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中国的传统节日)

7月30日(中国的传统节日)

漫长而浪漫的中国情人节过去五天后,迎来了我们的传统节日——七月半。

很多人会把七月半当成鬼节,所以不愿意提。你知道真正的七月半吗?

七月半是中国三大传统祭祖节日之一,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祖先崇拜及相关节日。在易经中,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数字。重复同样的事情,回天七日。第七,阳数、天数和天地之间的阳气灭绝后,七天后可以复活。

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盛衰之道,所以百姓选择在277年7月14日祭祖。(今年的七月半是2022年8月11日,是壬寅年戊申沈冰日,农历七月十四日星期四。)

七月是吉祥月和孝月,七月半是初秋庆祝丰收、回报大地的民间节日。人们要祭奠祖先,用新米祭祀,向祖先报告秋成,表达对祖先和亲人的思念。七月半祭祖的节日叫中原节,起源于东汉以后。到了北魏,到了唐代,统治者推崇道教,道教中原节开始盛行,并逐渐固定中原为节名。把时间定为农历七月十五,一直沿用至今。

(今年中秋节落在2022年8月12日,落在壬寅年丁酉日,农历7月15日星期五)。道教神中有天宫(天官)、地宫(地官)、水宫(水官),合称三公帝或三元帝。他们是天地会派到人间的代表,分别在三元日查天地各家的功过。知府就是打开地狱之门,让死者离开冥界,回家看看。

既然是从地宫回来,后人就要点燃一盏长明灯,照亮回家的路。也许是因为地下太黑了,光线才会有家的温暖,也可能是他们分不清回家的路。他们回来是因为担心后代。所以我们要让他们看到美好的生活。提前一两天在家里做一次大扫除,然后把祖先和亲人喜欢的物品整齐地陈列在家里。

为了尊敬老人,也为了改善他们的精神面貌,让祖先不再为我们操心,可以放心地完成他们的事情。这是中国人特有的人文气息。我们的祖先和亲人去世了,但他们没有离开我们。他们只是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当然,人死后是不能复活的,也不迷信,这样才能世世代代记得自己的祖先。

习俗之一就是花钱,而且要写行李清单,就像写快递单一样,一般要填三代人的名字。说清楚了可以填七代,让后人记住祖先的名字。这也是中国人讲的孝、孝的体现,生前死后都要孝顺老人。

七月半的核心意义在于一种尊祖孝顺、珍爱祖先的文化体现。当你为你的祖先烧纸的时候,你也会照看你邻居的祖先。以前我们扫墓,修坟,邻居家的墓地象征性的扫一扫,互致问候。这也是爱伟大、爱美好、爱老爱老、爱幼爱幼的理念。

七月半有很多习俗。这里有几个。

第一,推荐新祖先。在古代,人们依靠神灵的保护来获得农业丰收。春夏秋冬祭祖,但初秋的秋补很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仪式祭祀祖先。先把最好的时令产品献给上帝,然后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祈求来年丰收。

其次,有些地方会有奶奶给孙辈送羊的习俗。以前是送真的活羊,后来改成送羊了。送羊是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孝顺母亲,就像乌鸦反哺,羊羔跪着吃奶一样。

第三,放河灯的习俗。一般放荷叶灯笼,也有放灯笼的蚌。为了照亮他们回家的路,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家,烟花和灯光对中国人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象征着人丁兴旺,后继有人。

第四,祝孩子一生幸福的习俗。这是一种始于宋代的习俗。7月,邻居们互赠玩偶,祝愿没有孩子的家庭早生贵子,延续香火。收到礼物的人应该表达感谢并回赠礼物,这继承了中国礼尚往来的习俗,发展了美好和谐的邻里关系。

第五,娱神。在凋亡节,这是当地社区非常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在过去,每次在上海举行祭祀仪式时,都会有舞龙和踩高跷的活动来祭奠黄成勋爵。

当然,各地也有祭祀习俗,这里大致描述一下。突然不用说那么多了,感觉以后可能用不上了。想想也是。在弘扬和传承中国文化的同时,我们是否也会失去自己的文化?当然,保护和维护环境卫生很重要,这是可以理解的。值得深思的是,我们完成了维护环境的任务后,会不会失去我们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和礼仪?

这样下去,中国人和外国人就没有区别了吗?要知道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和礼仪,是几千年来祖先祭祀和祖先崇拜传承下来的礼仪,这样我们才有了一套规范的礼仪,才有了可以传承的文化。真的感觉很难过。我忍不住哭了,因为中国人保护不了自己的礼仪和文化。但是我相信一切都会好的。

虽然祭祀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我们仍然可以用文明传统的方式祭拜祖先。我们可以用鸡、鱼、猪、酒、米等祭拜祖先。,那就低头多和他们聊聊。

孝顺父母是家庭、学校、宗教场所、社会乃至全世界都尊重的行为。孝顺父母应该是自然而然的行为。乌鸦懂得反哺,羊羔懂得下跪吃奶,何况人。中国几千年的孝道文化,远不止对父母的孝道。中国讲的是血缘文化,所以祖先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很重要。他们不仅是家庭先锋,更是精神载体。是家族的祖先生下了我的爷爷,爸爸,妈妈,我才出生。

所谓十八代祖宗,是指自己九代的宗族成员,从小到大依次是:尔孙、孙云、尚孙、Xi孙、赖孙、大孙、子、父、祖父、曾祖父、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给祖先填写行李清单时,所有祖先的名字都必须写对,不能写错或写同音字,更不能漏掉名只留下姓作为姓。

祖先的名字一定要说清楚,否则就是对祖先的不孝。而且祖先的名字要从小就知道,这样才不会在年轻的时候忘祖忘根。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很多经验,我们需要向他们学习,不断修正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不自负,不随大流,不迷失。祖先就像一个守护神,一直活在我们心里,守护着我们,告诉我们要向善,要活下去。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没有母亲节和父亲节这一说。这些都是美国的。中国的孝文化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不仅有对祖先的祭祀,对父母的孝顺,还有对家里长辈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对社会上长辈的尊重。所以,孝顺是我们每个人长期的行为,而不是在特定时间出现在朋友圈的产物。

尊敬老人应该是一种本能的行为。或许是放下手机和耳机和他们说话,吃点东西或者做一桌他们爱吃的菜,或者只是和家里的老人视频通话。孝文化就是这么自然。父母年事已高,我们也要祭祖。也许你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也可能你不被亲人理解或认为理所当然。

有什么坏处?我只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学会照顾大家,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由此我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认真有效的沟通,理解和包容每一个人。现在的我更自信,更愿意向别人学习,家人也更依赖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