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和蟑螂有什么区别?

螳螂和蟑螂的区别主要是生物种类、体貌、生活习性、种类和分布、对人的影响。

一.生物类型

螳螂:属于昆虫纲有翼亚纲螳螂科。它是一种中型到大型昆虫,也是一种益虫。

蟑螂:无脊椎动物,昆虫纲,曼托迪亚的昆虫,属于害虫。

第二,身体外观

螳螂:体型中等或较大,头呈倒三角形,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部可以自由转动。身体呈黄褐色、灰褐色或绿色。胸部有2对翅膀和3对脚;前胸细长,前脚1双粗壮的镰刀形抓脚,腿关节和胫腓骨关节上有钩刺。

蟑螂:体型很小,长约10-15mm,成虫为褐色。

三。生活习惯和分布

螳螂:有些物种是单性生殖的,比如美洲草螳螂。螳螂是一种肉食性昆虫,捕食各种昆虫和小动物,能杀死田野和林区的许多害虫,所以是一种益虫。生性残忍好斗,食物匮乏往往会出现大吞、雌吃雄的现象。

分布在南美洲的个别物种会不时攻击鸟类、蜥蜴或青蛙等小动物。螳螂有保护色,有的是拟态,与其环境相似,从而捕食多种害虫。它敏捷,狩猎只需要0.01秒。它只吃活的虫子,用带刺的前脚牢牢夹住猎物。

当你受到惊吓时,你的翅膀会发出沙沙声,你会显示出明亮的警告色。常见于植物而非地面,形状可为绿叶或褐色枯叶、小枝、地衣、花朵或蚂蚁。依靠拟态不仅可以躲避天敌,而且在接近或等待猎物时也不易被发现。

螳螂的寿命一般是一年一代,一只螳螂的寿命大概是六到八个月。即使没有头,螳螂仍然可以活十天左右。

除极寒地区外,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尤其是热带地区。

蟑螂:蟑螂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它曾经和恐龙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根据化石证据,大约4亿年前的志留纪,地球上就出现了原始的蟑螂。我们发现的蟑螂化石或者在煤和琥珀中发现的蟑螂,和你橱柜里的蟑螂没有太大区别。

几亿年来,它的外貌变化不大,但生命力和适应力却越来越顽强,一直广泛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直到今天。?

蟑螂擅长在危急时刻爬行、游泳和飞行。蟑螂扁平的身体使它们擅长生活在微小的缝隙中,只要有水和食物,它们几乎可以生活在任何地方。条件不好,长期不吃不喝也不会死。随着上述特征的出现,蟑螂的数量和分布范围与日俱增,已成为头号家庭害虫。?

蟑螂喜黑怕光,喜欢白天趴着晚上出去,白天偶尔能看到。一般黄昏后开始爬出活动觅食,早上返回巢穴。温度在24-32℃最活跃,4℃完全不活跃。在热带地区,蟑螂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和活动。在中国北方,如果冬季室内温度适宜,有取暖设备,蟑螂可以照常活动和繁殖。

蟑螂多为卵生,其卵在卵鞘内排列有序,能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不易被化学药物杀死,条件适宜时可孵化出幼虫。?

蜘蛛、蝎子、蚂蚁、寄生蝇、寄生蜂、蟾蜍、蜥蜴、鸟类、老鼠都是蟑螂常见的天敌。?

?第四,类型

螳螂:世界上已知的大约有1585种。中国已知约51种。其中,南方大刀螳螂、北方大刀螳螂、宽斧螳螂、中华大刀螳螂、欧洲螳螂和绿斑螳螂是我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

蟑螂:大部分看起来都一样,但是仔细看还是能看出区别的。目前,分类学家将蟑螂分为约6000种,其中约50种为害虫。

例如,常见的亚洲蟑螂。此外,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棕色蟑螂和澳大利亚蟑螂也有广泛分布。我国约有200种,常见的室内蟑螂约有10种,各地不一。常见的有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

动词 (verb的缩写)对人类的影响

螳螂:螳螂能捕食40多种害虫,如苍蝇、蚊子、蝗虫、蛾子、蝴蝶及其幼虫,小昆虫如裸蛹、蟋蟀,大昆虫如蝉、飞蝗、猫头鹰等。

通过人工反季节栽培,人们一年四季都能欣赏到螳螂,螳螂也是建造小型动物园和野生昆虫园的好材料。

蟑螂:生活在野外的蟑螂种类,多以腐烂的有机物或枯枝落叶为食;住在房子里的蟑螂喜欢淀粉类食物,它们经常在爬的食物上留下致病生物,传播疾病。蟑螂有吃、吐、排泄的坏习惯,污染食物,传播多种疾病,如痢疾、副霍乱、肝炎、肺结核、白喉、猩红热、蛔虫病等。?

不管是哪种蟑螂,它传播的病原体都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炭疽杆菌、瘿瘤菌、绦虫卵、蛔虫、血吸虫等。蟑螂还会分泌和排泄有异味的物质,让人闻了之后恶心,甚至呕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螳螂

百度百科-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