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怎么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正气虚弱,感冒鼻塞反复发作,邪邪不清所致。其病机多与肺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有关。反复感冒鼻塞不能痊愈,邪热不能上肺,而鼻塞,鼻不清而致病;或久病体弱,耗肺气,肺气虚弱,邪毒驻鼻鼻;饮食疲劳,病后营养不良,脾胃受损,脾虚,湿浊凝滞于鼻窍,患病,感冒,鼻塞不可控制,外感邪气反复侵袭鼻窍,邪气久积,鼻窍气血运行不畅,鼻闷。
对于慢性单纯性鼻炎的治疗,药物治疗是根除病因和恢复鼻腔通气功能的主要方法。对于慢性肥厚性鼻炎,如果下鼻甲对减充血剂不敏感者,可以考虑中西医结合或手术治疗。
1.肺经热壅和鼻塞是间歇性或交替性的。鼻子发黄,鼻子发烫。周身可见口干、咳痰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检查可见鼻粘膜充血,下鼻甲肿胀,表面光滑,柔软有弹性。方毅秦煌汤由黄芩10克、栀子10克、桑白皮10克、麦冬10克、赤芍10克、桔梗10克、薄荷10克和甘草6组成。
清热祛邪,宣肺通窍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黄芩、栀子、桑白皮、甘草用于清肺解毒。连翘、薄荷、荆芥能祛风、清热、通窍;白芍清热凉血;麦冬清热养阴。桔梗清肺热,携带各种药物直达病位;诸药合用,清热泻肺,通鼻窍。
注:可加入金银花、苍耳子缓解鼻塞。
2.肺脾两虚,邪气郁于鼻窍,间断性或交替性鼻塞,鼻白而粘,受寒加重。可伴有乏力、气短懒动、恶风自汗、咳嗽痰稀、易感冒、食欲不振、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弱或缓。检查发现鼻粘膜和鼻甲红肿。方文艺肺刘志丹由人参10g、荆芥10g、细辛3g、诃子10g、甘草6g、桔梗10g、鱼脑石15g组成。
功效:补肺健脾,祛邪开窍。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人参、甘草、诃子组方能补肺敛气;阿莎丽、荆芥散寒;桔梗、鱼脑石散结除鼻涕。
根据注释,此方用于肺气虚患者。方布尔钟毅唐七出自《东原十书》,由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0g、当归12g、柴胡9g、升麻9g、陈皮10g、甘草6g组成。
功效:健脾益气,升阳通窍。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黄芪、党参、白术和甘草。当归补血,陈皮调脾理气;升麻和柴胡是上升的。
根据注释,这个药方是给脾虚的人用的。
3.邪毒持续时间长,血瘀鼻塞症状相对甚至持续,声音重或头痛,嗅觉减退。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弦或涩。检查发现鼻粘膜暗红肥厚,鼻甲肥大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方毅通窍活血汤,源于益林盖措,由赤芍3克、川芎3克、桃仁6克、红花9克、麝香0.15克、葱白6克、白芷12克、石菖蒲9克、全蝎5克、地龙9克组成。
功效:行气活血,化痰开窍。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桃仁、红花、赤芍、川芎配方,活血化瘀,疏通血管。麝香和老葱用于开导阳气;黄酒暖血管。全方组合具有行气活血、化瘀开窍的作用。
根据备注,此药方用于虚像不明显者。方剂二当归芍药散由白芍15g、当归10g、川芎10g、白术10g、茯苓10g、泽泻10g、地龙10g、黄芩6g等组成。
调和气血,行滞化瘀之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该方剂用当归、赤芍、川芎养血、调肝活血;白术健脾利湿,茯苓、泽渗、车前草祛湿化浊,牛膝引药下行,调理肝脾,活血利尿,服药后瘀血常消,肿胀渐消。
根据备注,此药方用于既有虚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