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尿中带血与脾不统血。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定义4血尿脾不统血综合征的症状5证候分析6血尿脾不统血综合征的治疗6.1治疗6.2方剂治疗6.3食疗6.3.1推荐食材6.3.2推荐食疗方剂7关于血尿的参考资料8附件:1治疗血尿脾不统血综合征的穴位1拼音niànià

2英文参考血尿伴脾不统血证【中医术语审定委员会。中医术语(2010)]

3定义血尿伴脾不统血证【1】指脾虚、气不统血、久病血尿,甚至会厌、肌肉痉挛、厌食、腹胀、便溏、乏力、气短、声音低沉、面色难看。

4血尿脾不统血证的症状血尿脾不统血证的患者,一直患有慢性疾病和血尿,甚至可出现牙痛、肌肉痉挛、厌食、腹胀、便溏、面色苍白、乏力、气短、声音低沉、舌淡、脉细[3][4][2]。

5.在证候分析中,气虚,不能控制血液,血液渗入膀胱:脾虚,不能控制血液,血液不随月经,所以出现尿血甚至牙痛和肌肉痉挛。脾虚,失职,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所以少食,乏力,气短,声音低沉,面色难看。舌淡脉弱是气血亏虚,气血不足的标志。[3][4]

6血尿脾不统血证的治疗6.1血尿脾不统血证的治疗宜补脾补血[3]。

6.2治疗血尿、脾不统血证可用归脾汤[备注](颜氏济生方):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酸枣仁、桂圆、书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还可加入熟地黄、阿胶、仙鹤草和槐花,以养血止血。对于气虚抑郁,见少腹胀者,可加升麻、柴胡,原方中人参、黄芪、外科,可起到益气升阳的作用。[3]

气郁者,亦可用补中益气汤【备注】(脾胃论(摘自李东垣十种医书)(摘自李东垣十种医书)):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3]

6.3食疗6.3.1推荐食材血尿、脾不统血证患者宜吃党参、茯苓、当归、黄芪、山药、扁豆、薏苡仁、芡实等。[4].

6.3.2推荐食疗处方1。白豆粥(延年益寿的秘诀):白扁豆60g洗净,粳米100g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武火煮沸,文火熬制成粥。[4]

2.茯苓茯苓粥(仁斋知止方):粳米100g洗净,与茯苓茯苓粉15g放入锅中,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4]

3.黄芪鲈鱼汤(中国食疗大全):鲈鱼250克,去鳞去内脏,洗净,黄芪30克洗净,放入砂锅中,加水、料酒、盐、葱、姜,大火烧开,文火煮。[4]

7血尿[1][5]为病名[6]。《金匮要略:五脏风寒蕴结证合治》。又称溺血(出于《黄帝内经》苏文气决论),和血(出于《黄帝内经》苏文施思逆逆逆逆逆逆论)。血证之一[7]。指小便时尿中带血的表现[8]。患者尿液中混有血液甚至血块,且有涩味或无痛性。根据出血量的不同,尿液呈淡红色、鲜红色或棕色[3][9]。

尿中有血,分为尿中带血和血淋两种情况[3]。临床上将排尿时无痛感或有明显痛感者称为血尿;滴血尿痛称为血淋[3]。如《丹溪心法与血尿》说:“血尿,痛则通淋,痛则血尿。”

血尿的部位在肾脏和膀胱。其主要病机为热伤脉络、脾肾不稳。在热损伤的语境中,有实热和虚热;脾肾不稳,脾虚与肾虚有区别。[3]

血尿可见于肾结核、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肿瘤、部分血液病等西医疾病[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