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骨折怎么治疗?

陈旧性骨折的并发症和后遗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功能。那么你对陈旧性骨折了解多少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老骨折的,希望你喜欢!

旧裂缝概述

陈旧性骨折是指骨折不正常愈合、愈合缓慢和不愈合。所谓畸形愈合,是指骨折愈合处的远、近骨折端排列不良、成角、旋转或重叠,多因复位不良,或固定不准确,导致骨折端复位后再次移位,或断端在无保护的负荷下过早移位,出现这些情况后,又未及时纠正,最终形成畸形愈合。所谓延迟愈合,即骨折虽经长时间治疗固定,但形成的骨痂不能牢固地将断端连接在一起。如果形成的骨痂稀少或完全无骨痂,骨折断端萎缩光滑,相互分离,出现假关节,则称为骨折不愈合。愈合慢说明骨折愈合速度慢,不愈合则反映骨折愈合功能障碍。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原因很多,如年龄大,气血虚弱,或个别患者极度营养不良,或局部血供差,或局部损伤严重,骨和软组织缺损较多,或断端间软组织混杂,损伤部位有感染病灶。但对大多数患者来说,重要原因是治疗不当,断端复位不理想,或骨折局部固定不良,外固定不充分。一些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断端活动无法控制,如长时间作用于断端的扭转和成角剪切力使其分离,断端形成软骨和纤维组织,无法实现骨愈合。有些病人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结果。临床上愈合慢是常见的。

一般三周以内的骨折归为新鲜骨折,三周以后的称为陈旧性骨折。

骨骼的完整性或连续性被中断或破坏。外伤引起的为创伤性陈旧性骨折;如果骨骼本身的坚固性受到某种疾病的影响,如肿瘤、炎症、内分泌失调等。,即使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也能造成陈旧性骨折,这种骨折称为病理性陈旧性骨折。

一旦发生陈旧性骨折,该部位的肢体会暂时失去功能。陈旧性骨折愈合需要很长时间,从几个月到一年多不等。陈旧性骨折本身的情况是影响愈合过程的基本因素,治疗方法对陈旧性骨折的愈合也有一定的影响。

大部分陈旧性骨折经过合理的治疗是可以愈合的,但陈旧性骨折的愈合只是功能恢复的基础条件。要恢复肢体的功能,需要在整个愈合过程中和愈合后进行合理的运动。

陈旧性骨折的危害

陈旧性骨折的并发症和后遗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功能。如何保证陈旧性骨折的正常愈合,促进肌肉和关节运动的完全恢复,尽可能避免后遗症,是陈旧性骨折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的三个相辅相成的环节。

陈旧性骨折的并发症可分为早期并发症和晚期并发症。减轻和治疗这些并发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正确治疗。对于未发生的,有潜在危险的,更要保护好老骨折,防患于未然。

①早期并发症是由于暴力引起陈旧性骨折或陈旧性骨折端的移动。这些并发症有时对受伤肢体甚至全身的伤害比陈旧性骨折本身更大。如休克、感染(尤其是败血症和气性坏疽)、脂肪栓塞综合征、骨筋膜室综合征、大血管损伤、内脏损伤和神经损伤。

②晚期并发症,由长期卧床和治疗不当引起,如坠肺炎、褥疮、上行性尿路感染等。

陈旧性骨折的后遗症是由多种原因形成的。目前还没有办法预防陈旧性骨折本身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后遗症,如骨缺血坏死、骨骺损伤导致的骨发育障碍等。其他后遗症,如陈旧性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关节功能障碍、迟发性神经炎、自发性肌腱断裂等,都可能不同程度地阻止其发生或减轻其严重程度。

陈旧性骨折的治疗

骨折畸形愈合

如果此类病例发生在儿童期(不超过12 ~ 13岁),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畸形可以自行矫正,不必处理。但如果畸形严重,影响肢体功能,无论患者年龄大小,早期治疗都是适宜的。一般伤后三个月左右的病例,骨折断端虽已愈合,但仍不牢固。可以在麻醉下进行手术,将畸形愈合的断端再次折断,将陈旧性骨折变为新鲜骨折,再按新鲜骨折处理。如果受伤时间已经超过半年,且骨折愈合非常牢固,如果用手无法折断,宜考虑手术治疗。

1.断骨术:在全麻醉下进行,麻醉方式可为针刺麻醉、中药汤剂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腰麻(下肢)。病人取卧位,指示助手用双手托住病人骨折近端断端,医生用双手托住远端断端。仅在一侧牵引下,医生缓慢旋转远端断端,使近端断端和远端断端之间产生扭转力。先将断头之间的连接胼胝折断,反复多次扭转,直至断头松动。在旋转的过程中,经常可以听到或感觉到结缔组织被撕裂的声音。然后按原成角方向反转骨折,可反复数次,直至断端周围骨痂完全断裂,远近骨折断端完全松动。有时,当骨折愈合比较牢固,单纯用上述方法无法使其断裂时,可以用适量的棉絮和布片包裹一个布卷或一个三角木块,以布卷或木块的顶端为支点,将骨折端的凸面放在这个支点上。医生用手分别握住远、近骨折段靠近骨折端,先折断凸侧骨痂,再用杠杆折断凹侧骨痂。做这项技术时,用力一定要稳、准,注意保护皮肤,不能使用暴力,防止相邻部位发生新的骨折。

2.固定方法:根据不同部位骨折的特点及其解剖生理功能,采用不同的固定方法,可以是单纯局部外固定、超关节外固定,也可以是外固定结合骨牵引。外固定方法与新鲜骨折局部外固定相同,可以参考本书相关章节。

(1)肱骨干骨折:这类骨折的异常愈合,主要是成角和旋转畸形,很少发生重叠。如果有轻微重叠,上肢稍短,对功能影响不大。所以,手法骨折后,只能采用局部外固定或超关节固定。如有严重重叠移位,应结合尺骨鹰嘴牵引法。

(2)前臂尺桡骨双骨折:对于单纯成角畸形者,可采用手法碎骨,然后局部外固定。如果同时存在旋转和重叠移位,徒手断骨困难,容易引起并发症和不良后果。目前仍宜采用手术切开内固定。

(3)股骨干、胫腓骨骨干骨折:手法接骨后,除夹板外固定外,还应进行骨牵引。股骨干骨折是用髁上或胫骨结节骨牵引,胫腓骨骨干骨折是用胫骨下段或跟骨牵引。成年体重6 ~ 8kg。牵引时,应密切观察足背动脉和皮肤感觉。如果出现血管或神经症状,可适当减轻牵引重量,延长牵引时间。此外,应经常测量肢体长度的变化,并随时与健侧或术前进行比较。矫正重叠畸形时,应立即减轻重量,防止过度牵引。一般股骨缩短6 cm左右,胫腓骨缩短4 cm左右,牵引两周左右即可纠正。侧移患者在固定垫和夹板外固定的杠杆作用下,加上患者主动的功能锻炼,往往可以自行矫正。但骨折后,陈旧性骨折的愈合速度一般比新鲜骨折慢,股骨干骨折约为10 ~ 12周,胫腓骨骨干骨折约为8 ~ 10周。因此,牵引时间应适当延长,股骨干骨折约4 ~ 6周,胫腓骨骨干骨折约3 ~ 5周,不宜过早拔除牵引。

3.术后治疗和药物应用:

(1)术后治疗:牵引时可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牵引解除后应加强锻炼。在某些关节僵硬的情况下,每天按摩可以配合肌腱调整,在不影响骨折愈合的情况下,帮助功能恢复。

(2)药物应用:原则上与新鲜骨折相同。所以也可以采用三期分治的方法治疗疾病,早期活血止痛,祛瘀生新;中期要调理肝肾,强筋骨,后期要益气养血。一般要内外兼治。

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

在这类病例的治疗中,首先要分析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原因,然后根据原因进行治疗,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因为大部分病例都是固定不当造成的,所以在治疗中要注意从三个方面加强措施。除少数骨不连需手术治疗外,以下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措施一般可提高疗效。

1.明确固定:只要骨折对线良好,可采用局部外固定,有效控制骨折端的扭转和成角。由于这种固定不影响关节的功能活动,在整个固定期内可以达到良好的动静协调,既保证了固定,又促进了血液循环,改善了全身和受伤部位的物质代谢,为加速骨折愈合创造了条件。因此,它比使用石膏广泛外固定超级关节更有优势。石膏固定的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病例,常采用局部夹板固定,可获得较快的骨愈合。

2.主动运动:在外固定的控制下,主动进行功能锻炼,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物质代谢,尽快恢复关节功能,还可以充分利用肌肉收缩时骨折端之间沿脊柱长轴的反向挤压,使骨折端紧密接触,不断插入,常导致长延迟骨折的骨愈合。下肢骨折,由于在功能锻炼过程中,早期下地并适当负重,因而骨折断端间的对向压迫作用较大。但功能锻炼既要强调积极,也要注意安全,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否则也会造成不良后果。其锻炼方法可以以《骨折概论》中建议的一般全身训练法和局部训练法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