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省尘封了60年的4000块甲骨文是清末发现的吗?
学术界基本一致认为,清末官员、金石学家王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河南安阳发现的甲骨卜辞中,发现了甲骨文。关于具体的发现过程,有两种理论。
第一种学说源于刘鹗的记载。光绪二十五年(1899),龟版在河南出土后,被山东威县的古董商范寿轩、范买下,运到北京出售。当时在国子监祭酒的王,一向喜欢收藏古玩,熟悉碑刻。他从古董商那里高价购买了这些甲骨文。
另一方面,它的广泛传播,离不开中医这个“龙骨”。龙骨一般指古代动物的骨骼化石。中医认为可以入药,治疗咳嗽、腹泻、便血。后来甲骨代替龙骨入药,安阳有的人甚至世世代代以此为职业。在这个过程中,甲骨文资料遭受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光绪二十五年(1899),王生病吃药,偶然发现中医龙骨上的古文字。
最早发现于1899年的甲骨文中。据学者胡厚宣统计,* *出土甲骨154600余件,其中中国大陆97600余件,台湾省30200余件,香港89件,中国* *共计127900余件。另外,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