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苍术简介
2英文参考苍术[朗道汉英词典]
苍术[湘雅医学词典]
苍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药典(2010版)]
苍术[中药术语委员会。中医术语(2004)]
苍术[中医药术语委员会。中医术语(2004)]
苍术作为中药名称的概述,出版了《备经、备史、备证本草》。它是苍术的干燥根茎。)DC。或苍术(DC。)Koidz。菊科的[1]。茅苍术为不规则串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稍弯曲,偶有分枝,长3 ~ 10 cm,直径1 ~ 2 cm。表面灰棕色,有皱纹、横向弯曲和残余须根,顶部有茎痕或残余茎基部。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在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腔,长时间暴露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气味独特,味微甜、辛、苦。白术为长4 ~ 9 cm,直径1 ~ 4~9cm的块状或结节状圆柱体。表面黑褐色,皮肤黄褐色。质疏松,切面散在黄褐色油腔。香气清淡、辛辣、苦涩。麸炒苍术表面呈黄色或焦黄色,香气较生品更浓[1]。苍术炭表面呈褐色,有焦香味[1]。
苍术味辛、苦、温[1]。脾、胃、肝经【1】。苍术有祛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作用[1]。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浮肿,脚气,风湿,感冒,夜盲,目赤[2]。苍术生品性温燥,辛烈,祛湿祛风散寒能力强[1]。用于风湿痹痛,皮肤麻木,脚膝酸痛,风寒感冒,四肢酸痛,湿热发热,四肢酸痛[1]。麸炒白术减弱辛味,缓解干燥,使气芳香,增强了健脾和胃的功能。用于脾胃不和,痰饮停滞,脘腹胀满,紫绀,雀儿鸣[1]。苍术辛燥性大减,以强肠止泻为主[1]。用于脾虚泄泻、慢性痢疾或妇女带下[1]。
4苍术的拉丁学名(La)(中药术语(2004))
5英文名苍术(中药术语(2004))
6.苍术的别名有神奇、生姜、天京、地魁、茅术、皮头菜、山慈菇[3]
7苍术方药包括苍术、苍术、苍术、苍术[1]。
赤坂,枪头菜[4]。
苍术的来源是苍术(Thunb。)DC。或苍术(DC。)Koidz。[1].
9产地:江苏、东北、华北[4]。
10茅苍术采收及初加工,春秋采挖,去除泥沙,晒干,打掉须根[1]。
茅苍术的生药学性状为11.1。茅苍术不规则串珠状或结节状,稍弯曲,偶有分枝,长3 ~ 10 cm,直径1 ~ 2 cm。表面灰棕色,有皱纹、横向弯曲和残余须根,顶部有茎痕或残余茎基部。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在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腔,长时间暴露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气味独特,味微甜、辛、苦。
11.2北苍术北苍术为长4 ~ 9 cm,直径1 ~ 4~9cm的块状或结节状圆柱体。表面黑褐色,皮肤黄褐色。质疏松,切面散在黄褐色油腔。香气清淡、辛辣、苦涩。
12苍术的炮制在唐代,有米汁泡炒法和醋煮法(神仙赐、疗、伤、浸秘方)[1]。
宋代有炒黄(太平盛慧芳)、泡后炒米糠(本草宜颜)、泡后醋炒米糠、煮后盐水炒皂角(盛济宗录)、米泔水泡水炒葱白(太平何慧敏季芳)、再炒米泔水。
金元时期增加了多种辅料,如“米泡水、椒炒、盐炒、醋煮、酒煮”(儒家家事),茴香炒、山茱萸炒、猪苓炒、小儿屎泡、流水焙制(食一德小方),附子、川楝子泡米后也是如此。
明代有制炭、蒸制、制山茱萸(普济方)、米土结合、姜汁煎(《庶人手册》)、取桑汁(《镜月全书》)、浸米后炒牡蛎粉(《尹姬纲要》)和浸米后酿黑豆蜜酒。同时也阐述了炮制的目的,如“苍术属干,故用糯米浸泡,去其油,切片晒干[1]”。炒肥麻控制其燥性也有用(《本草纲目》)[1]。
清代增加了九蒸九晒法(医方集)、灼法、局部炭化法(外科证治集)、烘法(丛火)[1]。
目前主要的加工方法是炒焦和麸皮[1]。
12.1苍术的炮制方法12.1苍术,去杂,用水浸泡,洗净,充分湿润,切成厚片,干燥,筛去杂物[1]。
12.1.2苍术麸炒。先将锅烧热,撒上麦麸,中火加热。当它冒烟时,加入苍术切片,继续翻炒[1]。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晾凉[1]。
每100kg苍术片使用10 kg麦麸[1]。
12.1.3焦苍术取苍术切片放入热锅中,用中火加热,至焦黄时,喷少许水,再用文火煎熟,取出放凉,筛去碎屑[1]。
12.2茅苍术成品性状不规则,厚,边缘不规则,周边灰褐色,有皱纹和横曲,单侧黄白色或灰白色,散在多数桔黄色或棕红色油点(俗称“朱砂点”),沉淀白色毛状结晶(俗称“蒙砂”)[1]。固体质量[1]。气味独特,味微甜、辛、苦[1]。
麸炒苍术表面呈黄色或焦黄色,香气较生品更浓[1]。
苍术炭表面呈褐色,有焦香味[1]。
12.3生苍术的炮制功效温燥,辛烈,祛湿祛风散寒力强[1]。用于风湿痹痛,皮肤麻木,脚膝酸痛,风寒感冒,四肢酸痛,湿热发热,四肢酸痛[1]。比如风湿痹痛的薏苡仁汤(《辨证论治》),湿热发热的白虎加苍术汤(《辨证活命书》);九味羌活汤用于寒湿(很难知道)【1】。
麸炒后辛辣味减弱,燥性减轻,气变香,健脾和胃功能增强。用于脾胃不和、痰饮停滞、脘腹胀满、紫绀、雀儿鸣[1]。如治疗脾胃不和的魏萍散、止痰饮的补环金正气散(太平惠民和济方菊);二鼠散治疗绿盲和雀盲(证治标准)[1]。
苍术辛燥性大减,以强肠止泻为主[1]。用于脾虚泄泻、慢性痢疾或妇女带下[1]。如治疗脾虚泄泻的椒术丸(保明记)[1]。
苍术炮制研究6月5438+02.4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酮[1]。
12.4.1对苍术化学成分的影响测定了苍术不同炮制品(炒、麸炒、蒸饭)中挥发油的含量。结果表明,炮制后挥发油含量明显降低,其中麸炒和淘米的效果最好,起到了去燥的作用。结果表明,与生品相比,炮制品的相对含量有所降低,物理常数(比重、比旋度和折光率)有所不同,但挥发油成分变化不明显。各炮制品在上述方面无明显差异[1]。
12.4.2药理作用根据实验报道,茅苍术挥发油对青蛙有镇静作用,对脊髓有轻度反射亢进[1]。茅苍术挥发油大剂量服用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最终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可见茅苍术挥发油过量引起的副作用非常明显[1]。苍术炮制品(麸炒、米泔水制)能明显提高脾虚小鼠体重,延长游泳时间,改善脾虚小鼠症状,抑制脾虚小鼠小肠推进,减轻腹泻程度,而生品作用不明显[1]。可见,苍术炮制品能增强健脾祛湿、强肠止泻的功能[1]。
12.4.3工艺研究实验比较了苍术的三种方法,即麸炒法、米炒法和焙炒法。结果表明,各种方法均可降低挥发油含量,但挥发油成分无明显差异[1]。其中,烘烤工艺改善了炮制条件,易于控制温度,饮片受热均匀,便于掌握药物质量,且此法操作简单[1]。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烘烤条件为70℃,30分钟[1]。
12.5储存方法:储存于通风干燥处的干燥容器中[1]。防霉防蛀[1]。
13苍术的性味归经。苍术味辛、苦、温[1]。脾、胃、肝经【1】。
14苍术的功效与主治有祛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作用[1]。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浮肿,脚气,风湿,感冒,夜盲,目赤[2]。
苍术生品性温燥,辛烈,祛湿祛风散寒能力强[1]。用于风湿痹痛,皮肤麻木,脚膝酸痛,风寒感冒,四肢酸痛,湿热发热,四肢酸痛[1]。比如风湿痹痛的薏苡仁汤(《辨证论治》),湿热发热的白虎加苍术汤(《辨证活命书》);九味羌活汤用于寒湿(很难知道)【1】。
麸炒白术减弱辛味,缓解干燥,使气芳香,增强了健脾和胃的功能。用于脾胃不和,痰饮停滞,脘腹胀满,紫绀,雀儿鸣[1]。如治疗脾胃不和的魏萍散、止痰饮的补环金正气散(太平惠民和济方菊);二鼠散治疗绿盲和雀盲(证治标准)[1]。
苍术辛燥性大减,以强肠止泻为主[1]。用于脾虚泄泻、慢性痢疾或妇女带下[1]。如治疗脾虚泄泻的椒术丸(保明记)[1]。
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除湿、明目祛秽的功效[4]。
治湿、倦、腹胀、纳差、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痰饮、皮肤水肿[4]。
治脾湿,脚膝无力,肠风,带下,尿浊[4]。
治疗季节性寒邪、感冒发热、疟疾、风湿和关节痛[4]。
治疗儿童夜盲症和佝偻病[4]。煎服:4.5 ~ 9g [4]。
苍术是眼科常用的利水渗湿药,具有祛湿健脾、祛风除湿、明目的功效;
(1)用于脾虚湿阻所致的视物模糊、色盲。
(2)可用于视力模糊、夜盲症、视野变窄等。由于风高白内障,以及小儿疳积引起的眼睛模糊。可单独使用,也可与猪肝、夜砂等配伍,如夜粉。
15茅苍术的化学成分主要含有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酮[1]。
苍术含有挥发油[3]。
苍术含有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桉叶素、β-桉叶素、苍术酮、乙二醛等[4]。
16苍术的药理作用可抗实验性胃炎和胃溃疡,调节胃肠运动,保护肝胆,阻断尼古丁(N)受体,抗缺氧[4]。该汤剂对家兔实验性糖尿病有降血糖作用。能明显排泄大鼠体内的钠、钾、氯[4]。但没有利尿作用[4]。桉树脑具有镇静作用;苍术(最好与艾叶等结合。)具有良好的杀菌和杀病毒效果[4]。
苍术的主要药理作用有抑制应激性溃疡、调节胃肠动力、升血糖、镇静、保肝、耐缺氧、抗肿瘤、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等[3]。
据实验报道,茅苍术挥发油对青蛙有镇静作用,对脊髓轻度反射亢进[1]。茅苍术挥发油大剂量服用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最终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可见茅苍术挥发油过量引起的副作用非常明显[1]。
苍术炮制品能增强健脾祛湿、强肠止泻的功能[1]。苍术炮制品(麸炒、米泔水制)能明显提高脾虚小鼠体重,延长游泳时间,改善脾虚小鼠症状,抑制脾虚小鼠小肠推进,减轻腹泻程度,而生品作用不明显[1]。
17吃类似苍术的食物应避免吃桃、李、雀肉、大白菜、青鱼[5]。
18茅苍术中毒18.1不良反应机制:大剂量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最终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3]
临床表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抽搐,严重者呼吸困难。[3]
18.3苍术中毒的治疗要点有[3]:
1.促进毒物排出:洗胃、呕吐、导泻、补液。
2.对症治疗。
19苍术的药典标准19.1称为苍术。
藏珠
苍术
19.2来源本品为苍术的干燥根茎。)DC。或中国岩脉(DC。)Koidz。菊科植物。春秋两季挖掘,去除泥沙,晒干,打掉须根。
19.3性状19.3.1茅苍术为不规则串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稍弯曲,偶有分枝,长3 ~ 10 cm,直径1 ~ 2 cm。表面灰棕色,有皱纹、横向弯曲和残余须根,顶部有茎痕或残余茎基部。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在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腔,长时间暴露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气味独特,味微甜、辛、苦。
19.3.2白术为长4 ~ 9 cm,直径1 ~ 4~9cm的块状或结节状圆柱体。表面黑褐色,皮肤黄褐色。质疏松,切面散在黄褐色油腔。香气清淡、辛辣、苦涩。
19.4鉴别(1)本品为棕色粉末。草酸钙针状晶体细小,长5~30 μm,不规则地填充在薄壁细胞中。纤维大多成束,长梭形,直径约40μm,壁厚,木质化。石细胞多,有时与木栓细胞相连,呈多边形、类圆形或粪矩形,直径20 ~ 80微米,壁极厚。菊粉常见,表面是放射状纹理。
(2)取本品粉末0.8g,加入65438±00ml甲醇,超声65438±05分钟,过滤,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此外,取0.8g苍术作为对照药材,用相同方法制备对照药材溶液。然后取苍术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药典2010版附录ⅵ b),分别取供试品溶液6 μ l、对照品溶液6μl、对照品溶液2μl,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 ~ 90℃)和丙酮(9: 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干燥,喷65438+。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9.5检查19.5.1的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3.0%(药典一部2010版附录ⅸ H第二法)。
19.5.2总灰分不得超过7.0%(药典2010版附录ⅸ k)。
19.6含量测定应在暗处进行。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版药典,附录VI D)测定。
19.6.1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79: 2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0纳米。以苍术素的峰计算,理论塔板数应不低于5000。
19.6.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苍术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0ul的溶液。
19.6.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约0.2g(过3号筛),准确称定,置于带塞锥形瓶中,准确加入甲醇50ml,塞好,称定,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 Hz)1小时,放冷,再次称定,用甲醇补足损失。
19.6.4测定方法分别准确吸取对照溶液和供试品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产品。
以干品计,本品含苍术素(Cl3H100)不得少于0.30%。
19.7苍术19.7.1炮制苍术19.7.1除去杂质,洗净,充分湿润,切成厚片,干燥。
本品为不规则的圆形或条状厚片。外皮灰褐色至黄褐色,有皱纹,有时有根痕。切面呈黄白色或灰白色,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腔散在,部分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气味独特,味微甜、辛、苦。
19 . 7 . 1.1.1检查水分含量与药材相同,不得超过11.0%。
总灰分含量与药材相同,不得超过5.0%。
19.7.1.1.2的鉴别和含量测定与药材相同。
19.7.1.2麸炒苍术,按麸炒法(药典一部2010版附录二D)炒苍术至表面暗黄。
本品形似苍术,表面暗黄色,散在褐色油腔。它有一种烧焦的香味。
19.7.1.2.1检查水分含量与药材相同,不得超过10.0%。
总灰分含量与药材相同,不得超过5.0%。
19.7.1.2.2含量测定同中药,苍术素(C13H10O)含量不得少于0.20%。
19.7.2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19.7.3功能主治:祛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湿阻中焦、腹胀、腹泻、水肿、脚气、风湿、感冒、夜盲症、视物模糊。
19.7.4用法用量3 ~ 9g。
19.7.5储存于阴凉干燥处。
19.8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