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鼻炎主要有两种。中医是怎么调理的?先说思路,再给方法。
鼻子是我们身体与外界交流的为数不多的通道之一。鼻子堵了已经够惨了,现在喉咙堵了,更别提担心了。
无论是鼻炎还是鼻窦炎,一般情况下,鼻子里流出来的鼻涕就是中医所说的“痰”;肺主要分布津液,如果津液输送不当,津液就会积聚成痰。鼻子照例懵懵懂懂,喉咙里有痰。化痰清鼻才是治本。
为了化痰通鼻,中医常用的方剂有:桑白皮、地骨皮、炙甘草、粳米、玉竹、沙参、麦冬、茵陈、薏苡仁、茯苓。
桑白皮、地骨皮可清肺热,茵陈、薏苡仁、茯苓负责化痰祛湿。痰热之邪,可消大部分。肺属金。痰热久积于肺,肺气受伤,需要补肺气。所以用炙甘草和粳米补脾胃,意为培土生金。玉竹、沙参、麦冬滋养肺阴,缓解热毒伤津的情况。
比较适合痰热型鼻炎,有鼻炎的朋友可以对比一下。如果你有舌红苔黄腻,脉数,大便干燥,小便黄,口苦咽干,经常烦躁咳嗽,可以试试。
但是小伙子之前看了药方,确实是化痰通鼻,但是效果不好!有什么问题?事情并不简单。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治疗鼻炎,不能只看到鼻子上的问题,更要找到隐藏在身体里的根源。这就是中医和现代医学的区别。现代医学只治你的鼻子,中医要调整你的全身来控制鼻炎的复发。
小伙子个子不高,但是很胖,尤其是最近两年,体重一直在上升,尤其是腹部肥胖,肚子上的肉很多,身体很重。看舌苔,舌质淡、水、胖,舌边有齿痕,是典型的脾虚湿盛体质。
虽然也是化痰祛湿,但还是要从脾入手。中医认为脾运水,我们吃的喝的都要靠脾来运化。脾功能不足,水不运化,就会变成痰湿,在体内淤塞,久而久之身体就会发胖。
比如现在很多女性腹部肥胖,但是平时吃的不多,大多也是这个原因。湿气重,解不开,痰湿困于体内,形成肥胖。
有的孩子容易积食、扁桃体炎,甚至有的人常年咽炎、咽部异物感,很多都是脾胃引起的。
吞咽是吃喝的方式,属于胃。胃是摄取食物的腑,咽是摄取食物的关键。胃的接受程度取决于咽部的通畅程度。如果喉咙不协调,肯定会影响肠胃的接受,出现饥不择食的情况;同样,胃病也会影响咽喉,如胃热过盛,烧灼咽喉,引起咽喉肿痛或咽喉有异物感。
原因找到了,关键是健脾,脾胃好了,痰湿就能一点一点的运走。
如果你有鼻炎,肥胖(腹型肥胖),舌体肥大,侧面有齿痕,可以试试。
桃仁、红花、川芎、当归、泽兰、炒白术、苍术、泽泻、半夏、皂角、益母草、茯苓、明矾和黄芪。
苍术、白术用于燥湿健脾。一方面,它们可以清除困在脾内的湿邪,另一方面,它们可以增强脾的功能,恢复其履行职责的能力。茯苓、泽泻、半夏、皂角、明矾用于治疗痰湿。其中茯苓、泽泻健脾利湿,半夏干,皂角化痰,枯矾干。
开完药,我告诉小伙子少吃辣,少喝酒,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个年轻人在整个过程中非常合作。这样的人去哪里看病或者找谁看病,效果会相对好一些。医患之间的配合也是治疗效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也想说点题外话。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营养改善了,肥胖的儿童和成人越来越多。但是肥胖会增加身体各个器官的负担,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比如现在我们门诊接诊的很多鼻炎的朋友。肥胖是一大诱因。
此外,还需要科学的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管理。作息规律,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避免饮用咖啡、葡萄酒、浓茶和碳酸饮料;少吃或不吃辛辣食物;吃饭七分饱,饭后不要马上躺下,睡前三小时不要吃东西;保持良好的心情,及时缓解精神压力。
最后,无论是哪种鼻炎,中医治疗的关键在于找到病因,对症治疗,养成良好的习惯,大部分是可以控制的。如果你现在患有鼻炎,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