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病的“切”从脉象看健康

引言:首先是。大家都知道我们都有脉搏,但是你对脉象了解多少呢?那么,就跟随我们的脚步,看看是怎么解释的吧!

“切脉”可以检查身体的所有器官。

脉诊是老师根据脉象,用手按压人体动脉,了解内部变化的一种诊断方法。

脉诊历史悠久,反映了科学诊断的特点和经验。

脉象可以理解为脉象。由动脉搏动的部位(深浅)、速度(快慢)、强度(强弱)、节律(整齐与否、有无休止)和形态组成。

脉象是中医辨证的重要依据,在辨别病因、推断疾病变化、鉴别真假感受、判断疾病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因为脉是血之府,贯穿全身,所以身体内脏的病变往往在脉中有所反映,有时在症状完全显现之前,脉象已经发生了变化。

脉象的产生直接关系到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脉的通畅和气血的盈亏。

因此,心和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器官。气血是脉象形成的物质基础。

同时,血液在全身循环,除了心脏的主导作用。

还要有各器官的协调:(1)肺气散,血可散;

脾主血,是气血生化之源,滋养和控制脾,血液才能运行;

肝藏血,调节血流;肾藏精,能生血化气,肾气是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

因此,脉象可以反映脏腑、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当脏腑和气血发生病变时,必然会从脉象上显现出来,表现为病理性的脉象,这将成为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因此,切脉是一种正确的预测。

寸口脉是“切”的主要部分

临床上主要采用“寸口诊断法”,即切开患者桡动脉后部。

《内经》中有“全时诊法”和“三部诊法”的记载,现代临床很少使用,这里就不介绍了。

脉诊有两个理论基础:

第一,脉搏会太深。也就是说,人体所有的经脉都会聚集在肺,太渊穴,脉会交汇的点,就是脉会交汇的点,所以有脉会过深的说法。

二、脾胃是所有脏腑气血的源头,所有脏腑气血的盛衰与脾胃功能的强弱密切相关。从中焦可以观察胃气的强弱。

所以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盛衰,都是从寸口脉反映出来的。

常见的疾病有哪些?

一个人的脉搏一次要4-5次,脉搏要轻柔有力。常见的脉病有浮脉、沉脉、晚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泛脉、细脉、弦脉。

1,浮动脉冲

轻按即可获取,再次按下即可获取。其特点是脉位表浅。浮脉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外感邪气停留于表,卫气于邪,鼓舞脉气于外,故脉位较浅。

漂浮有力才是真材实料;浮而无劲,是表虚。长期内伤是由于阴血不足,阳虚外浮,脉浮无力所致。

2.下沉脉冲

不能轻按,要再按才能拿到。它的特点是脉搏深。主症:里证。脉强则内盛,脉弱则内虚。

邪气郁于内,气血阻阳,脉沉有力。脏腑虚弱,阳虚气滞,脉弱气躁,脉弱。

3.晚期脉冲

脉搏慢(脉搏每分钟60次以下)。主症:寒证。强脉表示实寒,弱脉表示虚寒。寒为郁,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强,为实寒之证。

杨琪不足,气血不能运行,脉迟而弱,为虚寒证。员和繁重的体力劳动,脉搏经常晚,是一种生理状态。

4.脉冲计数

脉搏快(每分钟90次以上)。其特征是脉率比正常人快。主要疾病:发热。脉强则实热,脉弱则虚热。

外感发热初起,脏腑热盛,邪热受激,血液循环加快,脉强为实热。血虚,津液血虚,内生虚热,脉弱。

5.虚脉

轻压重压都觉得虚,是所有弱脉的总称。这种病的病因多为气血两虚,脉象难搅,故为虚。

6.真实脉搏

三条血脉都很强大。

邪气盛而正气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经,脉有力。

7、滑脉

应该是光滑,光滑,像压球一样光滑的意思。主要病症:痰浊、消化不良、实热。多见于气血充实的年轻人。

孕妇的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的现象。都是生理现象。

8.洪水脉

脉搏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此起彼伏。主症:实热。

内热充沛,脉道扩张,脉形宽。因为热,邪气燃烧,气血充盈,才有了脉象的存在。

9.纹理

脉细如线,起伏明显。主症:虚证,多见于阴虚血虚。它也控制湿病。

阴虚血虚不能充脉,或湿邪不通脉,脉小。

10,弦脉冲

末端直而长,指向下方相当自然,如按弦。治疗肝胆疾病,疼痛和痰。

气机不利,肝失疏泄之功,脉象紧张,呈弦脉。当患者患病时,气机紊乱或痰饮停止,就会导致气的传导不畅,出现弦脉。

11,结脉

脉搏缓慢而不规则。主要疾病:阴虚气滞,寒痰血瘀。

分析:阴寒内结,脉气不通。寒性痰瘀,气滞,脉气郁结,因此,若因气虚血弱而脉迟而停,则弱。

12,代买

脉冲有一个休止符和一个固定的数字。主病:脏气下降。

正是脏气虚弱,元气不足,使脉气不通。

什么影响脉象?

人体大致有28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相应的疾病范围。

脉象是一种生物信息传递现象,是从外部测得的关于循环系统的信号。它的缺点是不精确和缺乏量化。例如,高血压可以通过脉诊发现,但血压无法测量。

任何生物不仅传递内源性信息,也传递外源性信息。决定脉象的内源性因素主要是上面提到的血和脉。决定脉象的外因有地理、气候等。

天冷的时候,血管收缩变细,血流会变慢;天热时,血管扩张变宽,血流加快,脉象也会相应变化。

即使外界环境微不足道,脉象也可能有明显的变化。

如果在生理调节范围内,属于正常脉象;超出生理范围是一种病理性脉象。在有干扰的情况下,脉象有时是不准确和可靠的。

这个时候,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医术高超、脉诊经验丰富的中医可以更准确地发现病变,而一个普通的中医可能诊断不明确,甚至会出错。

温馨提示:中医不同于西医,主要是通过这四点来判断人体是否有病源,是否存在隐患。这是中国最古老的诊断方法,但往往是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