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自学中医?

我是一名西医。下面说说我自学中医的经历。我是一名西方外科医生。工作2年后,发现消炎手术并不是我的兴趣所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一位老教授(黄继宗)那里学到了风湿病(胸导管淋巴引流)的手术。这位老师非常保守。我偷了8年。直到2013老师去世,我才有机会操作。但是经过多年的验证,我深感手术只能起到暂时的效果。对于风湿病这种全身性疾病,任何西医治疗都只能治标不治本,单纯的免疫抑制治疗只会走进死胡同(我接触的大部分患者都跑遍了谢赫湘雅的知名医院,好药都用过了,很多人治疗都花了几千万,后期的患者虚脱至极,用免疫抑制剂这类毒药也没必要死的很快。),中医的整体观念,辩证施治似乎是唯一的希望。

以前我的治疗组里有个70多岁的中医,据说是中医世家。然而,他不在乎他的脉搏。他开始开30种药,每种药都要几百块钱,但收效甚微,患者苦不堪言。我怎么忍心把病人交给这样的中医呢?无奈之下,我迈步走上了中医自学之路,至今已有六年。

之前走了很多弯路,因为群里的中医学长跟我说,要想学中医,一定要学好中医,因为目前浙江省几个有名的中医都是大学里教中医的,他经常跟我说某某药可以止咳护胃(后来才知道这是典型的西医思路开中医), 等等,在系统地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药、诊断学之后,我还认真地阅读了《医学热情与向西方学习》、《脾胃学说》、《医学认识》、《叶和的一些水。 我对临床也是一头雾水,只能开这些四物八宝的止痛药方,效果可想而知。曾经,我很迷茫,很困惑。直到有一次,我在网上百度反应里了解到了李克,买了他的几个临床要诀,看了他的病历像看武侠小说一样惊心动魄,才知道原来中医可以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在李可的指导下,我一步步接触了圆周运动的古代中医,终于回到了以前不了解、嗤之以鼻的伤寒杂病的书上。花了很长时间。

学习《伤寒论》的热情近乎狂热。、陈修园、、胡喜树、、倪、都读过或精读过或完成过一遍或几遍,但仍是云里雾里,拿不定主意。后来看完四圣心源,回看圆周运动,他们的心情似乎渐渐明朗,但总有一些人会更加精通。

大致像《雪山飞狐》里的燕姬,学会了胡的刀法前两页,就能杀到四面八方。学《伤寒论》的时候只学了一点皮毛,经方的运用才真正见证了中医的神奇疗效。说得好听点,经营了这么多年,没人送锦旗,没人开中药,诊所里的锦旗都挂不上墙了。说这些不是炫耀我有多厉害,而是告诉你伤寒论的神奇,祖先智慧的神奇,中华文明的神奇!仍然有那么多人在网上诋毁中医,企图消灭中医,这是多么可悲和遗憾啊!

既然我们谈了,那就多说点。反正也没有病人,呵呵!

作为16的西医,这类患者大多因为风湿免疫而并发多种内外科疾病,所以对西医和外科也略知一二。接触过中医,才知道西医真的是有意无意的为了钱杀人,比如外科手术,什么都完了,切阑尾,切脾,切胆,切胃肠,切肿瘤,完全不顾后果,和人类进化。内科三高,降血压意味着扩张血管,降血糖意味着胰岛素甚至荒唐的缩胃切肠手术,治疗肿瘤意味着化疗切肿瘤,不管为什么,人毕竟不是机器!为什么血压高?就像水管被捏扁了水压会升高,汽车爬坡负重要轰油门一样,有拥堵有负重血压会高吗?为什么血糖高?长期厚味糊伤脾运化功能,导致阴浊,会导致高脂、高糖、高尿酸等代谢性疾病。为什么长肿瘤,阳化气,阴成型,阳不化阴就会长出异物,不解决根本问题,只重在切除肿瘤?是一个小肿瘤杀死了癌症患者吗?

越说越生气!各种乱象成了主流,治头痛医头,治脚痛医脚,美其名曰专业学院。现在我的部门效率越来越差,只因为老板知道我的能力,我才勉强保住。现在我的老板专注于老年病。病房里全是正在接受“专业”治疗的8.90岁老人,睡不着?安眠药!拉肚子?蒙脱石!真阳下降的病人,每天还在输冷盐水,导致全身水肿。伤风感冒的主任医师从清开灵开始。这到底是治病还是害人?

至于现在的中医,真的很愤怒,但也不会哀叹自己的不幸。从上层来说,大学教育存在很大问题。它不注重伤寒杂病理论,《黄帝内经》注重英文电脑药理的细节。这样培养出来的中医能有用吗?从底层来说,第一,目前中医院的中医如果单纯依靠中医肯定会饿死90%。我接触过的中医院的病人,90%左右都不会用中药治疗,都是西医检查!第二,患者被西医洗脑。他们来看病,一定说需要检查。他们治病的时候,一定会说需要输液。他们阻止不了。昨天有个膀胱炎老太太说要投诉我,因为我没给她输液。唉!

中医植根于民间,因为我的病人分散在全国各地。从他们的反馈来看,确实有很多专家,我有两个联系人。异地患者多,开中药时摸不到脉,查不到舌,真的很苦恼。我一般建议他们回当地找有能力的中医。其中一个湖南永州人,脉诊一流。我微信上的一个病人,断断续续吃了半年我开的中药,效果不好。我建议她去看这个医生。这个病人也很有趣。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这么信任我,竟然真的去了,还拍了照片或者给我描述看病的过程:简直是人山人海。医生什么都没问,直到凌晨三点轮到她。),患者服药后意识症状改善很多(至少比吃我的药有效)。后来病人给我发了个方子,就是温经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肾四味。之前给这个病人开过这个方子,因为病人觉得阿胶贵,所以没有坚持,也不知道怎么办。后来我改变了治疗思路,按了。后来加了医生的微信。他非常善良和热情。他给我讲了他的经历,给我推荐了几本书。看了真的受益匪浅。说到这个题外话,我又放心了。我不能,但有人可以。如果中医的种子还在,就有机会生根发芽!

啰嗦太多了,别说了。你救不了小偷了!穷则独善其身,富则济世。就这样,就这样!

@天气很好,交流一定很好。我是医生,正规的五年制本科西医医生。但是我对中医很痴迷。为什么?从头听我说。工作多年,逐渐发现很多疑难杂症是西医所不能及的,很多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只能靠西医来维持。遇到瓶颈的时候有一段时间非常迷茫和困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自学中医,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药学,方剂学。我还记得郝万山先生讲《伤寒论》时的样子:他给一个患慢性病多年的病人开了几包中药,病人拿着药袋疑惑:就这些?是啊!仅此而已。结果七副中药下去了,多年的慢性病治好了!我也知道许多著名的中医:张仲景,叶,等。我对倪有了更多的了解,他是近代的一位名医,治病救人,医术高超。在自学中医的过程中,我也有意识地在临床上运用中西医的思维进行诊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期间也从很多方面向老师学习,乐在其中。我知道祖国的中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必须投入一生去学习,去研究,去探索。让祖国的精华惠及更多人。古人云,世上没有不治之症,只有治不好的医生;药没有替代品,只有替代不了的人。我对此深信不疑。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才能达到你最终的目的!

我也喜欢学习中医。我认为有一点知识总比没有好。但是我觉得确定的话可以开这个病的药,不确定的话就叫他去医院。比如我有一天回家,看见我妈在睡觉。我说你为什么大白天睡觉?她说她身体不适,很虚弱。我摸了摸她的额头,问她没有咳嗽流鼻涕,有点干。天气有点热。我以为是温病,属于白虎汤证,就开了白虎汤和青蒿。我去中药店煎药1元2分钱,给了她半碗。比如我家邻居这几天老是口渴,每天拿着水杯不停的喝,还是很渴。他在县医院和私立医院都看过,也吃了很多西药,还是没有效果。他来参观我的房子。我觉得他符合张锡纯《医热情》一书中“玉液汤”的方子,就给他开了这个方子。第一剂口渴感大大减轻,第二剂基本好了。他的家人说非常感谢。他现在完全好了。所以有空的时候看看医书挺好的。(学习者不要乱开处方。你要先学习《药性包括四百味之歌》,熟悉并遵守哪些药物是根据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的,特别是要辨别寒热的虚实,以免出错。)

自学中医就是工作后有点钱,经常去书店买些医学参考书。那时候我不太爱学习,工作也很忙,就这样默默的保持了很多年。直到13我一只眼睛斜视了,要戴眼罩才能走路。那种痛苦折磨了我一个多月。后来去医院眼科检查,发现脑部一根血管压迫了一根视神经,需要手术。听说第三军医大学脑科做的不错,但是花了4万多。我还是怕用麻药会给大脑带来不好的后果,干脆自己先试试。我去中药店,拿了三种药,78元。吃了第一个没什么感觉,但是吃完第二个,就能把两个分散的视线重新组合成一个了。我很快就敢炒第三个了,但是我忘了看,结果被烧焦了。其实我到今天才吃了第二个。

这才想起中医的重要性,而且又不贵不痛,于是专科和学习开始了。最重要的是为了自己和身边的人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中医是一门深奥而神奇的学科。记得有一次朋友临近春节头晕,在市医院输了药(什么老精)7天不见好转。医生说一般要4/5天才能掉,可是你的这么顽固,这么多天不见好!她晚上给我打电话,问我有没有解决的办法。我说问题不大。我一会儿去给你拿药,晚上9点回来。将近12点的时候,她打电话来说,你的药没那么神奇。只喝了一碗就不晕了,拖着好久没拖的地板洗了个澡。这种药的功效只有我知道,在她之前我也吃过几十个人,所以我敢说问题不大。

还有很多情况我就不在这里说了。对自己,对别人,这都是一个医生的仁。不要为了钱而违背自己学中医的初衷。有医生之仁,相信中医崇尚科学。

自学中医不仅能治好自己的病,还能保护家人、亲戚、朋友的健康。

买书的钱才几百块。治感冒咳嗽只要二十块钱,去医院几十到几千元不等。前段时间家里人抱怨胸背痛,没想过饮食。按照中医治疗胸痹的方法,五块钱吃了五剂中药,痊愈了。你一定是非法移民。自己治病不犯法。

我不知道医生既不善良也不孝顺。人看重的是生命,看重的是亲情。把自己最亲的人的生活托付给别人是不明智的。而且庸医太多,西医太多。20年前,我两岁多的儿子,弯腰驼背,脚软如泥,经常高烧癫痫。西医诊断脑瘫,说人生无望,连生活都是负担,大部分人也叫我放弃。因为没有放弃家庭,所以回家研究了《魁地奇医学宝鉴》这本书。三年过去了,六岁的我终于站起来了。其间,没有经历过苦的人是无法体会的。现在还好,跟普通人一样,但是找伴侣的女生太少了。我姑姑几年前中风后身体大亏,打电话去看她最后一面。当时全家人都吓坏了,病人紧紧抓住她颤抖的手。我趁机摸了摸脉搏,被诊断为六脉不齐,只是微弱。好言相劝才缓解,几个大剂量的胤禛汤才稳定下来。当然,父亲有癌性肺水肿,上海中山医院利尿剂太多。他一晚上尿十几次,量很大。他的胸部虽然松了,但十天来已经成了皮包骨。关键是不要停药。父亲相信专家,最后也相信了我。他果断停药了。加减沈度汤、小青龙汤后,当晚人精神恢复,后在家休养数月,痊愈。

我来自农村。高中毕业后,跟着一个老中医学了一年左右。他给我带了一本《药性之歌》,一本《中医概论》(薄薄的那本),一本《临床疾病概论》,还有一本《汤头歌》。剩下的时间就是帮他拿药了。那时候,我怎么能体会到中医的美、深、趣、妙呢?背下来,背下来,雾里看花,怎么知道庐山真面目?好在做了一年左右的药,很多药对它们的外观,对它们的性味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来因为觉得没希望了,就出去打工了。

工作之余,有时会遇到一点小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写一些药方,有些确实有效果。于是,出于一探究竟的想法,我买了几本书,一有空闲就慢慢琢磨,但大部分只是零散的,零碎的。

直到最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才开始系统的学习一些东西,比如《伤寒论>:等等,方子还挺有效的,感觉看到了中医真正的山门。虽然四十多岁了,但感觉自己好像还年轻,有了前进的方向,有了奔头。

我在心里暗暗发誓,就算是为了家人的健康,我也要多学学。

19岁,工作中接触到一位退休的中医。当时我和那个中医一起写了一个公司发的大标语。期间大概是感冒初期,肠胃不适,有呕吐头晕的迹象。老中医发现后,按了我腿上的足三里穴,头晕不适立刻消失了。从此爱上中医,向老师求教。老师给了我一本秦伯未写的《中医概论》。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我终于明白了标本与如何正确学习中医的关系。我理解中医必须认真学习《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难经》。在后来的研究中,我了解到很多中医都是像的胡希枢、蒲福洲的石金模、的范、的李等等。他们一剂就能知道。虽然现在没有水平,但是医学很容易和医学联系起来,中医蕴含的中国哲学,我都受益匪浅。建议初学者从7岁开始背《伤寒论》,每天背一本书,一年基本可以背完。我不怕我不会用,因为种子一旦种下,就有可能变成树苗,变成树。

本来想学中医,但目前进不了门,只能慢慢来。

因为我发现身边太多的病人,尤其是他们的亲人,经常生病,西医没有明显的效果。

比如孩子长痘没什么好办法,爱人胸闷咳嗽很久也没什么好办法。父母的慢性病帮不上忙,年长的同事也有自己的不适。去年,三个四十多岁的熟人永久离开了。

由于对西方抗生素的耐药性,我每天都吃中药来抵抗放疗的严重后遗症,也用合适的保健品来增强免疫力。本人体质敏感,病情复杂,难以平衡,经常反复,但久病之后,估计能逐渐上手。

我从初中开始就对中医非常感兴趣。当时对学习文化不感兴趣,只想了解中医的各种理论。也许是思想不成熟,思维不开明,太多的专业术语根本无法理解,渐渐的也就不了了之了。

后来因为过敏性鼻炎的日夜折磨,重新树立了自学的信念。这些年来,我看了很多医生,但是花了很多钱治标不治本,症状没有改善。一怒之下买了一本张仲景的《伤寒论》来研究,看能不能从书中得到改善症状的方法。

我在翻的时候,偶然看到一个方子,觉得可能可行。于是,我按照处方吃了三剂,喝了之后确实有所好转。但也有副作用,就是拉肚子,上火。然后,我在网上搜索了关于这个方子的加减和用量的经验分享,重新调整了一下,终于解决了所有的副作用。现在还是坚持用这个方子,但是不经常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可以偶尔吃。

还有一次,一次发烧后,喉咙里冒出一个疙瘩,差点堵住食道,吞咽困难。突然想起初中时看到一种病叫“梅气”,就是这样。我依稀记得有一个药方很管用。然后,我在网上搜索“梅核气”,终于找到了一个药方,马上按照药方加减药物。我买药后觉得剂量太小,就把两剂一起煎了。吃了药,睡了一觉,喉咙里的疙瘩消失了,疼痛也停止了。因为效果太好了,我自己都不相信。后来买了几袋兰花豆吃到喉咙发炎,然后加减药。它真的起作用了,我必须被说服。

原来,以上两方属于“中医十大名方”。出于好奇,我又抄了一遍,以增加印象。

还有一次放假回家,我妈说我感觉累了,腿酸软无力。我看了看她的舌苔,告诉她只是感冒而已。我问她是不是吹空调了。她说好,玩了很久,之后就一直这样,晚上都睡不好。后来我告诉她吃了祛寒的中成药,她就好了。

所以中医一方面真的有用,一方面可以防身。值得一提的是,毕竟是自学,只能自己试,不能行医。如果别人问我,我只会建议他们去医院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