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古人的好话。
世界应该以同理心对待它。"
佛教徒说,众生皆迷失在“贪、痴、疑”五毒之中。其中“贪”是第一位的,所以戒贪也是修行的关键。
贪钱叫贪,这是一般的理解。对名誉、地位,甚至友情、知识都要有所警觉,要趁早取之。
人活着,就不要太贪身外之物。即使不是从道德层面,也只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再好的东西,也要适当的去拿,去衡量。
比如,知与行是无限广阔和广阔的领域,但个体的生命和精力是有限的。只凭血肉之躯,几十年春秋,一味追求和拥有成就和知识,不考虑利益,恐怕会碰壁,从生命健康上来说,也是相当危险的。所以,人生虽然要努力上进,但也要科学合理的规划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想说的话,那你就太自不量力了。一个人不可能拥有所有的成就和知识。当人们在世俗的斗争中经历了风风雨雨和教训之后,回过头来解读上面的对联,应该很有启发。
第一部分——“人生有个知音就够了”是具体的事,就是交朋友要懂得珍惜和知足;底线——“我们要以同样的情怀对待世界”在世界范围内泛化,揭示了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道理是相通的,所有的规律都离不开它们的祖先。
如果你看了这幅对联,觉得这幅对联无非是告诫人们少交朋友,甚至一生只交一两个知心朋友,那你可能根本就没有明白其中的道理。
俗话说,多一个朋友通向另一条路。按照这种解释,人应该有更多的知心朋友。然而,这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独立的自组织系统,能否兼容另一个自组织系统,确实是对人性的挑战。虽然不应该夸大人自身的一些弱点和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但是轻视他们的存在和作用肯定是不可取的。
佛教认为,上面所说的“贪”的本质在于人的“自性”。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我”。如果做得不好,就会造成麻烦。所以要用一颗平常心(纯洁的心)来平衡和调节。如果做得不好,这个“我”和“我”必然会发生冲突。
有人说,人长到一定年纪,成熟了,心里就有了防御机制,对别人就不再虚心,就很难接受和抓住结交新的知心朋友的机会。这听起来不是空穴来风,没有道理。但是,如果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或者几个人交流,可以达到相同的兴趣和“三观”,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和确认,有必要把自己的心锁得紧紧的吗?
一个英雄三个帮派。
在现代社会,由于分工的细化,一个人不可能完成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一个人也不可能在任何组织中扮演所有的角色。那么,时代和社会自然对现在的人提出了一个看似苛刻的要求——与人合作的能力。在这个层面上,能够高质量地实现组织的目标,能够成功地进入他人的内心,成为他人的好伙伴,就是“专注孟,孟离不开专注”——两者缺一不可。
所以,再进一步,对于一个成熟的职场人来说,有成为他人密友的欲望和能力,并不是一个奢侈的要求和苛刻的条件。
当然,即使你朋友遍天下,也不能做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你应该是一个真正珍惜友谊的人,而不是一个忘利的人。这幅对联的道理主要集中在知足和珍惜命运的问题上,值得现代人思考和借鉴。
一个成熟的职场人,举一反三,而不是执着于偏见,是多么重要啊!
师范大学的铁托写于2019年3月11