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病,母乳妈妈“喂药”。能做到吗?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5438年6月+去年2月大连疫情中,一对年轻父母和一个三个月大的女儿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确诊当晚,一家三口被转到医院治疗。经医学专家研究,女婴母亲服用中药,母亲母乳喂养女婴。入院后不久,女婴退烧。元旦期间,医院的一批医生为女婴及其母亲进行了全面检查。结果显示,女婴及其母亲均已形成抗体,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很神奇的是,宝宝生病的时候,妈妈吃药,然后通过母乳给宝宝吃,让宝宝好起来。产房里,也有产后女性朋友问:通过母乳给宝宝喂药有科学依据吗?如果宝宝生病了,可以效仿吗?

当婴儿生病时,母亲吃药并通过母乳喂给婴儿。这种方法在古代被称为“通过母乳喂药”。早前也有妈妈尝试过,但是实施起来很难,效果也很难评价。

要想成功,第一道坎就是药物要想进入母亲的母乳,必须先进入母亲的血液,也就是说药物必须先存在于血液循环中。

虽然母乳不是通过血液改变的,但是母乳中的各种营养物质是通过血液输送到乳腺组织的。产后母亲的母乳是由乳腺合成和分泌的。怀孕后,孕妇分泌的催乳素会逐渐增多,乳腺组织会在催乳素的作用下进一步发育,乳腺会合成分泌乳汁。在乳汁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各种促进乳汁合成的营养物质和激素需要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相应的组织。没有血液的作用,乳腺在分泌乳汁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原料,自然就无法合成足够的乳汁。

但是有些药物是不会进入血液循环的,所以这些药物是不可能通过母乳喂给婴儿的。

而那些能进入血液循环,然后进入乳汁的药物就不容易了。只有一些脂溶性更好、分子量小、蛋白结合能力低的药物才会融入乳汁,再通过乳汁通道传递到宝宝体内,起到治疗作用。

换句话说,不同药物在牛奶和血液中的浓度差别很大。目前,还没有严格的临床研究证明母亲服用哪些药物和剂量才能有效治疗婴儿疾病。如果剂量控制不好,过量不仅对宝宝有害,对已经“喂药过量”的妈妈也有负面影响。剂量较少,虽然对母亲安全,但对婴儿疾病的治疗没有影响。

最新的消息是,发生“母亲母乳宝宝核酸转阴”案例的医院表示,母亲母乳宝宝核酸转阴只是个例,不足以形成医学标准。

所以情况很清楚,没有研究显示“过度喂养药”可以成为治疗婴儿疾病的有效手段。

如果宝宝有疾病需要用药,或者听从专业医生的治疗建议,妈妈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愿意为宝宝分担痛苦。但是,吃药这件事还是要经过专家,否则,不仅孩子的病治不好,还会耽误病情,谁也不愿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