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现在有姓洪雁的地方吗?也可以是所有满族人居住的特定地方。

中国最大的完颜宗弼(兀术)后裔聚居地泾川完颜居住区解密。

洪雁,姓。所有姓洪雁的都是女真人,也就是满族人。

公元115438+05-1234、女真完颜敏(完颜阿骨打)和她血统的十位皇帝在东北建立了金朝,120年建国。公元1616-1911年,努尔哈赤(爱新觉罗氏)统一东北努尔哈赤各部,后编满洲八旗,后建晋国(后称晋国),尊晋朝皇帝为始皇帝,其后裔建立清朝。

皇太极在清朝时,女真(爱新觉罗氏)改为满人。金代以来,因战乱而迁徙、迁居的金朝皇室后裔完颜女真人,以家族为单位定居,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安徽肥东、福建泉州、台湾彰化、甘肃泾川。泾川有5000多人,与洪雁同为女真人。按兀术后裔在山海关的人口规模来说,无疑是全国第一。泾川王村镇有一个洪雁村,下辖洪雁东沟和闫妍西沟两个小村,居住着所有的洪雁家族。合道乡有个万眼洼村,毗邻北边。自古以来,这些村庄就被命名为完颜村。清代县志记载,万燕村泾河上有一座桥,名为万燕桥。《宋金武术代画像》存在于泾川。

民国25年(1936),12年6月,泾川县县令张东野得知泾川宗族藏有宋、金兀术画像,于是与区长、老板一起阅看,亲自拍照,并在放大的照片上题词:画像(当地称“影”)为金代所作。每年的除夕夜,整个洪雁家族都像一个秘密的祭品一样悬挂着,祭品过后就藏起来了。张东野怕形象受损,将题词后的照片交给县人民博物馆收藏,现藏于泾川县博物馆。目前原“影”还是有可能找到的。我们仔细辨认照片内容,确实是当年的实物。以金太祖为中心,有太宗、熙宗、海陵王、世宗、章宗、魏、玄宗、爱宗、熙祖、末代主等塑像。面对遗像,万燕村的老人异口同声地指出,他们最近的祖先是的(末代祖师),程麟是程徽(祖师)的儿子,程徽是恒的幼子,恒是宗弼()的长子,是著名的完颜阿骨打四王子。老人们领着客人,庄严地爬上万燕村美丽的山包,说:“山上有个王瑞墓,王瑞就是严恒恒。万艳东沟社山上有瑞王萍和瑞王嘴。镇远平泉至新城洪雁马场。万燕村所属耕地叫君平、官地,其中相当一部分面积不适宜种粮,产出用于祭祖。1942之前,万艳种田不交杂税。”万延邦和万也说,他们的祖先说太平乡簸箕湾有一座程琳墓。小时候每年除夕都要和老人一起去祭祖,村里要杀几头大肥猪。去过姬伯湾的人都会被这一壮丽的景观所震撼,它的形状像一座簸箕山,那里有坟墓,隐藏着风和气体。"

著名的汪涵墓位于完颜村,应为金代汪涵和明代汪涵之墓。38岁的万艳城北泾川粮食局办公室干部,研究金女真历史10多年,撰写了《万艳墓之谜》等十余篇论文。他广泛的研究成果让我们大开眼界。

万燕村的九座梅花山,在它们的山上并不美丽,但在泾河南岸的山上,它们分明是人工堆砌的九个美丽圆润的山包。历史学家张怀宁将其归类为九座古墓葬,王村为“王中”的音转。城北成就说:两朝汉王墓两座在此。晋代的,也就是的长子万,自幼随父征战。他英勇善战,屡立战功。晋熙宗时,封睿王(晋三十王氏之末)为孟安大夫(千户之主),殷鲁大夫。天德之初,关贸总协定入,官最大。金兀术的长兄宗干的长子完颜亮(海陵王)因长门的长孙未能继位而不满。兀术死后,海陵王做了平章的政治官员,右丞相兼京师元帅,终于自立了。为了保住皇位,他秘密地杀死了“性诚实率真有才华”的万。1161年,海陵王被杀,兀术的儿子宗尧继位。世宗在大定初年恢复了亨的称号,成为朝鲜国王。在大定,恒夫妇于17 (1177)被重新安葬。《泾川县志》载:“汪涵墓位于王村乡完颜村九鼎梅花山上。据考证,它是王夫妇的墓。”万延亨死于锦州。他怎么会葬在千里之外的荆州?瑞网粉和汉网粉怎么叫?万被杀七年后,海陵王为免后患,又杀了恒的公主、二公主和成年儿子羊蹄。恒家人这才意识到,不能等死,要立即逃离北京和中都。当时北方有蒙古和西夏,南方和南宋还在打仗。相对稳定的地方是西部边境(荆州)的稳定。荆州地区相对稳定,这要归功于兀术父子。兀术在冠龙经营多年,很多老员工留下来管理这些地方。还有一个《平凉县志》的传记,恒的母亲和妻子都是弟子,可能是亲戚。1161年,在亲友的帮助下,颜衡被移葬在安定县九鼎梅花山上。由于恒生前是,万岩古墓的守墓人就把恒的墓称为墓,还留下了沿用至今的瑞王嘴、瑞王坪之名。恒被杀后七年才被平反封为韩王,汉王墓因此得名。然而,王睿墓这个最初被人们称为汉墓的名字仍然存在,而且比汉王墓的名字更有名。高丽王墓,在完颜村境内,有上千人在此繁衍,恰恰说明是当年守墓人的后代。200多年后,朱元璋第20子朱嵩册封汉王,其子恭王来到平凉,传承了10代200多年。汉宫王死后,看中了九鼎梅花山的风水。晋朝的汉王和明朝的汉王戏剧性的被埋在了同一个宝藏里。

的墓也死了,的墓成了朱的墓。这段历史有很多巧合。如江西新建的明、赵墓,由朱改为刘。因此,毫无疑问,汪涵的墓在万燕村境内,也毫无疑问,万燕村的万艳家族是汪涵守陵的后裔。但他们一定是在守卫晋代的汪涵墓,而不是明朝的汪涵墓。这个历史之谜,程贝的研究是有根据的,也是需要解开的。

女真是直系民族,在清朝顺治人通之前就习惯火葬,所以无论多远,迁墓负担都不重。万延邦、万、万延北都说,官地里有两座碑,是上世纪末为保安全,在村里一口3米深的井上修的。这个纪念碑应该说明了一些问题。完颜衡于1161重葬,金死于1234。在70多年的时间里,在当地政府的保护下,守陵人的后代以守祖墓为定居之本,自然繁衍到了万延居住区。他们学习了汉语,学习了荆州汉人的农耕技术和生存方法,与当地汉人通婚,完成了由军到民、由守陵人到普通人的转变。金死后,一家成了靖州人,后来只保留了姓,全村一度登记为汉族。四皇子兀术在关陇显示了军事家的天才,后金曾在平凉设省,这是完颜人定居泾川整村的人文背景。

金统治平凉110年,与南宋、西夏战争连绵不绝,让关陇一带从未寂寞。虽然兀术不是皇帝,但他是一位天才的战略家。因为一部小说,他成了宗室里最有名的人物。他在关陇指挥的最著名的战役是与庄浪来的宋将军吴三世在和尚源(宝鸡)和仙人关(大三关)的战役。在泾川,有屈段派出的金兵迎击清溪岭(今鸡峰乡)。1134年,率众五十万,对高僧元发起第三次猛攻,在辉县、武都、成县、天水、凤县、陇县等地激战两个多月。绍兴末年(1164),金以数十万大军进攻静宁、隆德,占领秦龙州县,是满族始祖金女真进驻甘肃的开始,而女真定居甘肃,成为甘肃本土人,则始于万于116655葬于泾川之时。

兴定四年(1220),金将陕西行尚书省分为两路,西路设在平凉,重臣白洒(的接班人,程琳的弟弟)在平凉省事。后来,洪雁·何达从京兆省调到平凉省接替他,* * *了两次,从1220到18。这是中国出现省以来,平凉曾设省会的历史。作为平凉省的省长,成毅一定很感激他在泾川的亲戚。泾川之名起源于金代,现存唯一的荆州印章是金代的“荆州印”,在完颜洼村发现金代文化遗存极其丰富。泾川城建于商周,历史悠久,历代朝廷重视。金朝对泾川历史和文明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金大定七年(1167),保定县改为泾川县,泾川这个地名就出来了,一直沿用到836年。《陇右进士录》载:泾川宫有十一处碑刻,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刘楚人手书碑就是其中之一。泾川八景之一的萧中(金大安铁钟)民国时期依然存在,现在悬挂在山顶,是泾川的标志性建筑。钟高1.9米,重10000多斤。最早是晋安三年(1211)造的。碑文记载了八大菩萨的法名和陇东的佛教体系,17僧人的法名和荆州的修建。是京川佛教圣地的重量级见证文物,体量巨大。京州印章1976出土于城关公社完颜洼大队张淼生产队,边注为“成安三年十一月”(1198),是目前在京川发现的唯一一枚印章。这枚金代官印是金去世时的家人专门保存的。到了晋代,碑上有碑文,泾川有一座五龙寺,即泾河龙军寺,是李世民赐的。晋代县城有一座规模较大的准提庙,民国时仍保存至今,清道光时有碑文。它的寺庙因其规模庞大和佛教繁荣而在该县闻名。与晋大安铁钟一起印证了金代京川佛教的鼎盛时期。

荆川完颜家族的土著人才辈出。清代吴克夺冠,有四个赢家,一个是拉贡品;有很多忠孝之人,他们的处女都被授予了清朝的帝王称号。当代有女博士,兄妹亿万富翁。晋代至今,泾川西部的村话俚语,说起哪个村人厉害,大家都说“闫妍家”。厉害就是不怕被欺负,人也欺负不起。这要归功于他们的好武功。十八般武艺上,一次十几个,几十个。这是女真人马上征服天下,四处游牧而创造的自然传承。因此,清代泾川闫妍家族产生的四大陪审团都是武术。清光绪《靖州方志》族谱上写着:“多数人千百年未曾离开故土,而乡村世代相传,呼其名如鲁、石、等,或避难于斯,或因国破而出逃于斯,故占据故土而土著,代代相传,更替至今。荆川名门望族,姓氏最为长久,吕氏、许氏和氏……”洪雁排名第三。《方志》也说:“氏,相传为大金后裔,后主林被袁所灭,其后裔逃往安定,故土著于荆州。周志斋、、邓棣、王都是从武术起家的。到目前为止,他们一直生活在世界上,丹利在做生意。它代代相传。全州以武艺闻名,但闫妍第一。”据《清乾隆靖州志》记载,家的进士有三人:为武(1738)时的吴科举人,邓棣为(1741)人,王为(1753)人。《民国泾川县访谈录》《民国泾川县志》载:汝兰,道光人吴(1822)曾是吴科举出身;道光洪雁泾阳三十年(1848)一直是朝贡。清末民初,完颜瓦人完颜文杰在县城创办了唐闻生。1932年,泾川霍乱流行,县城每天死五六个人。但是,唐闻生毅然决然地迎接疫情,文杰用针刺拇指再服中药粉剂,无数人康复。甘肃名医完颜鲍比,专治疑难杂症。泾川历史上第一位女博士是兰州大学化学系系主任、甘肃化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万。兰州满族研究会副会长万、兰州市邮电局局长万延德、平凉皇甫谧医院院长麒麟,都是从泾川井研村走出的顶尖人才。万和万是一对商业天赋极高的兄妹。他们在俄罗斯和国内几个省都成立了公司,财富已达上亿元。独特的民族友好的人文景观

八百多年来,万艳一直认同汉文化。据现存老人介绍,三圣宫建于清代村中,与相邻汉村阳坡上的皇甫圣母堂内涵相同。被祭祀的皇甫女神,是一个家在县城城隍庙街(营门)坐在梅花山的女子。县城内的“营门”是万艳人在清朝乾隆年间修建的一条街道(现在的邮局区),万艳的朝廷官员和书香门第大多居住在这里。现代泾川县人稍加留意,发现几乎所有单位都有洪雁姓的同事,所有学校都有洪雁姓的学生。当代人喜欢简化名字。为了称呼方便,取两个名字的多简化为完整的姓氏,取一个名字的保留其美。我们和睦相处,如兄弟姐妹,女真和汉族* * *一起喝一杯水,吃面食,生活习惯和肤色外貌差别不大。只有当我们了解和观察到她们是女真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无论是城乡成年男性,还是具有明显民族特征的男性,都是身材修长,俊朗帅气,耳朵细长。吃、穿、住、耕、学业务没什么区别。至今只严格遵守了三条氏族规则,守护着洪雁的民族文化符号和民间信仰。一是不听不看《岳全传》,二是不唱不看《草坡礼》《八锤》等戏曲。1978年,古典戏曲解禁,有戏班在完颜村附近演出《朱仙镇》。完颜的人上台制止,要求戏班离开。第三,同姓人不通婚,所以不允许其他姓氏的人进洪雁祠堂,其他姓氏的人也很少见过宋金的画像(影子)。侄子们绝对不能先进祠堂祭祖。事情变了,人事也完全不同了。这三条戒律一直严格遵守至今。

800多年来,万艳嫁给了泾川当地的汉族,并且都把女人嫁给了汉族。如果说泾川农村的亲戚,历代嫁到洪雁的就有几千人。只有在县城里,三代同堂的奶奶、阿姨都是洪雁的人,他们经常出现在身边。如果以25年为一代的话,已经30多代了,仅万艳历代女子结婚后所生的子子孙孙之和就达到了65438+万。他们都有女真和汉族的血统,占泾川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中国最大的洪雁女真(兀术)后裔居住区和甘肃最大的满族聚居地。

自金代以来,没有回归东方的女真大多保留了自己的民族差异。现在皖、闽、台一带的宛、袁、粘姓,都是金代氏的后裔。政府根据他们的意愿,批准他们恢复满族身份,建立满族自治乡。台湾省3000余人组团赴福建寻根,寻找完美姓氏的方式成为两岸华夏子孙认祖归宗的第一载体。

泾川的女真完颜贵族后裔成为原住民,距今已有800多年。人口集中在两个大村,村名,桥名,山名。像晋代的一个家族,长期从东北向西北迁徙,繁衍到五千多人。到目前为止,还没开村就定居了。村子原有的景观没有改变,外姓的人也不能留在有800年历史的闫妍村,这在全国真的是少之又少。是一个原始的、原始的、完整的、凝聚着汉族农耕聚落呵护的现代文明的古老民族“部落”。外姓的人是绝对不可能进去的。他们可以出来,一些守着别墅做生意入仕的人逐渐繁衍,定居在黄家铺乡的瑶池、茂林村、徐家坡村、鲍莉镇的西关村和县城。据初步统计,泾川泾燕小区有1024户5182人。因办学和发展需要,约100户200余人从泾川迁至平凉、兰州、新疆、宁夏、辽宁定居。当代史家研究女真族历史的成果令人欣慰,早已进入无忌、正义的境界。目前在东北、福建、安徽、台湾、河北等地约有38派传人。京川,五千多人的后裔,在甘肃建省(元朝)之前就定居在荆州,却没有被纳入女真后裔的世系,是疏于宣传造成的疏漏。他们既是满族的一部分,也是满族的故乡,是多民族大省甘肃不可忽视的一个兄弟少数民族聚居地,已经定居了八百多年。20世纪90年代以来,鉴于历史上留在山海关的女真都恢复了满族,建立了满族自治乡,泾川万艳一家5000多人联名申请恢复满族,建立满族自治乡,落实党和政府的少数民族政策,但未获批准。到目前为止,只有甘肃的万艳没有实施民族政策。许多万艳在泾川的家人,在其他城市定居和工作,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成功地申请登记为满族。看起来这个问题极其简单,本质只是一个注册问题。满族故里在行政区划上只是一个称谓而不是乡一级的编制。

从民族民俗文化资源的角度来看,洪雁民居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文化旅游资源。国家启动了“中国人游”旅游项目,所有中国姓氏的起源地和居住面积最大的村落都将被确定为这个姓氏的起源地和代表性的繁衍地。省旅游部门正在拟定泾川万燕村为甘肃唯一的居住区,对甘肃、平凉、泾川都有好处。泾川完颜居住区既是迁入甘肃人口最多的完颜“部落”,又是黄金氏族(兀术)的后裔,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宋金之争早已有文字记载,当时“沸豆燃豆”的清凉味道早已被兀术这一代人接受,留给今天的只有战争转化的历史和历史转化的文化现象:兄弟民族,中华儿女团结凝聚的新世界。因为兀术和牛皋的故事已经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所以妇孺皆知。无论兀术和牛皋的盖棺定论有多权威,无论他们以前认为有多少是非,无论他们有多严厉或宽容,在现代人看来,宋金之争不过是一场世仇。这种认识是中国各民族都想共同庆祝的历史和文明的伟大进步。东北满族看万艳一家谁也没回东方,汉族看万艳一家,都是不可多得的亲戚兄弟。今天彼此同行,已经成为共同发展之道。

因此,今天看泾川兀术后裔居住区,其实是一幅女真族的动态历史画卷,一种生动真实的民族文化。假设这个村子的原貌不变,村口只有一个具有强烈文化意义的标志性建筑——“闫妍(兀术)村”,村里保存有祠堂和纪念其祖先仪式的画像(影)、汪涵墓和名为王瑞的地名原址,就足够了。如果宣传到位,宣传定位准确,大量途经丝路、国道的游客最有可能前来。如果有经典的古女真大赛,狩猎,衣食住行,娱乐表演,一定会热起来。这是我市乃至我省投资最少、品牌效应最大的旅游项目。完颜村位于荆州市西部,大云寺所在地,背倚九座梅花山,面依水镜水,村内可通公路。泾川黄金旅游的卖点都在泾川路和国道312两侧,简直是绝配。万言村明代诸侯王韩墓虽然损毁严重,但其大型景点可重复利用,是制作旅游大文章的黄金之家。

洪雁仍然是一个无价的商业品牌。今年41岁的万延思,10多年前和妻子从泾川来到太原卖牛肉和拉面。他推出了“满洲里万燕嘎达尔手拉面馆”的品牌,稍微改变了一下拉面的风味。生意一下子火爆起来,顾客都是冲着万言诗这个品牌和店主的身份去的。然后他在太原建了一家连锁店,现在也是。泾川闫妍人不仅可以走出国门打这个牌,也可以在关陇城市化进程中打这个牌。多元化经营一定会脱颖而出,收益也会长久。

摄影杜薛军的《金吴》

蒙古称帝第二年(1247),金朝亡国十三年,时任藩王的忽必烈召见金朝老人张德惠,向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或云‘辽朝废废,金朝亡以儒’。有什么事情?”张德惠答道:“我不知道辽国大臣的情况,但金亲眼见到了他们。屠戮虽用了一两个儒臣,其余皆持世爵,若论兵计,也未预料到;在它的内外杂务中,儒学是三十之一,但也不过是读书、听官司、理财而已。国家存亡自有责任,儒家无罪!”

断然否定了“辽废金死儒”的说法。所谓“金随儒而死”,是指金朝因为过度汉化而丧失了民族传统,最终导致亡国,而不是指金朝死于儒生之手。

史书记载,金朝的灭亡并不是因为国王的愚昧,政治的腐败,吏治的衰败。晋代最后一位皇帝哀宗万艳守序,是一位勤政爱民的政治家,在他亡国后仍被人们广为称道。刘启在总结金朝亡国的原因时说:“末代皇帝必有叛逆之恶,其害不及百姓。”金末秀才、元官后翰林学士王鄂在《汝南遗事》卷四中列举了爱宗的许多好政策,并对其评价很高。历代灭亡的皇帝,除了晋爱宗和明朝崇祯皇帝,大部分都是被唾骂的。

元人对金末君主和金末国家行政普遍称赞,可见金朝的覆灭显然不是因为内政。晋国亡国后,有“晋亡以儒”之说。也就是说,当时有人把金朝亡国的原因归结为女真的完全汉化。这种说法基本符合历史事实。

女真的汉化彻底改变了她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培养了她们懒散奢靡的生活方式,从而使这个曾经生机勃勃的民族最终走向衰落。女真人以狩猎和农耕为生,生活简朴,不奢华。但当他们搬到汉,他们原来的生活方式很快改变了。金代后期,女真奢侈、懒惰的生活习惯达到了极致,金元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孟安的兴衰,孟安在金代后期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对金的覆灭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生活在金元大陆的女真人也染上了懒奢之风。生活在金元大陆的女真人,本应能保存更多的民族传统,但即使是她们,也处于如此可悲的境地。

女真的汉化彻底侵蚀了其传统的尚武精神,使得这个曾经强大的民族在蒙古人的铁蹄下顿时不堪一击。12世纪初的女真曾经创造了一段神话般的历史:完颜阿骨打只用了2500人的军队,只用了12年就彻底征服了辽国和宋国。为什么当时的女真人那么厉害?《晋朝史》解释说:“晋兴用兵如神,兵败被俘,天下无敌。那是不到十年前的事了,所以他决定做大事。原来其成事之速,粗鄙之士,人数之多,兄弟父子之姓,皆是良将,部落护其武艺,其术锋利。”女真作为一个新的马种,有着天然的尚武精神,这是她们在当时所向披靡的主要原因。然而,仅仅过了三四十年,女真人就失去了昔日的勇气。陈亮说,晋人一从南方迁到汉朝,就“弃鞍马之长,行浮中州之习”。据南宋桂正人说,海陵末年,金人骑射不如宋人。到了世宗,统治者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八年(1168),朝廷从孟安选拔禁卫和亲军,但“大多不会弓箭”。可见,女真的弱化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从金代墓葬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女真尚武精神的退化。考古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金代初期的女真有埋鞍马的习俗,但在金代中后期已很少见。金墓和汉墓基本一样,没什么自己的特色。

女真的汉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她们以前的好战精神和无畏性格。

金代中期,作为国家主要军事力量的蒙安牟克军已日趋衰落。大定十八年,朝廷官员向世宗指出当时军政存在的严重问题:“军政几十年、三十年未修,半数以上未能补缺。看到他们的人都筋疲力尽,无力抗争。大定之初,绝对不如天开会的时候。现在我沉迷于盛宴,我筋疲力尽。”在女真人生活堕落,精神缺乏斗志的情况下,孟安莫克的军事制度必然会被废弃。

金朝以兵立国,女真由武到武的变化对大金王朝的兴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借用元人的一句话,就是“金以兵得国,亦以兵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