微循环:低分子右旋糖酐可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3.血液稀释:①等容血液稀释疗法:静脉放血,同时置换等量液体;②高容量血液稀释疗法:静脉注射无血液体,以达到扩容的目的。4.溶栓:①链激酶。②尿激酶。5.抗凝:用于防止血栓扩散和新的血栓形成。①肝素。②双香豆素。6.血管扩张剂:一般认为血管扩张剂的作用不确定。对于颅内压增高的重症患者,病情有时可加重,不建议早期使用。7.其他:此病也可采用高压氧疗法、体外反搏疗法、光量子血液疗法。(2)恢复期:继续加强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和言语功能训练,除药物外,还可配合理疗、理疗、针灸。此外,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聚集剂,如双嘧达莫或阿司匹林,有助于防止复发。特别注意少吃盐清淡,多吃蔬菜,少吃动物肉。多吃鱼。降血脂中药效果好:当归12g、生地15g、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2g、牛膝20g、葛根20g、牡蛎20g、钩藤15g、杜仲。恢复期用药:西医应该是急性脑血管闭塞的最佳治疗方法,因为西医具有起效快、治疗有针对性的优点,能迅速抑制病情的发展。但多数西药副作用大,对患者肝肾造成损害,耐药性高(47%的患者会对阿司匹林产生耐药性),不适合脑血栓患者长期服用。对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脑血栓患者,有效改善症状、降低脑血栓高复发率的最有效方法是坚持可靠的长期药物治疗,只有科学用药才能有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液粘稠度高等导致脑血栓形成的基础疾病,防止动脉硬化继续形成,防止血栓再次形成。为脑组织创造良好的内环境,恢复脑神经系统,改善其控制运动和语言神经系统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