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酸天然存在于哪些日常食物中?
马兜铃酸天然存在于马兜铃科植物中,如细辛、金耳环、杜衡、马兜铃、防己和木贼。
马兜铃科植物是常用的中药材,也是盆栽和棚架的观赏植物。
马兜铃科植物的形态特征:
1,外部形式:
草本或木质藤本植物,灌木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稀疏乔木;油细胞通常存在于根、茎和叶中。单叶,互生,具托叶,叶片全缘或3-5裂,基部通常心形,没有托叶。
2.内部结构:
(1)马兜铃科植物茎中有许多维管束,外部坚韧。主要特征是髓射线明显,主射线宽而长,次射线窄而短,使维管束相互分离形成特定的形状(马兜铃属结构)。
(2)叶表皮上的毛多为单列;角质层常有颗粒,上表皮或下表皮有乳头状突起,气孔不定。草酸钙晶体常见,为小方晶体、针状晶体或簇状晶体,茎、叶、花、果实、种子中均有分泌细胞存在。
扩展数据:
马兜铃酸的毒性成分:
1.马兜铃酸类化合物中,主要毒性成分为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在硝基还原酶的催化下,一部分被还原为马兜铃内酰胺,另一部分在还原过程中进一步与DNA反应形成加合物。
2.在马兜铃酸衍生物对猪肾小管上皮细胞毒性的研究中,发现每种衍生物的毒性与其化学结构有关。硝基是马兜铃酸衍生物中的主要毒性基团,甲氧基和羟基的存在可以进一步增强马兜铃酸的毒性。
3.马兜铃酸ⅰ是马兜铃属中毒性最大的成分。另有研究发现,不仅马兜铃酸具有较强的肾毒性,其代谢产物马兜铃内酰胺也具有肾毒性。
4.通过研究马兜铃酸的代谢过程和代谢酶,证实马兜铃酸的致突变性和致癌性是由马兜铃酸代谢的中间产物马兜铃内酰胺的氮离子引起的,因为它具有很强的亲电能力,能与DNA基环外的氨基发生亲电结合,生成相应的加合物,导致RAS基因和P53基因突变,进而诱发肿瘤。
百度百科-马兜铃科
百度百科-马兜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